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来,“封建”名实问题因冯天瑜先生《“封建”考论》问世而成学界热门论题。为“封建”正名是必要的,不能因繁难而漠然置之;对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学术探究任重道远,不能简单武断,是己非人;“地主宗法专制社会”一名与中国民主革命三大任务恰合,意味深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吏治腐败是历朝历代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贪污、受贿、卖官、奢侈等几个方面,它破坏了纲纪、法治,其结果是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吏治腐败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在于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2在于封建的官僚制度;3在于封建国家的阶级实质。  相似文献   

3.
张石山笔下丰满鲜明且具悲剧命运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深受封建影响,并于无意识间加于旁人;想要挣脱旧思想的束缚、追求新生活,但以失败告终而默认封建家长所安排的生活;誓死反抗封建权威,尽管有情人终难结连理,但依然不改初衷、生死相恋。不管这些女性如何顽强地坚守自己的信念,但最后却是以悲剧告终。其悲剧根源,就在于地域环境的凝滞闭塞,以及由此而生的封闭保守的封建观念。  相似文献   

4.
在土地兼并盛行、班田制遭到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寄进”、“分封”两种形式和途径,形成了自下而上层层依属的封建等级土地所有制;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封建领主上下级之间有很强的家族制控制和依附关系;以家族制方式筑起来的幕府政治的基础——武士集团,形成独特的武士道德观念。与西欧封建庄园领主制相比,这些都成为日本封建庄园领主制的突出特点。深入分析这一特点,有助于把握日本封建社会及其历史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西欧长期陷于封建分裂,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缓慢,其重要原因是基督教会压制了各国民族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基督教会顽固坚持和推行欧洲一统观念和大一统帝国的政治体制;压制世俗国家政权,建立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封建神权统治,宣扬封建迷信的宗教人生观;对思想文地进行严密控制;排斥异己,镇压异端。  相似文献   

6.
“封建”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而不是一种政体。“封建”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封建”既不是社会形态,也不是社会阶段。先秦时代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复合制的“封建”王国,政体是等级式贵族专制;从秦到清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的帝国,政体是皇帝独裁专制,而春秋战国就是完成这个变化的转型期。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并不是所谓的“封建地主经济制”。  相似文献   

7.
封建社会在中国长达几千年之久,封建宗法制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封建的家法族规。于家而言,它是重要的权威;于国而言,它是统治者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明清作为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家法族规中对女性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封建社会的缩影。这种限制在人身自由和婚姻自由方面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大约始于16世纪,而基本完成于19世纪。在这4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先后经历了(1)工商资产阶级和染指工商业的封建势力(新贵族)的英国和荷兰模式;(2)工商资产阶级和手工业者、农民联盟。一次性地推倒封建国王、贵族、僧侣、地主统治的急进的法国模式;(3)在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威逼下,自上而下地改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德皇、沙皇模式;(4)资本主义国家向封建的或前封建的亚非拉各国强行输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模式。人类要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是无可置疑的。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各国也不可能只是一种模式。这也是无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思想观念的角度,论述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洋务派从变易观、华夷观、义利观、人才观四个方面,否定了封建传统观念,论述了中国应该开放变革,学习西方;应该正确认识华夏民族在世界上的位置;应该“求富求强”,发展工商业;应该废科举,开辟新的育才途径。洋务运动破坏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思想保护伞和精神支柱,使新思想、新观念风起云涌,形成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大潮,对推翻封建制度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袁盎和薛宝钗,一个处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规范逐渐形成并确立起统治地位的阶段,一个处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规范极度强化并风雨飘摇的时期;他们二人都是封建礼教道德的维护者、卫道者,同时又是封建礼教道德的受害者、殉葬者。他们的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维护等级尊卑、压抑人性、摧残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规范,从它的开始,就预示着它的必然消亡。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司马迁经济思想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如下观点:一、“取与守不同术”是西汉经济思想不同于先秦经济思想的特点之一,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史记》汇集和总结了这一思想。二、司马迁既反对贵人贱利,也反对不讲礼义之分;本末思想的特点是赞成汉初自由经营工商业,反对官府垄断工商业的与民争利政策,而不是什么“重商”;其思想影响非儒非道,而是在封建生产关系下如何发展封建经济的角度上兼采了儒、道。三、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主张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通过“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的机制以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民。  相似文献   

12.
中华学的创立,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封建正统史观的影响,建立新的古史体系;有助于从更大的时空范围研究中国古代史;有助于认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有助于推动中华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胡适是近代中国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家庭道德观一度风靡我国思想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发挥过巨大作用。中国的封建家长制家庭建立在人身依附关系之上,对中国人民的摧残十分残酷,这对于生长在封建大家庭中的胡适不能不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刚刚五岁,父亲早逝,母亲年轻守寡,艰难支撑着家业,饱尝了封建大家庭的痛苦和艰辛。胡适在烟十自述》中详细地描写了他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的情形。他看到了大哥这个败家子是如何吸鸦片烟、赌博;看到了母亲怎样低三下四地打发讨债的人;看到了大嫂、二嫂一张张生气的脸;也…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东林党人反对内阁专权的历史意义郑文君明代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一方面,封建统治者日益腐朽,地主与农民两大阶级的矛盾极为尖锐;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内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事物的出现,促使封建统...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中国近代化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追求实现中国全面近代化的伟大先驱者。他的中国近代化思想丰富而伟大:用民主革命手段推翻清廷封建专制和创立民主共和制度,进而实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通过物质文明建设逐步实现国民经济全面近代化,以变封建农业国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努力进行近代精神文明建设和荡涤封建思想意识污秽,开创社会文明新风尚与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这些历史性的构想具有进步意义和巨大影响。他毕生为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制度的奋斗,及其从事物质与精神两个文明建设的伟大革命实践,集中体现了他要使中国驾乎欧美列强之上的宏伟政治抱负和救国救民的民主主义战斗精神。他的近代化思想与实践超越了同代人,大大推动了中国全面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谈中国封建帝王的年号陈国本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所立以纪年的名称。中国封建社会历二千余年,所用年号700多个,且有一个年号,几个君主用过;一年之中,多次改元等等情况,可谓数字众多,头绪纷繁。要阅读古书,研究历史,了解封建社会,都必须涉及年号。年号起于何...  相似文献   

17.
西班牙帝国的衰落,是早期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通常都把这一衰落归于它自身的封建因素。本文认为:伊比利亚半岛是从事地理大发现最重要的地区,这说明它的资本主义因素并不逊于或接近于西欧其他国家;贵族的恶劣影响,部分虽可归于封建传统,但部分是来自地理大发现的一种后果;地理大发现本身是导致西班牙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不能离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来谈论它的衰落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浅论三纲五常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曾黎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汉代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说,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札、智”、信,标志着中国封建伦理精神的正式形成,成为中国封建伦理精神的真实形态。三纲五常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金科玉律,成为...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古代人口增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定的社会环境、优裕的经济生活及严密的户籍管理无疑是封建时代人口增殖的基本条件。但另一方面,封建政府制订的某些政策,诸如古代放奴为良,增加编户;婚嫁以时,鼓励生育;抚育幼稚,养赡老弱;发展医药,疗治贫民;赈济灾歉,制止流亡等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乃至刺激了社会人口的增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古代监察官的沿革、职能、选拔、考核和升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均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作者认为,封建统治者对待监察的态度是认真的;古代监察官在历史上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它既是封建专制政治的必然产物,也是古代监察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