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宏观经济研究出发点的总量内涵 从宏观经济的整体内容来看,准确界定国民经济总量的内涵,是宏观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在苏联、东欧发生大变动之前,世界上国民经济核算有两大体系,一种叫东方体系,即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简称MPS),为前苏联、东欧和我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另一种叫西方体系,即国民经济帐户体系(简称SNA),为西方发达国家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采用。“MPS”体系主要是通过社会总产值(TPS)和社会净产值(MPS)即国民收入这两个总量指标来衡量国民生产活动的。“SNA”体系则主要是通过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和国民收入(NI)这3个指标来衡量宏观经济活动的。这两种核算体系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一样,核算的范围也不相同,所以得出来的国民收入在量上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对GNP统计指标局限性的再研究马廷玉我国从1990年起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P)代替旧的MPS核算体系,逐步建立新的国家和省级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过去MPS核算体系相比较,SNP体系最显著特点是在统计上把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一项重要统计...  相似文献   

3.
发展显然较经济增长更为广义和复杂,而人们通常仍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加以衡量。这一衡量方法引起越来越多的批评,特别是因为它不能计量生活福利水平,而后者的改善无疑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只是为了起跟踪监控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也应该反映环境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很可能影响经济的成效。修订后的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承认误差调整的必要性,但只限于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外围核算”,尽可能不改变“核心核算”。新的体系强调结算平衡表的方法,这说明它着重于定期清点环境资源的存量,而不是直接改善对国民收入的估算。然而,为了更好地了解发展的情况,衡量其进步,并且指出未来的方向,我们必须改进对国民收入的估算。在为了计量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之后,核算体系应该表明经济的增长是否真实,抑或只不过是消耗国家的自然资源而已。按照其调整的程度,通过核算还应该能够发现宏观经济政策中有碍发展的失误。但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能反映环境的所有各个方面,为了评估环境的变化,可能还需要一些补充性的自然资源指标。  相似文献   

4.
从1955年到1984年的30年中,对采用什么综合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结构和比例关系,采用什么指标体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应实行何种国民经济核算体制等问题,曾经有过三次广泛的讨论。特别是在1981年全国统计科学第二次讨论会上,许多经济学家主要围绕着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区分问题,进一步联系到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其生产和再生产的循环流转中投入的劳动的业绩进行核算,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核算体系:一是社会主义国家采用的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另一是西方国家采用的国民帐户体系(SNA).两者的根本区别是:SNA以国民生产总值(GNP)这个指标的名称,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提供的劳务,而MPS体系的有关指标则只包括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所投入劳动的成果.从实证科学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格局变化趋势分析1.居民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份额增高。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城乡居民个人收入总量迅猛增加。19 7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43 4元 ,1997年达到 516 0 3元 ,年均递增 2 1 36 % ;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33 6元 ,1997年增加到2 0 90 1元 ,年均递增 2 1 71%。在国民收入分配所占比例中 ,国家所得下降较快 ,集体所得略有增加 ,个人所得比重扩大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有明显提高的趋势。据中国统计年鉴 ( 1998)资料计算 ,…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社会产品综合平衡指标体系中的主要指标是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没有社会最终产品这个指标。按现行计划统计制度,只计算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额和使用额,不计算它们的实现额即实际销售实现的价值(包含自给性生产价值);也不计算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额和使用额、实现额。但在社会再生产中,实际发生着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现行指标体系,由于没有社会最终产品这个指标,而不能全面反映社会再生产的客观实际,给综合平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建立以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和社会最终产品为框架的社会产品综合平衡指标体系,就可以全面地反映我国社会再生产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 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总值,补偿了生产过程中原材物料、动力等物化劳动的价值后,纯属劳动者活劳动所新创造的价值,叫做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使用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大部分。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额中所占的百分比,就是积累率。这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积累率是否适当,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协调地发展。下面就山东省积累率问题谈些看法。三十年来,我省国民收入的积累率是逐步提高的趋势。自1953年开始大规模计划经济建设到1979年的二十六年中,全省平均积累率为25.6%,其中25%以上的有十三年,不  相似文献   

9.
简析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通知》,决定分两步实施这一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一步,在1992年初步建立起新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实现向新核算体系过渡。第二步,到1995年编制出新核算体系的全部表式和帐户体系,基本实现向新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一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是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建国以来,我国适应计划管理体制的需要,基本上参照原苏联《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的模式建立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初只是对国民经济的某些方面或某些环节作核算,编制一些简…  相似文献   

10.
孙建雄  甘霞 《天府新论》2004,(Z1):54-55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时所采用的主要指标,但是该指标存在着内在的缺陷.它没有把人类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对国民财富的影响包括在内,因而它不能准确地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为了准确地衡量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我们应把经济活动的外部性考虑进去,这就是绿色GDP或GDP的绿化.  相似文献   

11.
一、生产力标准是生产力各要素共同增长的综合尺度目前,有一些同志常常把生产力的发展理解为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当然,从生产力的表现形式即生产发展的总量来考察,这是检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尺度.但光用这一尺度来概括整个生产力的发展则是不够的.因为总量的增长不一定是各个量的共同增长为必要的前提,其中可  相似文献   

12.
GNP指标质疑     
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帐户核算体系(SNA) 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总量指标.目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用来度量经济增长已成为普遍接受的观点.GNP成了比较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尺度.但是笔者认为GNP仅仅是市场活动的总量指标.因为GNP没有区别哪些活动是人们所想要的,哪些是人们所不想要的;没有区分成本与收益,甚至把损失当成收益;也就是说它只记录了有货币交换的活动,而忽视了家庭和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因此用它来衡量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存在着重大的缺陷与偏差,许多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产生政策上的误导.一、经济增长度量方法的历史演变在西方国家,最早对国民经济进行估算的是在1665年,由英国的托马斯·配第进行的.配第的核算范围相当广泛,他从税源的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和度量.随后,在法国出现了核算范围较小的核算方法.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理论是重农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农业是国民财富的真正的、唯一来源.基于这种思想,他们对国民经济的度量集中在农业,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核算方法与当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是分不开的.在工业比较发达的英国,亚当·斯密提出了范围更广的国民财富论,认为整个制造业都创造财富,都应当列入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但斯密及追随者忽视了我们今天所称的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两种提法,一种提法为两个因素:(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量的增加。另一种提法为三个因素:即除了上述两个因素外,还加上一个“生产资料消耗的节约”。我认为前一种提法好一些。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比较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而生产资料消耗的节约,不能独立作为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因为所谓国民收入,是指全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新价值,即V+m。生产资料消耗的节约,并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以及我国即将推行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文拟从完善《石油企业增加值统计表》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石油企业计算增加值指标存在的问题 目前石油企业计算的增加值在统计内容、统计范围、计算方法、计算口径、表格设计上存在很多缺陷、不能满足石油企业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应尽快统一起来,做到指标配套、准确及时。就石油企业计算增加值指标看,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需完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财政是建筑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是国家对国民收入实行分配和再分配的主要工具。通过有计划地动具和分配货币资金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财政的重要作用之一。我们知道,国民收入首先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第一次分配,即所谓原始分配。我国的国民收入原始分配的结果是:(1)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税收入;(2)集体经济如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6.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四川省财政厅联合召开的“社会集团消费学术研讨会”,6月29日至7月1日在乐山市举行。来自北京、昆明、成都、自贡、乐山等地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二十余人出席了会议。现将这次研讨会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于下。一、关于社会集团消费的内涵大家认为,社会集团消费是一个普遍的客观经济范畴。广义的社会集团消费是指国民收入消费额中对应于居民消费的社会公共消费,它包括国防和国家管理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中的公共消费。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所使用的社会集团消费是个狭义的概念,指国民收入中用于  相似文献   

17.
GDP自述     
我叫GDP,1953年出生于联合国统计局。中文全称“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地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这里所说的“一个国家”是指在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内,无论是本国人办的企业,还是外国人办的企业,他们所生产的产品,都属于该国的GDP。我有一个孪生姐妹叫GNP,中文全称“国民生产总值”,也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整体状况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一字之差,但有不同的含义。在用GDP时,强调的是境内企业,就是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所有企业(包括外国人办的企业)。在用GNP时,强调的是…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走上了恢复和发展道路,并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中国在此期间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往往偏重于以经济总量为主的观念。从“一五”到“五五”,五个五年计划都称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采用的指标是“社会总产值”,也称“社会总产品”。它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发展的总成果,通常包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五个部门总产值的总和。当时为了更明确地表示这些部门的产值,还把它限制在“国民收入”这一概念里。所谓“国民收入”,是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生产资料(物质资料)以后剩下来的新创造的价值,也叫做净产值。这些计划指标都是反映物质生产的指标,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即使在物质生活方面,仅上述指标,也不能充分反映人民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文革”惨重地破坏了发展,使社会经济面临崩溃边缘。“文革”结束后,发展重回到国家和人民的议事日程上来。“六五”计划开始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并提。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同时,也制定了包括人口、劳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内容的社会发展计划。社会发展作为五年计划的独立组成部分,表明中国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是改革传统的统收统支分配体制和强调刺激机制的必然产物。但是,在我国国民收入向个人倾斜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过小,已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刺激机制“亢奋”与约束机制软化。例如,企事业单位缺乏产权约束,滥发奖金实物,工资收入侵蚀利润,工资外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工资增长速度等。第三,从统计结果看,我国个人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其“边界”或“极限”。在国民收入使用结构中,居民最终收入所占比重由1983年的73.8%上升到1989年的78.2%,1987年和1988年新增国民收入中个人所得的比重分别高达45.5%和47.9%。但是,我国传统的工资格局(不包括企业所发奖金实物等)和劳动工资制度却并没有发生  相似文献   

20.
读了《汉论坛》1980年第6期上刊载的隋文广同志写的《节约不是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一文,我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与隋文广同志商榷。隋文广同志认为,“生产资料消耗的节约不能独立作为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因为所谓国民收入,是指全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新价值,即v m。生产资料消耗的节约,并不形成新价值,自然不能作为国民收入增长的直接因素”。我认为,既然国民收入是指的活劳动新创造的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