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根据,同时也是对世界范围内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该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蕊 《科学咨询》2023,(7):151-15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时代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意味着全体人民都应共享发展的成果,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应富裕。教师应给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唯物史观以及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等内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其理论源泉,既汲取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凝结了习近平同志个人成长的经历,又立足于国情,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新的起点为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5.
张娟 《管理科学文摘》2013,(11):117-118
用唯物史观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公正科学内涵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公正的核心问题是政府权力与人民权利的问题,它立足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从无产阶级利益出发,表达无产阶级的尊严、权利、自由、民主。我们当前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公正的科学内涵指导下,维护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6.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应用于党的全部活动的理论创造。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群众的路线。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省部声音     
正刘奇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鲜明的群众观点、强烈的时代观念、正确的价值理念,打牢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2014年11月19日在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  相似文献   

8.
信神:领导干部的信仰背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领导干部信神,是当前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无神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领导干部本应信仰马克思主义。领导干部信神,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背叛。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是对有神论的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在物质世界之外,不存在任何超物质、超自然的神秘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和自然史的不同,仅仅在于前者是有自我意识的机体的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7页,人…  相似文献   

9.
《领导科学论坛》2011,(4):67-68
群众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当前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对于领导方式科学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领导方式科学化的理论依据所谓领导,就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进而言之,邓小平同志把唯物史观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曾深刻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8页)邓小平牢牢把握住唯物史观的核心,重新考察社会主义,摈弃以往对社会主义的种种误解和空想成份,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获得了重大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丰富了唯物史观。一、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邓小平同志坚持生产力与…  相似文献   

11.
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和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对于我们牢固树立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虚无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唯心史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廓清其产生偏差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相似文献   

13.
郭守松 《决策探索》2005,(12):20-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关心群众,相信群众,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通过近一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我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我感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在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问题上坚定立场。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学习,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解决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中,始终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努力做好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4.
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符合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符合人类思维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为我们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继承与创新、重点发展与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与经济建设为中心、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等几个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主动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我们党长期团结奋斗的实践逻辑。党的历史主动以以人为本、甘于奉献的主体意识,尊重规律、顺势而为的科学态度,牢记使命、主动作为的自觉担当,清醒自觉、居安思危的战略远见为主要内容,是新时代领导干部永葆先进本色的必然选择、增强行动自觉的内在要求、坚定历史自信的精神动能。新时代领导干部增强历史主动,应在价值指归层面以坚持人民至上为“本”,在思想引领层面以强化理论武装为“魂”,在本领提升层面以敢于斗争为“要”,在认知强化层面以调查研究为“基”。  相似文献   

16.
<正>人民主体地位,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是社会历史主人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价值取向、认识与实践标准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问题,达到造福于人民的目的。它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是一种以人民利益为依归的真理观,是一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观,是一种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观,是一种指导党和国家领导活动和思想作风建设的领导观。  相似文献   

17.
社论社评     
只有真正弄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充分认识到权力来自人民、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才能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带着深厚感情对待群众,把服务体现在每一项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紧密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明确指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提出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中,要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著作,全书以政治经济学为主要内容,概括和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在这部科学巨著中,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  相似文献   

20.
王向明教授的《雄关漫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是全党的实践主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卓越的革命、建设和发展成果,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