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云虹  周岩  杨晓峰 《兰州学刊》2013,(12):142-145
产业转移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形式,其效应问题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基于对产业转移概念和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梳理,一方面从区域系统视角综述了产业转移的转出地效应、转入地效应及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效应;另一方面,立足区域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化,从过程和状态视角对产业转移的效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不同的地理(区位)差异或优势会吸引相应的产业转移.结合产业链特征和地理(区位)特征,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电子设备制造产业链、汽车制造产业链为例,分析两者对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影响.对纺织服装制造业来说,产业间关联和部门内关联影响对其产业区位选择均具有重要的显著影响;对汽车制造业来说,前后向关联效应对其产业区位选择影响比较大;对电子设备制造业来说,部门内产业关联及外部性对其产业区位选择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78-85
在定量测度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量和产业结构高度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产业转移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高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产业转移促进了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转移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产业转出和江西、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五省市产业转入都对其产业结构高度化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工深化形成以生产生态环境服务为主和以生产物质产品为主的区域分工.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性导致的"搭便车"行为是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实现经济效率与环境公平的统一,要求那些消耗大量资源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的经济发达地区对那些生态脆弱却提供生态服务的经济不发达地区提供生态补偿.国外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的成功案例表明,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目标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核心是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产业研究的理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本文主要从区域产业研究角度,对国内当前关于区域产业集群理论、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理论、区域产业转移理论、区域竞争力理论等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理论前沿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动力结构和动力机制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企业作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微观基础,其组织行为是影响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决定性力量.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由传统的大规模、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向更为灵活的水平分工的企业网络转变.企业内部生产网络和外部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区域产业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的内外部动力,它们的叠加作用型构了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产品内分工格局下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化,传统国际分工格局逐步深化为以产品内分工为主的新型国际分工格局.在产品内分工格局下,国际产业转移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承接国际经济转移既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优化出口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正面积极效应;也有价值增值低、技术依赖严重、加剧国际贸易摩擦等负面消极效应.我们应采取措施积极发挥正面效应,规避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阈的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得出了一些启示,并简要地分析了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与机遇,提出了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要素逐渐实现了跨区域、跨国别的流动与转移,从而形成了企业群为追逐利润而在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在经济系统中,产业只有适应市场环境,才能在经济选择中被保留下来并继续发展;若产业不适应市场环境,就会在经济选择中被淘汰,这与生物界的自然选择是同一道理。产业转移从不适应旧的市场环境而迁移到新的市场环境,在经济"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不仅从新市场环境主体获取要素,也会给新环境的市场主体带来福利效应。产业转移引致的区域福利可以分为居民福利、企业福利和政府福利三部分,其区域福利效应是一个增量效应。基于此,可以从产业转入区和产业转出区两个方面,分析出我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引致的双重区域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10.
11.
首先从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调整相适应、强调效率到强调统筹和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相协调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政策的形成过程;从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快速增长、分工格局趋于合理化和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增长级等方面简要评析了改革开放后的主要区域政策效果:然后.基于政策工具视角,从区域土地政策、区域财税政策、区域金融政策和区域环保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政策;最后从发挥产业政策在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实行严格的土地环保政策和完善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给出了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赋于国际产业转移新的活力 ,从而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挑战。本文就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 ,从概念界定、经济动因、客体演化、在当代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效应、转移模式等六个方面进行回顾和述评 ,并就该理论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翁乾麟 《学术论坛》2007,30(12):98-101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现象.产业转移,客观上有助于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推动先进产业与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根据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有意识地组织产业转移,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广东省产业梯度转移现状及原因 1.1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含义及其特征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经美国经济学家汤姆森、胡佛等人发展、完善而形成的一套区域经济理论。主要是指产业与技术存在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扩散与转移的趋势,当一个区域产业发展到老年阶段后,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区域产业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则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动力之一。区域产业转移推进城镇化包括市场推动和政府引导两大机制,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的能动作用。文章通过对2005~2013年我国中西部的14个省市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城镇化的面板数据计量检验,发现承接产业转移对提高中西部城镇化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积极作用。政府要在尊重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引导区域产业合理转移,推进我国尤其中西部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程必定  袁宏 《江淮论坛》2010,(6):11-16,30
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是中国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应是"十二五"及其以后一个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的主题。皖江城市带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示范区建设,是从产业层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时代价值,而要体现这种价值,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应在化解产业转移"区域粘性"上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大量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文献丰富了区域产业变动的研究。一个区域经济实力是否增强,产业是否发展,比较优势是否获得进步,与其具体的产业变动形式、所采取的具体产业活动策略紧密相关。产业变动影响区域经济比较优势格局,比较理想的区域经济格局是:以合理的产业变动策略避免区域产业比较劣势,以积极的产业变动策略提升区域产业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产业分工与中国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类的经济活动是沿着从农业、工业再到服务业这样一个轨迹发展的。而文化产业的出现,则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还推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目前中国虽然在制造业具有某种比较优势,但却处在国际制造业的低端,获取的利润很少。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尤其是以创造为核心的创意产业,来推进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中国的制造业,使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占有更为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链城乡间延伸的机理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分工的深化,在需求、供给和技术因素的作用下,具有短链或断链形态的农业产业链在城乡之间延伸,以分享分工带来的经济利益.这种延伸遵循先内后外的区域经济运动规律和技术路径进行.延伸后的农业产业链是农村农业产业链向城市市场延伸的区域空间展现,它延展于城市、城郊(或县域城镇)和农村三个区域单元.区域政府应当在产业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框架下,制定和实施推进农业产业链城乡间延伸的政策,而构建政府、农业企业以及涉农协会三者分工协同的城乡区域治理结构,是保证这种政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0.
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快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面对金融危机的蔓延与冲击,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速度与规模的提升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在商务成本、产业配套能力和投资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中央政府应加紧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对区域产业转移加以引导和协调,并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加以支持和促进。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优化投资环境,有效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