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秀华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14-19
政府、市场、社会以不同机制参与平安协会的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治理。政府凭借国家公权力的强制力对平安协会的发育与成长提供必要的制度安排,市场通过自愿机制参与平安协会的建设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通过志愿机制参与平安协会的建设,借助平安协会这一平台,社会组织、企业、公民能够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的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打破了传统政府管理的一元格局,形成了多元合作治理格局,推进了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组织只有保持与政府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为自身赢得更多发展资源与空间。社会组织自治力量的成熟,不会形成对政府权威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崔旸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5):54-56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硬实力建设基本完善,高校软实力建设在高校发展的战略地位日趋显著。高校软实力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把高校软实力纳入哲学视野,用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技术化、工程化的社会工程视角对高校软实力建设进行的重思考、重认识、重设计、重构建的创新研究,对社会工程哲学的学科发展,对我国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对我国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蒋国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03-107
受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我国乡村文化正经历着巨大变化,乡村社会认同危机已经开始显现。在乡村文化重构的过程中,乡村档案因为其原始记录性而更易唤醒乡民共同的价值、信仰和行动取向。在社会认同的理念下,需要将乡村文化建设与档案文化发展有机结合,寻求持久有效的档案支持方式。构建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在更新文化建设理念的基础上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民间力量参与、统筹乡村档案资源的建设,并尝试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来丰富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周小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33-137
新型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社会稳定质量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新型政府提升社会稳定质量的路径有很多,应该主要围绕“人”这个关键来研究。偿民愿、用民智、保民安、得民心、谋民利、化民怨、防民情是新型政府提升社会稳定质量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谭明方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6):665-670
在我国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如何维护社会稳定,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以往"GDP崇拜"发展模式中,社会稳定是依靠"权力强制"来维护的.这种稳定方式及相应的社会稳定观,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必然是我国深层次社会矛盾集中释放、社会冲突多发的过程.因此,必须将靠"权力强制"作基础的社会稳定观转变为以"满足最广大群众需求"作基础的新社会稳定观.对"社会冲突"进行科学化管理是实现新社会稳定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软实力建设对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有巨大推动作用,为了有效建设国家软实力,必须提高我国的"国内软实力"。"国内软实力"是一国政府或者执政党对于本国公民的吸引力,以保证自己能够长期执政。加强我国"国内软实力"建设离不开法治作为支撑,一方面要提高制度建设的水平,充分发挥制度所具有的预防纠纷、减少冲突的功能;另一方面,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要求法官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时候注意采用恰当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陈纯柱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2):32-36
三峡工程的成败在移民,移民中的社会稳定问题是移民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就三峡移民中社会稳定形势的新特点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重点;"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协调、可控的状态"的稳定理论与维护移民中社会稳定的原则;建设维护移民中社会稳定的"三道防线",掌握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动权等问题展开研究,对三峡移民工作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活垃圾分类越来越成为全国各地农村尝试开展与实施的环境治理工程,但如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一直困扰着地方环境管理者。通过对浙北码头村的案例分析,总结该村在长期实践中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以及不同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策略,并深入挖掘长效机制建设背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地方文化等社会基础。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的互动联系,提出内生于村庄社会的制度规范、有效的组织动员结构、可适用的治理技术手段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的社会基础,以此来反映符合农村社会特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在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理论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探索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洁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5(5):99-103
作为一项适应社会需求、符合研究生发展规律的育人手段,社会实践在研究生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对此予以了长期重视和政策支持。高校构建研究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应从加强指导与管理、促进科创创业、扶植实践类社团建设等入手。 相似文献
11.
刘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6):16-21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无论从狭义和广义上来说,都具有引导社会发展,影响社会性质,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意义。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社会意义的集中深刻体现。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竞争中,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增强国力的一种战略选择。当前,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几对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周小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5):55-60
和谐稳定具有动态性、相对性等特征.获取和维护和谐稳定不能单纯地依靠个人的品行与魅力,还必须科学设计,包括利益诉求、社会保障、调控约束、协调妥协、舆论导向、公众参与、公平分配、社会预警、疏导缓冲等机制.社会制度和机制对于和谐稳定具有更加长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何蕾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7(4):30-34
文章运用恩格斯的“合力论”思想及系统理论,分析了社会稳定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根本动力、合力动力的子系统因素,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对社会稳定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系统的辩证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汝绪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3):129-135
阶层话语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影响公共政策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阶层话语权均衡,则公共政策公正、有效,利益分配合理,社会稳定;反之,阶层话语权失衡,公共政策失效,利益分配失调,社会失序.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话语权的失衡是造成“社会排斥”与“凝固化”现象、引致社会断裂与社会失序的根源,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所在. 相似文献
15.
权力制约权力的控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信奇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7(2):25-28
权力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范式,它生成于人类社会集体性生活,是社会秩序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因素。从本质上看,权力既然是一种物质性力量,又体现权力主客体间的关系。权力的力量本质决定了权力具有价值中立的工具本性,而关系本质赋予权力一定的价值偏好,人的价值理性催生出权力的扩张性、腐蚀性、强制性等次生属性。权力必须制约是人类政治生活得出的“铁律”。权力本性规制着权力制约机制与模式,以分权与制衡为核心的权力制约权力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嬗变。自近代以降,权力制约权力是自由宪政制度制约权力的优先性选择,也是民主制度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6.
重大铁路项目耗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社会影响面广,研究其社会稳定风险演化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重大铁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特点,以多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考察国内几起典型的重大铁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事件,利用社会燃烧理论构建风险演化分析框架,揭示重大铁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生成和演化机理,并从政府防范力、公信力、公关力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一类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学生骨干是学生当中的积极分子,是高校“青马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针对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高校学生骨干帮扶留守儿童活动的指导原则和现实可行性,可通过建立工作小组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创新帮扶内容,多角度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加强联络,建立帮扶常态机制,扩大宣传,在高校形成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从而使留守儿童帮扶和学生骨干培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维系和发展农村社会稳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战略目标。农民政治社会化工作对农民内在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思想及外在的政治参与行为均有着积极的指引作用,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农民政治社会化存在农民政治心理失衡、政治认同感较低、政治参与行为失范等问题,对此,应构建维系农村社会稳定畅通的利益表达与反馈机制、思想文化认同机制和制度化政治参与机制,消除农民的政治心理障碍,加强和改进农民政治社会化工作,实现农村社会的持续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19.
软实力与硬道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效东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2-16
软实力源自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但是,生产力才是软实力的最终源泉。发展才是硬道理,又好又快地发展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韩国知名政治学者李根在借鉴、吸收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和罗伯特·普特南的“双层博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软实力分析框架,对“软实力”概念进行了自己的定义与分类。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五类软实力策略,以及所谓“软实力协同效应和软实力两难困境”概念,又在聚焦软实力政策价值的前提下运用他的软实力理论框架对诸多现实案例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软资源、软实力、软实力政策目标间的逻辑联系,并为非主导国家研究和发展软实力提供了新的视角。虽然其理论对中国学者拓展文化软实力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对于软实力的概念界定、理论阐述、案例分析等存在前后矛盾、认识局限、观点偏颇等问题,中国学者应该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