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学”这个学科名词在中国学术界已存在一个世纪了。但是,由于40年的学科空白期的出现,人类学的发展在我国处于多重困境之中。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中国学者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对它的学说与研究路径加以充分把握,并向社会阐明它的存在价值,人类学的学术地位才有可能真正得以确定。本文由五位青年人类学工作者的笔谈组成,它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人类学对跨世纪文化理论、对文化变迁的观察、对文化价值体系的探索对于中国学术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贡献。通过不同角度的探讨,这五位青年人类学工作者还对本学科的建设提出了富有深度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外一大批学者80多年的持续探索基础上,最近几年企业人类学已经在学科名称、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术活动、学术成果等各个方面,开展了许多开拓性探索,已创新地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可以说,企业人类学的兴起意味着人类学发展的局部突破,标志着人类学第四次革命。作为一个国际性学科,企业人类学打通了中国与西方人类学的通道。从这个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来看,中国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使其成为了企业人类学创新发展之地。中国学者应该可以基于本土的调查思考,提出本土的企业人类学新理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后,工商人类学成为应用人类学中增长最快的分支在欧美迅速发展,21世纪初在中国也逐渐兴起。本文从工商人类学的学科基础、近年来推动工商人类学研究和发展的学者、组织机构、开展的学术活动、代表性期刊、最新的论著和本土化研究等维度对工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尽管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工商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理论范式突破等诸多挑战,但中国工商人类学的发展开端良好,在一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中国工商人类学研究者的积极倡导下,必将推动有中国特色的工商人类学的发展,并逐渐成为国际工商人类学的新力量。  相似文献   

4.
2015年民族学/人类学年会共分十三个专题。本专题主题为经济社会转型之多学科的探讨,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企业人类学委员会与都市人类学委员会联合承办,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纵深地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会学者从多学科角度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五个维度给予了探讨,其中“蜂窝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另一个新概念的提出赋予了该主题以特殊与标志性的意义。本文是对该专题的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5.
六篇硕博论文从不同角度涉及"西镇"田野点的再研究。它们为21世纪的"大理地区"人类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们都是学科规范研究的产物,拓展了原田野点的观察空间和解释角度,显示了新知接续的魅力。论文分别从家族文化、宗教人类学、结构人类学、经济人类学等不同分支学科探讨同一个田野点,显示了研究者的合力和共时性合作焦点,共同诠释着新时代"西镇"研究的延续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本文从文学与人类学相互关联的角度论述了文学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产生背景和特点。论文通过对两个关联领域的并置分析,分别从“文学问题”和“人类学问题”等层面展开,强调了文学的人类学转向及人类学与文学的互动,并由此论述了该学科在当代中国的大致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4个阶段:创立和发展初期(20世纪初~1937年);长足发展阶段(1938~1949年);曲折发展阶段(1950~1979年);重建和兴盛阶段(1980年至今).中国人类学学者从翻译西方人类学著作、深入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大规模地投入田野调查到成立中国民族学会和人类学学会等均为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人类学的研究正不断走向兴盛,同时也存在学科定位不明等问题,但不断强化的"学科互涉"以及广大研究者的深入探索,必将促进人类学研究保持活力,继续开拓更宽、更广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各地学者在中国各民族地区开展了长期而艰苦的田野调查工作,文章认为只有在厘清不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田野调查情况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全面的实证研究。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时空的视角研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状况,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实角度全面的反映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田野工作脉络。文章在分析了田野调查工作的信息组织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联合国内外相关科研教学单位,长期收集整合学者的田野调查工作信息及成果,为国内外学者打造了开放式的田野调查研究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9.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