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关于蒙古文字母的二义性问题达·巴特尔我国现行蒙古文(畏吾儿蒙文)是一种自上而下书写的拼音文字,已有近千年历史。为使这种文字更加规范,历史上曾对它进行了如下几次重大改革和改进:14世纪初却吉敖斯尔用符加符号、改进蒙古文字母;阿尤希于1587年创制蒙文借...  相似文献   

2.
昂突瓦耐·莫斯特尔(汉名田清波)1881年生于比利时布鲁日城。青年时期,田清波就学于天主教修道院,系统学习了哲学、神学以及古代汉语。1900年,他以荷兰蒙古学学者史密德编著的《蒙文文法》的拉丁文译本(原文为德文)和《圣经新约》蒙文译本为基本教材开始埋头攻读蒙文。这五年的修道院生活给田清波打下了蒙古语基础。1905年9月,他奉命来中国传教。柏米因主教把他派到内蒙古鄂尔多斯波罗波勒格孙(城川),直到1925年他才离开这里。  相似文献   

3.
自清乾隆年间(1736—1765)第一次刊布了十七世纪中叶成书的蒙文历史文献巨著《蒙古源流》以来已过二百余年.在此期间,由于热心研究蒙古历史文献的东西方诸学者的不断努力,在搜集、刊布蒙文历史文献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科学成果.尤其从本世纪40年代以来蒙文历史文献的刊布可以说走上了一个科学化的新阶段.自德国学者W·海西希第一次运用照相影印技术刊布蒙文史料以来,伯希和、海涅什、田清波等学者在蒙文史料学领域内所做的贡  相似文献   

4.
达斡尔族学者成德公,在1917年根据叶德辉的版本,逐词逐句,用蒙文还原的《元朝秘史》(即《蒙古秘史》)手抄稿本,现在收藏在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图书馆,手抄本库G79号书。他用蒙文翻译的《元朝秘史》手抄稿本,现在收藏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国立图书馆。 叶德辉版本是文廷式在光绪年间(1875—1908),从盛氏所藏顾广圻校本抄出,后归叶德辉所有并刻印的《秘史》。成德公用蒙文还原并翻译的叶德辉的《秘史》的前言包括:1、钱大昕跋;2、提要;3、跋;4、元朝秘史序;5、张穆跋等等,外加成德公自己的序言,构成“前面的序”(ypaax op)。成德公所还原的是《蒙古秘史》的正文部分,他所翻译的是《秘史》正文的每节后附有的总译部分。他用蒙文还原并翻译的特点是,逐词逐句,没有做任何文学修饰加工,保持原文的原样,体载也照样还原。  相似文献   

5.
本书收录1985—1990年间国内用蒙文发表和出版的有关蒙古学研究的论文、著作等篇目6400余条目.为了便于更多的学者使用和了解本书,各条目后著录了汉译篇名(书名),以备查考.全书67万字,是从事蒙古学教学科研人员和北方民族史研究人员、内蒙古地方史志编修人员以及从事蒙文报刊编辑工作者重要的专题工具书.欲购者请与内蒙古档案馆乌宁巴图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汉、蒙文文献资料,全面阐明了我国土尔扈特蒙古族源、历史活动和其藏传佛教信仰情况。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大学第二次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30日至9月3日在呼和浩特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外蒙古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120人,其中来自日本的有12人、蒙古的13人、苏联的3人、德国的4人、美国的3人、意大利的1人、法国的1人;中国蒙古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著名或知名学者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蒙文、汉文、英文的学术论文或论文摘要131篇。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志宏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对这次国际蒙古学界的盛会表示热烈祝贺。会议主要就蒙古学研究的语言学、文学、历史学方面的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也涉及到蒙古学中其他学科的一些问题。大会分三个分会场,用蒙文、汉文、英文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学学会首届年会于七月十四日在呼和浩特召开,历时七天,提交年会的理论著作一部(蒙文),论文八十九篇(蒙文六十八篇,汉文二十一篇),其中:论述蒙古族文学的发展、演变并探讨其规律的十二篇;概述民间文学的十二篇,英雄史诗及蒙古族诗歌的二十四篇;专论儿童文学的七篇:评论、研究小说、戏剧、电影的二十四篇;述评蒙古族作家的五篇,论及蒙古族文学中其它体裁作品的五篇。  相似文献   

9.
《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蒙古源流》和《黄金史纲》被历史学家们称为蒙文三大历史文献。 《蒙古秘史》原书名《忙豁仑·纽察·脱必赤颜》,汉文简称《秘史》。《蒙古秘史》的汉文原本称《元朝秘史》,今据蒙文原名,仍称《蒙古秘史》为好,这既与原文一致,也符合史实。 《蒙古秘史》成书于窝阔台汗十二年,公元一二四○年。无著者姓名。这是一部古代蒙古编年史,共分十二卷(另有十五卷本,但内容相同)。一至十卷,叙述成吉思汗先世,以及他卽合罕位以后征伐全国的事蹟。续集一、  相似文献   

10.
回鹘文是中亚操突厥语的人民在采用阿拉伯字母文字以前使用最广、保留文献较多的一种文字。因回鹘人曾广泛地使用过这种文字,所以一般统称为回鹘文。它来源于中亚粟特文。据五十年代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浩木发现的八行回鹘文碑铭来看,早在回鹘西迁以前,这种文字就已为回鹘人所用。回鹘西迁以后,回鹘文被中亚操突厥语的民族广泛使用,既用于碑刻,也用于各种内容的写本,元朝时还用于木刻书中。历史上,回鹘文也曾对周围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有过很大影响。蒙文和满文就是在回鹘文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自古就有口传本民族历史的传统.自十三世纪有文字记载以来,编著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这些典籍反映了蒙古族的文明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为研究蒙古族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广泛、可靠的资料.近几年来,我国蒙古族学者对蒙文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翻译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有了一定成绩.为了向广大读者提供蒙文历史古籍知识性、资料性的材料,为研究蒙古史的学者提供寻检蒙文古籍的线索,本刊从本期起在历史版面内设《蒙文史籍概览》专栏.  相似文献   

12.
对于明代蒙古社会组织,B.R.符拉基米尔佐夫先生最早进行系统的研究,其观点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符氏的研究工作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他没有很好地利用丰富的汉文史料,主要利用了明末清初成书的蒙文史籍。而蒙文史籍对明代蒙古社会组织的记载很简略,反映的多为达延汗分封诸子以后的状况,叙述中又常倒插时间,以作者当时的社会组织情况表述以前的事,符氏对此不加分辨,还常常把漠南蒙古、喀尔喀和卫拉特,甚至利用布里雅特等不同地、不同时间成书的史料不加区别地使用。这些都影响了他对明代蒙古社会组织的正确认识,因此,符…  相似文献   

13.
探讨蒙古文化,不能不涉及其文学,探讨蒙古文学,又不能不涉及其有文字和无文字的即书面文学和口碑文学。蒙古人在自己所经历的不同时代,用不同文字记载并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献颇多。其中有蒙文(又包括回鹘式蒙文,托忒蒙文,八思巴字),汉文,满文和藏文资料。在我国,一个民族曾经使用如此多的文字丰富自己的文化,是很罕见的。 本文论及的罗桑泽培是一个蒙古僧人,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用藏文撰写的,将谈到的“故事集”是他的“文集”中的一卷。象罗桑泽培这样精通藏文并用藏文写作的情况,在蒙古族文化圈里并不算是个别现象。据统计,数以百计的蒙古学者曾用藏文写下了各种体裁的文章和著作,其作品少则一二函,多则二三十函,遗憾的是我们尚不能了解其全部内容,也不能得心应手地利用这一精神财富。这与历史进程有关,当蒙藏两个民族在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等诸方面的接触频繁而密切的时期造就了大批适应当时环境的各类人材,而随着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内蒙古自治区四个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少数民族的社会科学事业,提高蒙古民族及使用蒙古语文地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科学水平,《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即将用蒙文出版,一九八一年不定期出刊,公开发行;一九八二年经国内邮局订阅。蒙文版《内蒙古社会科学》主要刊载蒙古族和北方各少数民族有关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军事学、考古学、美学、民族学、档案学、图书馆学、人才学、自然辩证法等方面的理论学术著述,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进行富于地方、民族特色的理论探讨。我们希望区内外学者及所有热爱这一学术事业的同志热情为蒙文版《内蒙古社会科学》撰稿,使这一枝北国塞外学术之花开得更艳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就努尔哈赤天命十一年与蒙古科尔沁部王太子奥巴结盟誓词和皇太极崇德年间蒙文藏事文书档案译稿等两组史料作切入点,来解读官方编纂的汉文清太祖、清太宗两朝实录,揭示其刻意对满文蒙文旧档中的关键词语作了明显的润色与篡改,从而使以满藏蒙关系为坐标的清政权的历史定位,多处偏离历史的真实界限。  相似文献   

16.
伊萨克·雅可布·史密德1779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排行第一。早年在德国基督教兄弟会学校学习。十九世纪初旅行俄国,在俄国萨列普塔基督教兄弟会任职。1804——1806年问,到卡尔梅克人地区远游,努力攻读蒙语,深入研究蒙古宗教,广泛收集蒙文手抄本。1816年,把马太福音译为卡尔梅克文,1817年又翻译基督教教义。1820年,完成了使徒行传、约翰福音的翻译。1824年发表了第一篇长篇科学著作《中亚细亚各族人民,特别是蒙古和西藏人民古代宗教、政治、文学史研究》(287页),这一著作一经发表,立刻引起学术界普遍注意和赞扬。以后又发表论文《关于蒙文字母的创建》和其他有关蒙文方体字与伊尔罕书信的论文。1825年,史密德被聘为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831年,史密德编写的蒙文文法问世,这是欧洲第一部蒙语书面语系统语法。这部语法书很快被译为拉丁文,成为欧洲来华教士学习蒙文的基本教科书。1835年出版了巨著《蒙德俄三种语文对照的蒙语词典》。这是欧洲最早的蒙语词典。是科瓦列夫斯基《蒙法俄词典》的主要参考资料。史密德除了蒙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伟大祖国辉煌灿烂文化宝库中,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献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以托忒文撰写的《咱雅班第达传》,就是我国厄鲁特蒙古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厄鲁特蒙古即西蒙古,是我国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十七世纪上半期创制托忒文字以来,厄鲁特蒙古的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量佛教经典以及文学、医学、天文、历算等著作由藏文译成托忒蒙文,抄录、流传于厄鲁特蒙古各部。与此同时,一些编年体、纪传  相似文献   

18.
《苏布喜地》系西藏古代著名历史人物贡噶坚赞(1182—1251)的优秀作品之一。“苏布喜地”一词是梵文“sub hacid┫”的蒙语译音。《苏布喜地》是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由蒙古人译成蒙文,在蒙古地区广为流传。1929年匈牙利学者利赫特在内蒙古发现藏蒙文对照手抄本,带回布达佩斯市后于1948年出版。此后我国研究者为索南卡拉(据称陀罗尼师索南卡拉托音是第一名藏译者)的蒙译本撰写过篇幅较长的前言和说明,并且于1989年以《箴言宝库》之名作为《蒙古经典丛书》的一个分册在内蒙古出版。继索南卡拉后卫拉特部札雅班…  相似文献   

19.
伊萨克·雅可布·施密特1779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早年在德国基督教会学习。十九世纪初旅行俄国。1804—1806年间,到卡尔梅克人地区学习蒙语,研究佛教,搜集蒙文资料。1816—1820年期间,把基督教福音书等译为卡尔梅克文。 1824年,施密特发表了长篇科学巨著《中亚细亚各族人民,特别是蒙古和西藏人民古代宗教、政治、文学史研究》。这一著作引起学术界普遍注意和赞扬。以后又发表论文《关于蒙文字母的创建》和其他有关蒙文方体字和伊尔罕书信的论文。1825年,施密特被聘为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 1831年,欧洲第一部蒙语书面语系统语法问世,编者为施密特。这部语法书被泽为拉丁文,成为欧洲来华传教士学习蒙文的基本读物。  相似文献   

20.
三娘子考     
明代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妻三娘子,是明末蒙明关系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明万历九年(1581年)俺答死后,她为保持丈夫生前建立的蒙明和平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她多次出现在明代汉文史籍中。奇怪的是,在蒙文史籍中却不见三娘子其人,难怪张尔田先生在他校补的《蒙古源流笺证》中,曾经做出“三娘子此书无见”的结论。汉文史籍说三娘子名“克兔哈屯”,又名“也儿克兔哈屯”。但在蒙文史籍所载俺答妻妾中,却根本没有这样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