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香港学者黄展骥先生在《人文杂志》发起的关于“矛盾”理论的论争,由于马佩、邓晓芒、桂起权诸位著名学者的参与而格外引人瞩目。由于我的一篇文章(1)是引发黄先生思考和研究辩证矛盾理论的主要“触媒”之一,加之讨论中多处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我的学术观点,黄先生多次邀请我参与论争.最近仔细研读了争鸣各方的文章,感到这场论争的确具有重要意义,若能继续进行深入研讨,能够触及现代逻辑哲学及一般哲学研究的许多根本性问题。故撰写此文,以期推动讨论的进一步展开。1.何谓“逻辑矛盾”?黄展骥先生把辩证学派划分为“鹰”、“鸽”…  相似文献   

2.
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问题是多年来我国逻辑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可以说多年来有关辩证逻辑以及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关系问题的争论都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问题有关。何庸同志在《哲学动态》1995第5期上发表的《关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不同意见》一文(以下简称“何文”),把我国哲学、逻辑界关于这个问题的各种观点进行了介绍①,本文准备对“何文”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首先,笔者对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作一界定:所谓辩证矛盾是事物辩证矛盾在辩证思维中的反映。普通思维中也可以反映事物的辩证矛盾。例如,“张三是…  相似文献   

3.
评《辨证派、形式派“平分秋色”?》──答复黄展骥先生马佩河南大学教授近读黄展睦先生《辩证派、形式派"平分秋色"?)一文(载《人文杂志)1996年第2期),有诸多异议,特写此文与黄先生商榷。l、黄说:"......同一律:'A是A'.这是真理,但是,它...  相似文献   

4.
关于悖论实质的几个问题──答马佩、黄展骥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马佩教授在其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悖论研究的文章[1][2][3]中,对笔者在悖论的根源与实质问题上的某些学术观点提出了批评,这是我非常欢迎并珍视的。在认真研读马先生文章的基础上,谨撰写此文以作答辩。同时,由于香港学者黄展骥教授所提出的一些问题亦有密切关联,谨在此一并作复。请马先生、黄先生和学界同仁继续批评指正。(一)由于我国特定的学术背景和理论范式,在国内悖论研究中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悖论的“矛盾归属”问题,即悖论究竟是逻辑矛盾还是辩证矛盾?抑或独立于两种矛盾之外的第三种矛盾?对此,笔者曾在1984年…  相似文献   

5.
《中州学刊》1992年第2期刊登了武汉大学哲学系邓晓芒先生的文章:《论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以下简称“邓文”)。邓文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一开始就采取了蔑视和放弃语言本身的态度,从未把语言当作人与世界本体之间的必经中介,更不是将语言本身及其逻辑当作本体和客观规律。”(本文未注明出处之引文均引自邓文)因此中国哲学具有反语言学的倾向,这种倾向使得中国哲学中的辩证思维因素始终“停留在原始朴素的水平,无法上升到辩证逻辑的高度。”对此结论,本文作者是不敢苟同的。我认为所谓中国古代哲学对语言本身“蔑视和放弃”的态度只是表面现象,对于语言的中介作用也必须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亦人亦猿"停论,并摘引杨熙龄《奇异的循环--逻辑停论探析》(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初版)有关矛盾和悻论的几个片段,来点评析,借此消解"亦人亦猿"悻论。本文有些地方过于简略。读者如感兴趣,参看文末的几篇拙著及几位论者对我文的批评,可有较详尽的解释。杨说(摘要):区别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包括逻辑修论)是个重大而困难的问题,大家还在讨论。波普尔喜欢用"白天鹅"例子来说明"矛盾必然假":所有天鹅是白的(甲)。有些天鹅不是白的(非甲)。甲、非甲是逻辑矛盾。波认为两者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是必有一…  相似文献   

7.
曾庆福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43-45,107
埃尔斯特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在《逻辑与社会》和《理解马克思》中,埃尔斯特致力于对马克思的辩证矛盾理论的"重建"工作,他把"社会矛盾"分为两种,即反终极性现象和次优性现象。我们认为,埃尔斯特的"社会矛盾"思想提供了分析"辩证矛盾"的重要模型,为把握客观的辩证矛盾提供了一种逻辑分析的特殊途径。但由于埃尔斯特对客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缺乏了解,其"社会矛盾"思想存在着对"辩证矛盾"理论把握的褊狭性缺陷。  相似文献   

8.
忆旧还是难     
拙文《忆旧之难》送《随笔》杂志后,编辑曾寄送黄裳先生,据说黄先生表示不想发表意见。因而该刊将拙文在今年第一期上单独发表了。日前收到编辑发来的邮件,附有黄先生回应拙文的大作《忆旧不难》,说明将在第二期发表。拜读之后。我一时分不清黄先生对我是赞扬还是讥讽。要说赞扬,我实在受之有愧;要说讥讽。又觉得不像黄先生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气度。后辈晚生有什么地方说错了,直截了当批评就是了。要是我不接受,或者强辞夺理。读者自有公论。再说,如果因为我的过错而祸延先师。于我固然是罪上加罪,于黄先生似乎也有失厚道。黄先生说忆旧虽不容易,“只要实事求是,认真做去。其实也并不难”。只是“实事求是”和“认真”本来就不易做到,何况还受到其他诸多局限。拜读黄先生的大作,我倒更觉得忆旧还是难。  相似文献   

9.
黄永年先生近年发表了《<忠王李秀成自述>原稿抽毁辨》一文,力持《自述》原稿未被抽毁说。早在1982年钱远镕先生在《学术月刊》上也发表了《李秀成<书供>原稿未被撕毁——与罗尔纲先生商榷》一文。我有些不同看法,提出来求教二位先生和读者。一、黄先生提出的《自述》原稿未被抽毁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一)黄先生说:《自述》原稿,“如被抽毁过,必然会按照不同的抽毁方式留下不同痕迹,但在这个写有原稿的簿子上找不见任何痕迹。”如果其中某些整页被抽毁,则被抽去  相似文献   

10.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海章先生是国内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老专家。解放后出版的主要论著有《中国文学批评简史》、《中国文学批评论文集》。黄先生九十高龄,仍孜孜不倦地钻研祖国文化遗产与培养后学,他的学问与品德久为学林所敬重。最近,我们就治学上的一些问题访问了黄海章先生。我们请黄先生谈谈他的治学道路。黄先生谦虚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自1923年起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我谈不上什么贡献,不过对科研和教学工作,自问态度还是认真的。解放前,我主要从事文学史的教学,我最初研究先秦诸子,对唐诗也下过些功夫,曾开过《诸子通论》、《唐诗概论》、《中国文  相似文献   

11.
论“可此可彼”!──再答复马佩教授(香港)黄展骥1.前言我曾发表《“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并行不悖吗?》(《人文杂志》1994,6。下注的期刊年代期数均指本刊),很高兴获得马佩教授的“回应”:《也论“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1995,3)。及后...  相似文献   

12.
张建军(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1月12日,我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了<真正重视"逻先生"--简论逻辑学的三重学科性质>一文,呼吁"在‘德先生'与‘赛先生'的旗帜在我国飘扬了近一个世纪之后,我们应该真正重视‘逻先生',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大健全的逻辑意识与逻辑思维素养的培育,使之成为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良性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黄子通先生在《新建設》1961年第9期发表了《評康德的二元論与不可知论》一文,对于康德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見解。黄先生的文章对于我們是有启发的,可以帮助我們研究西洋哲学史的人进一步考虑問題。可是,讀了黄先生这篇文章之后,我个人有些不同的認識。  相似文献   

14.
朱立元先生在《当代文学、美学研究中对"本体论"的误释》一文(载《文学评论》1996年第6期,以下简称"朱文")中指出,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思想标志着本体论的现代转折和复兴,"其核心与基础是对人的存在即此在的探索,并由此在进而追问存在的意义。"而张弘先生的批评文章《作为美学基础的本体论的若干问题》(见《学术月刊》1998年第1期,以下简称张文)则认为,"'基础存在论'只是海德格尔整个存在论的准备性工作",以前者来指称后者就是以"建立于人本主义形而上学上的生存论哲学或萨特式的存在主义来代替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  相似文献   

15.
思维领域究竟存在几类矛盾?悖论、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是不是三类根本不同的矛盾?笔者曾在《关于恩维领域中的三类矛盾》一文中对此作了专门论述。但是这个问题在我国逻辑学界迄今尚未取得共识。通常认为,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是两类根本不同的矛盾,其实.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也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本文再拟就此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一、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在西方逻辑发展史上,人们对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关于两类矛盾的关系问题.远在形式逻辑创立过程中就提出来了,后来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深人…  相似文献   

16.
"钱文"把<韩非子·难一>中有关矛盾律论述的矛盾之说曲解为逻辑悖论是不正确的.逻辑悖论,(从普通思维看来)矛盾是一种逻辑矛盾,它乃是由人们认识上的错误引起的."钱文"认为,逻辑悖论矛盾既非逻辑矛盾,也非辩证矛盾,而是第三种所谓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理性"的产物的矛盾,这也是不正确的.唯有唯物辩证法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逻辑悖论的本质.唯物辩证法需要发展,但决不能用逻辑悖论的矛盾"修正"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也论“逻辑矛盾”与“辨证矛盾”──从《“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并行不悖吗?──辩证法的“鹰”、“鸽”两派》说开去马佩河南大学政治系教授编者按:本刊接黄展骥教授的来信,说:“……我于94年第6期在贵刊发表的文章,以较少的篇幅涉及繁复重大的问题,在学术...  相似文献   

18.
忆旧还是难     
拙文《忆旧之难》送《随笔》杂志后,编辑曾寄送黄裳先生,据说黄先生表示不想发表意见,因而该刊将拙文在今年第一期上单独发表了.日前收到编辑发来的邮件,附有黄先生回应拙文的大作《忆旧不难》,说明将在第二期发表.拜读之后,我一时分不清黄先生对我是赞扬还是讥讽.要说赞扬,我实在受之有愧;要说讥讽,又觉得不像黄先生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气度.后辈晚生有什么地方说错了,直截了当批评就是了.  相似文献   

19.
我阅读了李先焜先生的《论矛盾判断》一文(见《江汉学报》1963年第九期)。关于矛盾判断这类辩证思维形式的结构,我获得了不少的启发。但是,李先生对矛盾判断所作的分析,在我的思想上,也引起一些问题。我现在不揣冒昧把达些问题提出和李先生商确。当李先生在文章的开始提出他所谓的“矛盾判断”时,李先生固然曾明确地指出,这类判断和形式逻辑的矛盾判断不同,但是李先生却仍然把它叫做矛盾判断。李先生在文章中虽然不曾明显地说出,辩证逻辑和形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逻辑思想史发动于何时?开创者是谁?学术界对此似有定论。温公顷先生的《先秦逻辑史》第一章《邓析》中明确写到:“我门把邓所作为先秦逻辑思想的开创者。”①汪奠基先生的《中国逻辑思想史》第一编第一章《先秦名辩学派的逻辑思想》也从“邓析与形名”介绍起②。周云之等著的《中国历史上的逻辑家》的第一篇即为《邓折在“两可”之说中所反映的逻辑思想》.可见也把邓析看成是中国第一位逻辑学家。近年来有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陈孟麟《孔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一文提出新的观点:“中国古人逻辑思想的发端,以孔子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