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开选拔、公推公选领导干部,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近年来,加大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力度,推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已成为不少地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干部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公信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公开选拔、公推公选领导干部,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近年来,加大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力度,推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已成为不少地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干部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公信度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突破公推公选领导干部职位层次的路子,拓宽县(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人选的选拔视野,四川省宜宾市于近期成功地公推公选了一名县长人选,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其主要做法是: 一、紧紧把握公推公选县长人选的职位特点,做到了程序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4.
公推公选作为对传统的领导干部委任制的一个新突破,是近年来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干部选拔方式.各地经过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公推公选的范围不断扩大,做法也已基本成型.今后,必须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其制度层面的构建与完善,把公推公选工作纳入整个干部任用体制中去,规范运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南京:直播公推公选开先河不断推进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南京市十几年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1995年首次进行公开选拔,到2003年首次公选区长,再到公选部分市级领导干部,选拔的职位范围不断拓展,职务层次不断提高。2008年2月,南京市公推公选多个市政府部门的"一把手"岗位,又创下了周内第一。更受强烈关注的是,此次公开竞选演讲答辩过程首次采用了电视直播,官员候选人上电视公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08,(14):20-21
南京市首创政府组成人员全部公推公选"公选"是近年在党政干部选拔上的一大亮点,各地探索出了"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公推差选"、"差额直选"等多种形式。其中南京市从1995年首次进行公开选拔,到2003年首次公选区长,再到公选部分市级领导干部,选拔的职位范围不断拓展,职务层次不断提高。今年2月,南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双推双考(推荐报名和自荐提名、面试考评和组织考察)作为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方式,其科学化和公信度问题备受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关注。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回应人们对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质疑,继续推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主要形式的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8.
实现公推公选领导干部制度化规范化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推公选是在公开选拔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将公开推荐与公开选拔有机结合起来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自四川省在全国首开先河之后,近年来,包括泰州在内的江苏省一些地方,也进行了公推公选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一选人用人方式,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符合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具有鲜明特点和积极意义.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公推公选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廖奠坤 《领导科学》2012,(21):45-47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竞争性选拔干部,是指在选人用人中引入竞争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的"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广义上竞争性选拔干部包括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竞争上岗、公推竞岗五种方式,狭义上竞争性选拔干部指的是公开选拔干部,其内涵集中体现为竞争理念的民主性、竞争标准的科学性、竞争程序的规范性、竞争形式的适应性和竞争方法的多样性。近年来,各级各地对竞争性选拔干部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认识误区。如何有效规避竞争性选拔干部中的认识误区,提高选拔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年来,通过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提公选等竞争性选拔形式,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逐渐走上领导岗位,为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但在实践中,少数公选干部履新后存在心理状态不稳定、进入角色时间长、上手不够快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选人用人公信力,也影响了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刘长江 《决策》2007,(2):56-57
在领导干部公推公选中,虽然面试之前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能够胜出已经十分不容易,但真正决定最后结果却是面试.因为,进入面试的干部仍然面临激烈的竞争.以江苏省宿迁市2004年进行的一次干部公推公选为例,当时共需要选拔领导干部10位,但进入面试的干部却有51位,这就意味着,即使进入了面试,仍然有80%的干部将在面试中被淘汰.  相似文献   

12.
王元慧 《领导科学》2005,(11):30-31
2005年2月初,因为政府机构改革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调整,江苏省宿迁市市直机关共有民政局、建设局等8个部门的一把手空缺。市委决定空缺岗位人选全部采用公推公选的办法产生,整个工作已于3月底圆满结束。这是我市在更高层次上实行公推公选制度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我市首次通过民主公开的方式选拔市直部门一把手。社会各界普遍反映通过公推公选的方式选拔市直部门一把手,有利于高层次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营造了注重能力、鼓励竞争、开拓奋进的浓厚氛围。一、公推公选市直部门一把手的主要动因一是为了对…  相似文献   

13.
崔裕蒙 《领导科学》2002,(14):22-23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选拔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能否全面、客观、公正、民主地做好公选考察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公选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选拔日益公开透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决策信息》2008,(39):30-31
9月23日,浙江省首次通过电视、网络,向社会公众直播省副厅级领导干部选拔,其选拔规模之大、涉及领导干部职位之多、公开范围之广、竞选级别之高在我国堪属罕见。公选不仅能更加公正、公平地选出百姓信任的"省官",更是用人机制的重大创新和有益探索。我们将中国政府领导干部公推公选活动予以整理,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南京市公推公选43个部门一把手,再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公推公选为何屡受青睐?关键在于其重视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对于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把十七大提出的"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的要求落到实处,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一段时期以来,各地按照中央精神的要求,坚定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不断加快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为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奠定了人才基础。亮点一:“公推公选”、“民推竞选”等选人模式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公推公选是公开推荐、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一种干部任用制度,它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考核、考试、面试、演讲、答辩等程序,公开选拔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候选人预备人选,再依法举行选举或任命。公推公选把坚持党的领导和体现  相似文献   

17.
李民 《决策探索》2008,(21):44-45
最近几年媒体上关于干部选拔的新闻不少,比如说南京"公推公选"47个部门的一把手,电视直播市属领导干部竞选现场等等.这些都是让人非常兴奋的消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稳步前行中不断提升自己在全球的地位.但能否巩固以往的成果并不断获得新的进取,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取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盛若蔚 《领导文萃》2008,(15):93-97
近年来,四川、江苏、云南、重庆、吉林等地在官员选任上进行了“公推公选”、“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改革试点。2008年初春的中国,人们从更具竞争的选拔方式、更大规模的选拔数量、更加重要的选拔岗位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官员选任中的民主气息随之更浓。  相似文献   

19.
举措     
《领导文萃》2010,(17):10-11
江西:年内竞争性选拔1600名领导干部 江西省委组织部采取省市县联动的方式,今年内在全省竞争性选拔1600名领导干部,包括100名左右厅级干部、500名左右县(处)级干部、1000名左右科级干部。同时,在参加副厅级公选人员中筛选出300名副厅级后备干部。  相似文献   

20.
为树立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充分调动基层领导干部的积极性,我们对干部选拔理念进行了大胆创新,探索面向乡镇公开选拔市级机关处级领导干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为了让公推公选在阳光下操作,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科学性,使选出来的干部在具有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