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是配合音乐的文学,故称"音乐文学"。它与此前音乐文学的区别在于以辞从乐。词人选择某支乐曲之音谱依照其节奏、旋律与声情而配制歌词,此为"倚声制词"。宋人完整的词谱或歌谱,它们是按照燕乐宫调分类的,每宫调之各词,其词字之右旁标注有燕乐半字谱。乐工与歌妓依据这种谱便可合乐演唱。宫调具有确定某乐曲——词调的音高与调式的作用。同一词调可以存在不同宫调的音谱,而各谱之旋律是稳定的。由于词乐的散佚,今存宋人词集仅有个别词人将作品按宫调分类,而一般的作品则未标注宫调。乐工与歌妓对常用词谱是熟悉的,他们见到某词调之词,即可合乐演唱,故多数宋词作品不必标注谱字与宫调。宋词的发展虽然存在纯文学之作品,就其基本情形而言,它仍是音乐文学,而且有稳定的音谱,因此与宫调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唐宋词的实用功能及其与歌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它既有鲜明的文学审美功能,又有广泛的实用功能。词的实用功能主要表现为侑觞劝酒、娱宾遣兴和礼仪交际三个方面,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又都与歌妓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词是一种较完美的配合乐曲的音乐文学,具有可歌可唱的特征,需要人来演唱。宋代歌坛的风尚与宋词的本色观决定了它最直接最重要的歌者是宋代的歌妓,也就是说歌妓成了宋词传播途径与媒介的主要选择。宋代歌妓数量多,遍布各地。她们地位低下,与文人有密切的关系,这就使得她们成为宋词传播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宋代大词人赵长卿歌妓词的研究缺乏专门论文,而赵长卿歌妓词值得研究。据统计,赵长卿歌妓词有25首。题材方面主要是市井妓,又可细分为外貌、歌声、技艺、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这与赵长卿终身不仕有关。主题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真实地反映了宋代歌妓的思想感情。文学形象方面塑造了宋词歌妓当中文卿和梦云的悲剧形象,令人惋惜。体裁方面主要是酒令和双调,体式比较单一。语言方面是俗俚,多用江西方言,而《四库全书提要》以“终非正律”予以否定,但是赵长卿词正是从江西方言当中吸取了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体现出了宋词的生命力。风格方面最大的特点是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5.
文人词从兴起到词体的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与唐诗、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并峙的三峰。宋词是有宋一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宋代是词最灿烂辉煌的时代,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词这种文学样式并非到宋代才出现的,文人词早在隋代便已兴起,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路程,到晚唐才达到成熟,至宋代则大放异彩。本大试图探讨一下文人词的起源和词从兴起到成熟过程中内部特征的演变问题。一般认为,词兴起于隋代,最初称曲子词,是为配合当时新兴的音乐——燕乐的演唱而作的歌词。歌词的作者起初主要是下层士子、民间艺人和歌妓,后来,文人逐渐依照词调模仿民间词来作新词,于是…  相似文献   

6.
作为“倚声填词之祖”的《花间集》 ,无疑对后世词创作与词学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它奠定了词“以艳丽为本色”的性质 ,以佳人美貌及男女艳情为主要叙写对象 ,以是否能合乐 (尤其是女乐 )而歌判断词体性之正变 ,甚至《花间集》中美女与艳情的描叙也开启了后世词学为尊词体而勉力攀附香草美人之《风》、《骚》之旨。换言之 ,《花间集》奠定了宋词的女性化特质 ,使得以后近千载的词创作几乎没有完全脱离过言“闺情”的“本色”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女性意识的刻画和反映  相似文献   

7.
清代纪昀等四库馆臣认为,词是伴随隋唐燕乐的兴起与发展由诗转变而来的,它萌芽子唐、五代,盛行于两宋。金元以降,词与音乐日趋分离,流为一种文章。四库馆臣之宋词之“变”说,较为客观地显示出宋词发展的阶段性,以点带面地反映了宋词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宋代歌妓不仅以演唱的方式作为宋词主要的传播者,对宋词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直接地进行词的创作。虽然宋代歌妓词人的作品数量有限,文学成就不高,但却展示了宋代歌妓的精神世界,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宋代的社会文化。从宋代乐妓制度入手,可以分析出宋代歌妓词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花间集》对宋词女性意识的奠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倚声填词之祖”的《花间集》,无疑对后世词创作与词学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词“以艳丽为本色”的性质,以佳人美貌及男女艳情为主要叙写对象,以是否能合乐(尤其是女乐)而歌判断词体性之正变,甚至《花间集》中美女与艳情的描叙也开启了后世词学为尊词体而勉力攀附香草美人之《风》、《骚》之旨。换言之,《花间集》奠定了宋词的女性化特质,使得以后近千载的词创作几乎没有完全脱离过言“闺情”的“本色”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女性意识的刻画和反映。  相似文献   

10.
谭献词学的“正变”观念是对周济“正变”观的一种反拨。不同于之前学者讨论词学正变多从词体发生的角度立论,谭献更注重词的功能。他认为词是古代乐教的重要载体,故而,言志之词是为词的“正声”,永言之词是为词的“变声”。具体而言,表现手法疏越、显豁之词为“正声”之词,表现手法含蓄、婉丽之词为“变声”之词。谭献不仅以其“正变”观建构唐宋词史的体系,而且用以建构清词史的体系,这体现在他的《复堂词录》和《箧中词》两部词选中。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学术里,宋词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规范,而宋词在口头演述中呈现的形态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观照.歌妓唱词是宋词中以口头话语方式呈现的一种词,它具有口头演述的独特特征,又具有口头传播特有的动态方式,主要阐述了歌妓唱词具有的口头演述特质以及传播范式.  相似文献   

12.
白石十七谱是宋词文学创作与音乐理论高度结合的宝贵实例。就中四首旁缀音谱的“令”体词调歌曲,系先有音乐“定腔”,后“倚声”填词之作,是研究宋词以文从乐手法的珍贵实证。依据《词论》“别是一家”的音乐文学体性论,姜夔《大乐议》的四声清浊主张以及张炎《词源》的歌词五音协律例证,可归纳、提炼出使文字四声五音与音阶清浊轻重相协谐的宋词“倚声”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四首词调歌曲的文乐关系展开逐字辨析,并以句拍为单位,实证以《词论》为代表的音乐文学理论,在宋词“倚声”填词实践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最终回归《词论》《词源》对雅词协音不易、“知之者少”的文学判断。  相似文献   

13.
词一向被看作花间尊前侑酒佐欢的工具,主要功能是“娱宾遣兴”,其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是歌馆酒楼、席间尊前的歌妓口头传唱。歌妓“乞词”于词人,词人“赠词”于歌妓,不仅使词作得以保留、流传,也刺激了词人的创作热情。再者,作为词之传播主体的歌妓是词人审美观照的主要对象,女色的参与,对词人的创作也是一种刺激。词中大量的对歌妓曼妙无比的歌喉与仪态万方的姿容,甚至她们的发髻、纤足、小手、指甲等的描写,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14.
南宋前期词学界提出了“以情性为本”的词学思想。“以情性为本”是说“情性”是词的本体,它主张词应表现人的“情性”,具体地说,是指词应表现家国之感、亡国之恨。“以情性为本”的词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时代的巨变和词乐的流失。这种思想的出现,为宋词未来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15.
对唐宋词的立体观照——评《唐宋词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明同志的《唐宋词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是当前词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成果。它的开拓性,主要在于提供了对唐宋词立体观照的一种新范式。自宋以来,词学研究可分“词史之学”、“批评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声调之学”等门类。(参龙沐勋《研究词学之商榷》载《词学季刊》1卷4号)《论稿》基本属于“批评之学”。而“批评之学”自宋代至清末民初,大都详于艺术形式方面的论述而略于词作的思想价值之分析,又着重于  相似文献   

16.
歌妓是一种已经消失的职业和称谓,但是歌妓对词的萌芽、传播、发展和成熟产生过重要影响。作为词的集大成者——宋词,必然不会缺失对歌妓的描写。文章择取了数阕有关歌妓的词作,通过解读词作本身,论述了歌妓之美,展示了歌妓美丽的形象、出色的技艺和美好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一宋词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一样,是中国文学宝库中闪闪发光的明珠,使正统文学宋诗显得逊色。然而荣誉究竟属于谁?是宋词中的婉约派还是豪放派?当代词论家往往褒豪放贬婉约。夏承焘先生的“读词随笔”(《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就很有代表性,几乎把婉约词说得一无是处,题材狭隘,感情病态,语言纤巧。仿佛可以得出这么个印象:是一个辛弃疾为宋词打下了大半天下。人们要问,如果没有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没有爱国主义词篇的崛起,宋词是否能够在文学史上取得一席地位?没有辛弃疾宋词又怎样?如果偌大的一块丰碑全是碎砖烂瓦堆起来的,只靠稼轩词这么一块基石,我看那是经不起历史风雨冲洗的。如果说宋词之所以大大超过宋诗是因为有辛弃疾有豪放词,恐怕说不通。因为拿稼轩词与陆游的爱国诗篇相比,谁高谁低就很难说,应该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质疑康金声“浪漫”一词,古已有之,为叠韵连绵词。《淮南子》作“澜漫”(见《览冥训》),亦作“漫澜”(见《齐俗训》、《精神训》),意为不事修饰。魏晋时代的“浪孟”(见潘岳《笙赋》)、“浪莽”(见《陶渊明《归园田居》之四),虽然换...  相似文献   

19.
诗词有别,为古今文人所津津乐道。李清照《词论》总结了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创作实践,提出了“乃知词别是一家”的观点。然则考察词的发展史,“诗词有别”的定论却并不完全适应早期的词。词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其兴起应该说是在中唐时代。“……因此,以曲拍为句,是表明词体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词体从此独立发展,与诗分流异趋,它同声诗之间的区别也判若鸿沟了。”(吴熊和《唐宋词通论》)第一个采用依曲拍为句这种新的制辞方式的是中唐诗人刘禹锡。无论是  相似文献   

20.
宋词与理学家—兼论朱熹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三百年是词的盛世。这种配合音乐的曲子词,为当时人所传唱传诵,风气所被,遍于朝野。因此,宋代各种人士,如帝王、卿相、武夫、文士、方外、隐逸、名媛、歌妓,以及市侩、走卒、野叟、村夫都有能作词者。宋代理学家讲正心诚意之学,在理论上当然是反对这种“侧艳”之词的,但是事实上却也不能不受其沾染。如果研究一下宋词与理学家的微妙关系,也是一个有趣味、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