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汉语“何……为”句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何……为”句式为同形异构,是多种句式的混合体。分为“何+动+为”、“何以+动+为”、“何+以+名+为”、“何+以+为”、“何+名十之+为”五种句式。  相似文献   

2.
在空间意义上,"离"表示两点间距离的长度,在语义上隐含着具有方向性的特点。"离"的意义非常实在,导致"离"的词性存在争议。但从语法功能分析,"离"仍应看作介词。介词"离"构成的基本句式是"Np1离Np2C",变化形式有"离Np2C有Np1"、"离Np2C的Np1"、"Np1 Vp离Np2C"等。这些句式在空间域、时间域和目标域都可以使用,但在不同的领域中Np1、Np2、C、"离"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老派湘语娄底方言里,双及物结构都含有给予类介词赐,它和句中谓语动词组合,形成独具特色的V赐句式。分析娄底方言V赐句式的古汉语来源、句法结构特征和语法化轨迹,可以揭示娄底方言V赐句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非……不……”句式极易同“不……不……”句式相混,造成留学生学习该句式的困难和疑问。本文主要探讨了“非……不……”句式的语法、语义特点及其与“不……不……”句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拒不V双”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句式,其与“拒而不V单”“拒不V单(O单)”“拒O单不V单(O单)”及“拒绝不V单”“拒绝不V双”属于同源句式,它们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源流关系.“拒不V双”等句式在语义上均表示否定,它们均是由两个语义相近的否定句式糅合而成,糅合的动因是兼顾事件的客观性与行为的主观性.汉语句式糅合现象往往具有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与其”句式历时演变的规律及诱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句式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即先秦至魏晋南北朝阶段,唐宋至元、明、清阶段,现、当代阶段。每经历一个阶段,“与其”句式都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这些调整与汉语“双音化”的发展趋向和“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历史选择相关。  相似文献   

7.
“要不是”句式的三维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不是”句式是假设关系内蕴因果关系的一种复句形式。“要不是”组合存在连词与非连词的区分,其词语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要不是”的句法位置;结果的已然、未然对句法结构是否成立具有绝对的制约作用;“要不是”句式的主要语用功能是对既定因果事实的否定推论,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传递新信息。  相似文献   

8.
特殊副词“相”的历史流变及其用词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个重要虚词。从战国到西汉初期,“相”作为副词使用已相当普遍,主要表“互相、递相、相与”义。春秋战国时期,“相”字的偏指用法,处在萌芽阶段,公元一世纪前后,有所发展。汉末至魏晋六朝,是偏指“相”字迅速发展、成熟阶段。而在具体运用中,副词“相”作为“互相”义和偏指一方的用法在语法功能上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9.
上古汉语中这类“有+VP”句式和闽方言“有+VP”句式在动词的陈述性、结构类型、“有”的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都具有类似的特征,应是闽方言“有+VP”句式的起源。除语法学上的论据外.闽方言“有+VP”句式的起源还可以寻找到社会历史学角度的依据。西晋末年汉人大规模迁徙入闽,为闽方言输入了相当数量的上古汉语的语言成分。而闽地相对闭塞的地理、社会环境使得这些上古语言成分得以保存至今。方言学相关分支学科的研究也可作为辅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古汉语中“为之x”句式的各种类型,并以此为根据,具体剖析了语法学界对这类句式的几种误解,指明了误解的原因,还对它的历史演变做了概括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块垒     
"诗可以怨"、"愤怒出诗人"等说法表明,作家的人生感悟是产生创作冲动、进入创作过程的原点,也是整个文学活动的起点。我们筛选出"块垒"来表示作家的人生感悟的郁积状态。块垒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感悟,是渗透着深刻理性的情意状态,来自于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方式,并处于向艺术的掌握世界方式转化过程中的产物。块垒在文学创作中,一是作为"受动之始"的情绪记忆,二是驱动创作活动的内在激情,三是作为蓄势待发的心理定势,最后将会变成作家头脑中的生气灌注的意象世界,即文学作品的雏形。块垒是作家酝酿、孕育作品的心理活动,应该成为文学理论体系中的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朱熹“仁”学思想内涵超越了以往儒家传统的内容,是在继承、发展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他认为立意为善是仁的首要含义;“仁是爱之理”;“仁是心之德”;仁有层次性,等等,是仁的具体内容。他的仁学思想是终极目的和科学方法的和谐统一论,是人人立意为人人好,用实际行动为人人好,用科学的方法为人人好。  相似文献   

13.
简要梳理以《诗大序》为主对“比兴”问题的传统认知,从朱自清对“比兴”的理解即发端和譬喻着眼,通过对三篇《国风》诗作的分析,指出“兴”句在结构上处于发端的位置与其统领全篇的功能之密切关系,“兴”在诗作中具有开篇的结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九叶”诗派分化与聚合的现代困境,揭示出了动荡不安的历史语境下现代知识分子回归学术本位的艰难与困厄。《中国新诗》从备受责难与内部分裂的《诗创造》独立出来后,促成了“九叶”诗派知识分子群的最终形成,但随着“希望”而来的仍是痛苦的守候与再守候。在无地自由的生存困境中,自由知识分子拥有的“丰富”都只是“丰富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中有关公共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涵义入手,对中国传统"乡民社会"的形态与特征作了分析,指出中国社会结构模式的变革之路,是从传统的"乡民社会"实现向现代"公民社会"的过渡,并提出对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方略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文化不得不置身于"传统、现代、后现代"的文化共时格局中。这样的"共时"格局一方面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融合、创新的机会和途径,但另一方面也会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产生碎化的影响。因此,本文指出在"共时"格局中,少数民族文化在坚持"民族的"、"本真的"文化根基上,积极吸收"现代"、"后现代"文化的优秀成分,在动态变迁中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借助《经典释文》及慧琳《一切经音义》等著作,探讨“差”字的音义之别:论证了“差”用在人名、官名,借作嗟叹的“嗟”,训为磨搓义,原数的一半义,用在联绵字“参差”“差池”中的读音;讨论了“差”变调构词情况,对它们的变调构词的词义发展源流作了分析;研究了字书对“差”字音义的不同反映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也附带得出诸字书收字收音方面的若干特点;探讨了“差”字几个读音的上古来源,从而初步清理出了“差”字从上古到中古的韵母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8.
江西赣方言中古来母在今细音韵母前读舌尖塞音是分布范围较广的一种语音现象,这种语音现象是以今韵母读细音为条件的特殊音变,不是赣方言的底层,也不是上古复辅音的遗留。  相似文献   

19.
行为治疗法及其最新进展和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治疗法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可操作性疗法,被称之为心理治疗的第三个里程碑。本文一是论述了行为疗法的基本观点和操作步骤;二是重点论证了行为疗法的最新进展并对其进行了评述。尽管该疗法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形式,是当代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行为治疗法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可操作性疗法,被称之为心理治疗的第三个里程碑.本文一是论述了行为疗法的基本观点和操作步骤;二是重点论证了行为疗法的最新进展并对其进行了评述.尽管该疗法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形式,是当代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