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重要作品。其中有两大主题: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后者是主要的主题。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在这部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俄荻蒲斯情结。”保罗由于生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还有母亲的不正常的爱导致他产生恋母的变态心理  相似文献   

2.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作品中最著名的小说。在这本小说里,劳伦斯从一切对人物精神感情和心灵上的影响方面落墨,着重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层强烈的感情。本文从母亲与儿子的畸形爱恋关系这一点去探索小说表明的主题:资本主义工业化如何摧残人的自然本性,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在其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运用了大量意象,来揭示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品的主题。为了理解这部小说的精髓,领略劳伦斯运用意象表达思想的风采,本文对小说中以"鲜花为中心"、"夕阳为中心"以及"黑暗为中心"的三组整体意象进行了解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劳伦斯试图借保罗这一人物形象来探索和谐的两性关系,但最终以失望和迷惘告终。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中描写了保罗与母亲之间畸形的挚热情感,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体现。本文试图从“俄狄浦斯情结”的由来,作品中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文学批评在审视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时,往往从主人公保罗在其成长过程中同其母亲葛楚德之间超乎正常阈限的亲情关系切入,将小说析介为诠释和确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范例。本文变换视角,把父亲瓦尔特·莫雷尔的悲剧性命运同西方社会的工业化进程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指出“正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和非人的劳力条件、生活状况扭曲了他的精神世界,破坏了他的家庭和谐,摧残了他身心两方面的健康”,认为该小说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个人进行精神分析,更重要的是从人的精神困境中寻找社会方面的原因。因此,《儿子与情人》除了个人性的心理学主题之外,还有着深刻的社会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代表作《儿子与情人》被很多评论家所关注。有的从女权主义方面加以论述,有的以恋母情结为基石来阐述工业文明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更有一些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认为作者利用女性实现男性自我。如果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学说为纽带,以保罗与母亲、克莱拉和米立安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分析,可以看出保罗非但没有利用女性,反而是被其母亲与克莱拉所操纵,并最终毁于她们手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及《恰特莱夫人的情人》两部作品主题与象征意义的分析,阐释了其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所面临的无处可逃的生存处境,其中更渗透了作者的文明忧患意识,以及作家对不受文明束缚的人的自然本性的向往.  相似文献   

8.
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有三位主要女性,莫莱尔夫人——保罗的母亲、米丽安——他的第一个情人以及克拉拉——他的第二个情人。所有三个女性都成为这个男权中心社会的受害者和男权主义者保罗走向成功的踏脚石。尝试回避对《儿子与情人》的常规性文学评论,从女性主义视角来仔细剖析书中的三位悲剧女性,希望借一曲女性的悲歌,加深对劳伦斯作品思想和内涵的更深理解。  相似文献   

9.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母情结"及形成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儿子与情人》一书中,主人公保罗对其母亲挚热的感情,完全符合弗洛伊德心理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症状.讨论保罗对母亲的这种畸形之爱及其诱发的各种因素,包括引论、正文以及结论共四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对保罗的恋母情结做了阐述和说明,第三部分则从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其"恋母情结"作了唯物的客观的分析和论证.从而说明保罗恋母情结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而其中社会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劳伦斯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表达了作者在此后的文学生涯中持续关注的主题——两性伦理问题。评论家们对劳伦斯的其他作品都进行过两性伦理的解读和诠释,但是到目前为止,还鲜有学者从两性伦理去解读过《儿子与情人》。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该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保罗对完美的两性关系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最终明白只有灵与肉的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爱情之巅。  相似文献   

11.
以安徽省839 名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调查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情绪劳动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幼儿教师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深层扮演、自然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与表层扮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 系;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深层扮演、自然表达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在社会支持与表层扮演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主要建 议:提高支持性发展条件,关注男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公办幼儿园教师活力;加强教师心理建构,以生命关 怀挖掘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安妮·普鲁在作品中倾向于从生态的角度考察当今的社会问题,思索现当代社会中人类的生存危机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之间的联系。人类对生态无所顾忌的破坏,源于由来已久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基于人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伤害,普鲁在她的作品中提倡人们改变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观念,将自然视为一个平等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修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深层生态美学角度分析FREE WILLY,探讨了人类与自然及人类自身之间的关系,揭示FREE WILL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的预言。人类必须重新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的心灵生态问题,建立真正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批评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关注的依然应该是本真意义上的"人"的主题。迫使人类远离自然的是背离了自然本性的人类,因而人类如果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必须回归人的自然本性,与其内在自然融为一体。《人民公敌》正是一部叙写捍卫人纯净的内在自然、从而建立人与社会、自然常态关系主题的剧作。斯多克芒医生与小城中唯利是图者的斗争过程经历了诉求人的自然本性、与人心的各种污染源博弈以及捍卫人的自然本性三个阶段。从深层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释读易卜生戏剧,其所包含的思想能够衍生出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斯蒂芬·克莱恩是19世纪末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蓝色旅馆》是其出色的一部短篇小说。这部作品主要勾勒了美国西部社会受命运捉弄的小人物的生活概貌。本文从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可揭示出导致瑞典人死亡悲剧的深层缘由。  相似文献   

16.
小说《儿子与情人》的男主人公保罗与其母亲的四次旅行是他成长过程中的四个重要的阶段。通过这四次与母亲的同行 ,保罗不断地由幼稚走向成熟。事实上 ,这四次旅程就是保罗生命中的一段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儿子与情人》中保罗·莫瑞尔俄狄浦斯情结分析的局限性,采用多重视角综合分析影响保罗成长的诸多因素,深入剖析造成保罗人格缺陷及人生悲剧的原因,从而挖掘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即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如何实现个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它是同一性的一种状态,是各种矛盾和关系配合协调的理想存在形式。事物之间和和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是一种发展的美好境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莫不如此。《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经典的"和谐"关系读本。作品中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和谐、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都无一不在诠释着作者对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想境界的膜拜——和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力图从《伤逝》题目入手,来阐释鲁迅先生这部作品的深层意蕴。通过“伤”与“殇”之间关系的深层挖掘,来展现《伤逝》创作所体现的深刻性和隐喻性。  相似文献   

20.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型文学批评方式,从环境、人、生命、自然等生态角度解析文学作品,重新发现、评价作家及其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唤醒人们生态保护意识,同时思考隐藏在背后的人性危机。通过《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表达出自然永远是人类的依托,和谐的两性关系有助于人类走出工业化社会下的人性桎梏。小说中蕴涵的浓郁生态思想激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