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述欧债危机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欧债危机可以说是2007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和升级。美国的次贷危机属于危机的第一阶段,目前的欧债问题属于危机的第二阶段,看来危机已从消费者和企业的微观层面蔓延到政府的宏观层面,其严重性对于当事国来说可见一斑。这也印证了"金融危机过后必有财政危机"的普遍规律,至少在欧洲是适用的。2010年10月,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希腊政府挥霍无度、财政赤字高企导致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希腊是欧债危机中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紧接着危机从希腊扩散到爱尔兰和葡萄牙,并随时有可能把意大利和西班牙拉下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本文主要是分析探讨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已经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我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握好机遇,并尽量避免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承载对象,因而环境产生问题也不是纯粹的自然问题,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产生正是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经济危机与文化危机的集中表现,因此,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资本主义制度。针对资本主义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几个原因,我们应反思并找出解决这一危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洞悉制度因素对企业风险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通过我国国有和民营上市企业风险倾向实证对比, 结果发现:(1)金融危机爆发前, 在整体层面和行业层面上, 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都更倾向于冒险, 且二者间的差距不断缩减;(2)危机爆发后, 不同目标水平情况下, 国有和民营企业风险倾向间的对比较此前出现了一定变化;(3)在高于目标水平情况下, 国有和民营企业的风险倾向均与前景理论的预期相悖。这表明制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企业风险行为, 同时, 企业自身改革、发展水平, 以及所处的经济大环境也会对其风险倾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构建应立足改革与发展, 努力实现政府、企业和市场多方联动, 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4.
陈芳侣 《经营管理者》2009,(21):117-118
以网络媒体、数字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使得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而此新的传播环境对政府公关而言,有利有弊。近几年是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之年,而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移动媒体也逐渐走向成熟的环境下,政府应对危机的方式及其产生的效果必然与以往有着巨大的差别,而政府行为与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信力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主要从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和内容出发,联系具体公关事件与案例,对政府有效应对公共危机,成功地进行危机公关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宋丹 《管理科学文摘》2012,(10):194-194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各种社会矛盾、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也频频发生,社会危机的爆发是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政府公共危机通常的特点有:突发性、多重性、范围广等等。任何一个政府危机的爆发都会给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不可避免的的损失,所以我国政府要认真审视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将危机尽可能控制在最小且合理性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国锐 《管理科学文摘》2010,(28):194-196
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是国际上危机管理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选取经济人的视角对企业危机管理做出了客观的分析.在经济人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对企业危机的产生有新的认知:经济人忽视责任的短视行为.理性意识支配下的"沉默漩涡",有限的认知能力以及危机爆发的涟漪效应都是企业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相应地,经济人的视角下企业危机的应对需要做好企业责任文化的培育、建立弥补有限理性不足的完善的危机预防体制、危机管理思想向利他主义的转换以及危机处理理念由精明型向智慧型的升级.  相似文献   

7.
大量案例表明:危机事件在爆发之初常常是以单灾种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人们对危机事件控制不力,则单一的灾害事件极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衍生、次生或耦合成其他的  相似文献   

8.
<正>公共危机,是指在公共领域内所遇到的紧急事件或紧急状况。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对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的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公共危机管理,就是政府针对可能或正在面  相似文献   

9.
夏玲 《经营管理者》2011,(10):33+32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银行业和各国实体经济。而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是各国银行业疏忽了对银行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而中国的政府和商业银行在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时,要注重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风险表现新特征,其次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存在的风险表现,再次指出我国的商业银行是存在风险隐患的,最后为了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从多方面提出了化解商业银行风险、消除危机隐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漫话错配     
陈曦 《经营管理者》2013,(22):218-218
<正>错配,在生命科学中指DNA碱基对匹配异常,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DNA错配是导致癌症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在经济生活中,错配同样孕育着危机,环境适合即可爆发。本文从单体公司、企业集团和宏观经济三个层面列举了经济领域的三类错配现象,描述了错配导致的严重后果并分析了错配产生的原因,以期能有所警示并吸取其中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鲁宁 《科学咨询》2003,(11):19-19
由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规范地说属于社会公共卫生危机之一种.众所周知,无论是公共卫生危机、重大生产安全危机、其他性质的社会危机,甚至包括自然灾害,所谓的突如其来其实只是讲它究竟何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事实上,所有的危机同样具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属性包括危机的潜伏期、征兆期、爆发期、相持期和化解期.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责与定位就决定了政府的作为:  相似文献   

12.
<正>危机爆发后,政府快速反应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危机转折点的有效控制,而迅速决策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关系到危机应对的成败。因此,迅速决策力是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之一。面对瞬息万变的危机情境,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领导者必须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判断、快速反应、快速决策、快速行动以及对方案进行快速修正。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财政长年收支不均衡并有很严重的赤字问题,危害本省经济发展。2009起开始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一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同时却使本省政府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基于同一时期欧元区爆发欧债危机的原因与特点与本省可能潜在风险有一定的相似处,本文借鉴于欧债危机爆发后部分国家措施给予我省的启示,为我省完善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制度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透过SARS事件看现代政府危机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ARS的大规模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现代政府危机处理的薄弱环节。本文界定了政府危机管理的定义,初步评估了政府在SARS事件中的处理情况,最后从意识、法律、机构、理论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提高现代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政府风险常规管理与应急管理的区别政府风险管理有两个层面,一是常规管理层面,二是应急管理层面。两者的区别如下:(一)管理职能的区别政府风险常规管理的职能是风险防范,应急管理的职能是危机处理。对危机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首先爆发的金融海啸已波及全球,成为一场严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有人预言,这场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将大大超过上个世纪_二三十年代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也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了一些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大家认识到金融体系给一国经济带来的巨大风险,也提高了各界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健经营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罗潇  古晓鸽 《经营管理者》2009,(18):174-174
通过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特点及其危机特点的分析,说明政府在旅游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着力于探寻有效的政府层面的旅游危机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8.
简要阐述了欧债危机全面爆发的过程,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经济结构失衡、社会福利过高、"二元"政策失衡等是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本次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得出欧债危机对新兴国家在政府债务问题、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福利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方向.作为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是对不同部门、地区和人员在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中的行为与成绩进行评估.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绩效评估存在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偏差、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不健全、绩效评估体系不科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爆发会对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冲击,政府要想减少危机对经济影响就必须调整财政税收政策,以适应特殊经济环境的需要。具体要从金融危机对财政税收的影响程度出发,通过采取财政税收增值税改革.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及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政策调整来催化经济走向复苏,金融危机时期必须要发挥我国财政税收的杠杆作用,才能更好地调整经济运行状态,实现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