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最光荣     
岁岁"五一",今又"五一"。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劳动者之歌再次在我们耳边嘹亮响起,这是广大劳动者感受创造喜悦、分享劳动荣光的神圣时刻,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由衷地升腾起对劳动者的敬意,都会涌动着"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的自豪感,因为,劳动永远是一种张扬的旋律,前进的动力,高尚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劳动最光荣     
<正>岁岁"五一",今又"五一"。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劳动者之歌再次在我们耳边嘹亮响起,这是广大劳动者感受创造喜悦、分享劳动荣光的神圣时刻,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由衷地升腾起对劳动者的敬意,都会涌动着"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的自豪感,因为,劳动永远是一种张扬的旋律,前进的动力,高尚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时政资讯     
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决定》指出,201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品格高尚、业绩突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2064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授予9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4.
曾旭 《经营管理者》2013,(3):167-167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是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对当前影响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原因的分析,比如劳动合同中的条款不合理现象等问题,从加快推动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能转变,构建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建立公平合理的劳动监督体系,并以此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解决好劳动者因不公正的待遇而引起的各种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5.
高洁 《经营管理者》2013,(25):279-280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劳动是实干精神的具体体现,只有依靠永不止息的劳动、脚踏实地的劳动、精益求精的劳动、科学创新的劳动,中国梦才能由梦想变为现实。尊重劳动,造福劳动者,这既是对中国梦实现途径的质朴阐释,也是对中国梦深厚价值基础的准确描绘。本文对尊重劳动的历史发展和理论渊源进行阐述,分析中国梦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支撑,并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方发展等角度提出其实现机制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周亮 《经营管理者》2011,(7X):271-271
劳动争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因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在处理劳动争议的实践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当前"一调一裁两审"、"先裁后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这一机制存在一些缺陷,具有一定的不适应性,有待改善。笔者建议通过相关制度、程序的建设与完善,健立公正、有效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形成协商、谈判、调解、仲裁、司法裁决相结合的争议解决方式,从而推动公民权益保障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动态和交触的概念。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种种不足制约了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而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也对劳动者和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蕊 《决策探索》2015,(3):60-62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矛盾。在众多的社会矛盾中,劳动争议可以说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特色。因为用人单位追求效率与利润,劳动者追求劳动环境的安全、收入的增加,双方出现冲突和争议也就在所难免。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劳动仲裁的覆盖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来规范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但在制度设置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体面劳动"反映的是劳动者及其组织对雇主、用人单位以及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交易与劳动关系方面的行为所提出的群体性要求和伦理道德标准,也是国际劳工组织庄严强调的劳动者不是商品的观念的延伸。"体面劳动"体现的是劳动力市场平等交易地位和依法规制的契约精神。"体面劳动"理念的本质特征是合约性和谐劳动关系的全面构建。  相似文献   

10.
雍浩 《经营管理者》2012,(4X):268-268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构建直接对用人单位发展的持续、健康、有效以及和谐产生影响,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有着紧密联系。本文就以此为着眼点,论述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应注意的四大主要问题,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丁伟  赵祥彬 《领导科学》2013,(23):33-35
领导人才作为社会活动的主要决策者和参与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最稀缺的资源。中国传统历来重视人才,"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史实随处可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  相似文献   

12.
朱紫祎 《决策探索》2013,(18):62-63
劳动关系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普遍、最基础、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既表现在全员签订劳动合同、争议发生后的调解,也表现在企业与员工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能建立一个彼此沟通有效、愿景一致、互相尊重、利益共享的和谐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对传统劳动关系的完善和发展,也是一种全新的人才观、劳动观、价值观的体现。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不仅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3.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是维系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本文从观念、制度、物质待遇等方面提出对策着手构建高职院校和谐的劳动关系以形成和谐校园、促进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杨依林 《办公室业务》2012,(11):178-179
体面劳动是指通过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以及开展政府、企业组织和工会三方的协商对话,来保证广大劳动者在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条件下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党的十七大进一步要求"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党  相似文献   

16.
1.为什么说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能动的、主导性的要素;(1)劳动者要素的存在是生产力中的其它构成要素存在和发展的前提、除自然条件外,生产力的其它构成要素都是由劳动者创造出来并予以推动和控制的,它们的发展变化,也是劳动者的劳动作用的结果。(2)劳动者是整个生产力系统的构造者和驾驭者。没有劳动者的组织活动,现实的生产力就不可能形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问哈动者的创造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属性,是技术进步的直接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如果没有劳动者的生产实践和创造精神,技术进步和生产…  相似文献   

17.
和谐劳动关系不仅与企业和劳动者密切相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近年来,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存在较多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因素,并探讨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措施,能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科学技术引领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刻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重要位置. 首先,科学技术创造了社会财富.创造财富的源泉首先是劳动,但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从古代社会起就没有离开过技术进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正是技术革命的结果.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出了新的生产工具与设备;科学技术扩大了劳动的数量和提高了劳动的质量;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科学技术的运用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使劳动能力创造出大大超过自身价值的新价值,从而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因此说,科学技术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按照目前普遍采用的"余值法"测算,上世纪70-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有60%-70%是靠科技进步获得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已接近40%.  相似文献   

19.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0,(17):M0001-M0001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要切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等帮扶制度.着重解决困难劳动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他们不断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20.
<正>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客观体现了劳动者与劳动组织之间因劳动而产生的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本质上讲劳动关系就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关系,正由于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各自有着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产生矛盾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