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丹哈特夫妇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政府与公民的角色重新定位,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与及公民与政府的合作,是西方官僚制在现代行政实践中做的一次自我调整,真正把实现公民的公共利益作为合法基础,通过全方位的公民参与发展了控制国家的新途径,保持了在公民与政府新型合作关系下的动态平衡,回归了宪政并赋予了新解.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我国的行政改革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传统行政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借鉴西方国家掀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改革浪潮,选择一种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行政模式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在WTO圈子内时间越长,中国行政改革更加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中国当前行政生态还处在呼唤理性官僚时代,另一方面,受到来自发达国家新一轮公共改革示范效应冲击。在此背景下,理性官僚制与新公共管理在中国这个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展开了一场博弈,博弈的结果是理性官僚制与新公共管理之间不是一种非此即比、相克不容的零和博弈,而是一种互补融和、相生并存的关系。这样,在中国这个具体语境里,行政改革的抉择就是:重塑官僚制为主;借鉴新公共管理为辅。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政府人事制度改革实践证明,中国已呈现一个全新的价值选择。探讨官僚制的理性构建与 后官僚制的改革理念就成为现实的需要。本文从官僚制理论构建、实践轨迹及官僚制缺陷三方面分析了官僚制发展路径,并由此引出后官僚制改革中的理念变化与技术创新。最后,作者分析了中国政府人事制度改革中的理论分歧、模式构建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之一就是做好公共服务。NGO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之一,政府是影响NGO整体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要为NGO提供健全的政策法规制度,注意提高NGO从业人员的政治地位,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不同组织之间,形成一个竞争性的和谐的社会态势。NGO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注意适应社会的需求以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公众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传统官僚制高度发达的国家,封建社会构建了一套非常完备的组织管理体制。然而,在现代社会,传统官僚制已经暴露出低效而又缺乏理性的弊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作为现代组织的一种基本架构,尽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却以其理性与高效的核心精神符合了当代中国特殊的行政环境,体现了中国行政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村公共服务是"三农"的短板,严重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是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破解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的重要机制.我国农村初步具备了公共服务社区化的条件,使公共服务社区化成为可能: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与实践为公共服务社区化打下了基础;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零距离需求的企盼以及农村面临的社会与经济、就业、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等外部压力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能平等地享有政府为其提供的基本的、最终结果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其范围和衡量标准要根据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承受能力而定,其追求的是最后结果的大体均衡。目前影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六个方面的原因是: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化导致供给不足、公共服务管理主体职能交叉且缺乏沟通、缺乏统一明确的公共服务供给标准和相关制度规则、政府传统的职能导向型行政模式以及利益诉求机制的缺乏。最后提出了实现当代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公共管理,作为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的一种新形式、新途径,开创了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及发挥作用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土壤,如果人们一味地吹捧新公共管理模式,而不对其加以反思,必然会错置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处于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我国,必须用现实性的眼光理性的审视和借鉴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积极塑造具有适应性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定位是实现行政组织体制的理性官僚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非官僚化改革方式相比,中国行政改革的官僚化目标定位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必然.为了使这一组织工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操作技术层面完善其支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与超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诸多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中,以罗伯特·B·登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渐成体系,该理论在对新公共管理模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的学说。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出,在进行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以提高政府效率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公民权利的尊重,从而纠正了管理主义的偏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主题是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该理论包含了一系列改进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所提倡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虽然对传统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有所超越,但也有诸多值得反思之处。通过对这些观点的回顾与反思,探求其对中国公共服务供给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鉴于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还存在着供给主体单一,责任不清,决策体制不合理,供需脱节,财政投入不足以及最基本的农村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指出必须在坚持新公共服务理念下,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多元供给体制,以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的决策机制,科学有效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以及完善的监督机制等途径,构建与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反思与超越: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兴起的重塑政府改革是以新公共管理为导向的。其中,政府职能的市场化、社会化、分权化和履行方式的企业化、电子化是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它体现了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职能创新,但企业家政府、顾客导向和借鉴、引入工商管理的方法、技术改革公共部门的主张以及政府职能市场化、分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人们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及其纠正,由此导致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统治形式的进化,政府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然而政府仍将由法律与政治标准、经济与市场标准、以及民主与社会标准方面来评价。其中法律与政治标准是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的核心,经济与市场标准是新公共管理的核心,而民主与社会标准是新公共服务的核心。本文中,我们扼要说明了新公共服务的特征,以及新公共服务准则将如何指导未来的公共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对权力规约的热点探索,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在当今公共议题讨论中日渐兴盛。但当前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实践改革需求和理论滋养供给之间的矛盾问题。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一种来自实践的“应用科学”,它强调对政府的责任意识、服务理念与公民精神等的尊崇和彰显,而这些不仅能够让我们客观地反思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实施困局以提供崭新的参照系,还为进一步的改革创新构筑了生动鲜活的推进机理。通过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一般性原则与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这一特定领域的公共行政改革相关联,提出当前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应该做好强调政府责任,匹配权责关系;注重减权增服,提升服务效能;营造民主氛围,突出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8.
SARS危机暴露了我国现行危机管理和政府职能的结构性缺陷,在此情况下,新公共服务理论成为完善危机应急机制的推动剂。新公共服务理论使得政府的权威、控制力、管理能力和权力运用的方式和方法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而使公共服务回归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