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春秋时期人性觉醒和艺术觉醒的滋养下,文学开始自觉。六经对形式技巧和审美意识的自觉追求、六经的文体分类、在经学研究中形成的自觉的文学理论意识、春秋士大夫赋诗言志修饰辞令、孔子对文的重视及《左传》的"有意为文",均可作为春秋文学自觉的明证。"春秋文学自觉"是本是源,"汉代文学自觉"及"魏晋文学自觉"是末是流,是文学发展史上的规律性的"再醒觉"。探讨中国文学自觉应该从本源探讨起,这对弘扬中华民族悠久而优秀的文化传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在春秋时期人性觉醒和艺术觉醒的滋养下,文学开始自觉。六经对形式技巧和审美意识的自觉追求、六经的文体分类、在经学研究中形成的自觉的文学理论意识、春秋士大夫赋诗言志修饰辞令、孔子对文的重视及《左传》的"有意为文",均可作为春秋文学自觉的明证。"春秋文学自觉"是本是源,"汉代文学自觉"及"魏晋文学自觉"是末是流,是文学发展史上的规律性的"再醒觉"。探讨中国文学自觉应该从本源探讨起,这对弘扬中华民族悠久而优秀的文化传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奈何之情与六朝文学情感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奈何之情是在一般与官能相通的喜怒哀乐之情之外更为复杂的情感,它在起初伴随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而觉醒,又因自我理性对生命规律的痛切认识而和自我密切关联。但在中古文人那里,因为玄学的渗透,这种情感融入了对人之生命整体的、终极性的反思而实现了对一己功利性情感的超越,从而具备了审美意味。这种审美情感的形成,使文学表达的空间得到有利拓展,也使文学反映人生的深度得到了保障。从此,文学的本体性特征日益明显,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缘情而绮靡"从理论上宣告审美情感脱离道德功用而独立,反映了人们对艺术情感本体的自觉认识与把握。"志"的内涵向情感靠拢。言志与缘情对立深化为创作主体才情与文德之争。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感性生命的享受与玩味,悲情、闲情、艳情成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关注非理性的“自我” ,曾经成为新时期文学 ,尤其是八十年代中叶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其主要表现一是着力探究人的本能 ,力图从对人的原始本能的探索出发 ,探索人的本性 ,探索真实的自我 ;二是以为个人可以摆脱社会关系与文化传统的制约 ,完全自主地造就自我。作家自我的确立和高扬 ,对于最具有个人特点的创造性精神活动文学创作来说 ,原本非常重要 ,新时期文学正是在这种作家自我的觉醒和高扬中兴盛起来的。然而 ,如果不是汲取非理性主义的合理成份 ,而是无保留地认同整个非理性主义自我观 ,那么 ,从对自我的强烈追求出发 ,反而可能走向自我的丧失  相似文献   

6.
俞灏敏 《南都学坛》2000,20(1):38-41
游仙文学在秦汉是宗教的或政治的附庸,它在魏晋六朝的崛起,一般认为是受到同时兴起的道教的影响,但实际上与以汉末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为契机的文学的自觉有更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创作上表现人的主题,追求美的创造,从而汇入到当时的主流文学中。  相似文献   

7.
文学对爱情题材的刻意描写,本质上是人的深刻的"觉醒"。相对于山水、游仙等主题,爱情主题是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珍视的更进一步体现。中唐以后,我国文学领域中的"爱情意识"日渐觉醒,也就是在中唐以后,封建社会使人的异化更加严重。人的觉醒与异化的加剧之间的矛盾冲突,注定了处在这一进程中人的爱情追求,其结果必然是悲剧的。因此,中唐以后爱情作品日益增厚的悲剧色彩也就是我们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实的折射。  相似文献   

8.
分析指出,六朝时期,文学迅速发展,进入文学自觉阶段。认为文的自觉是人的自觉,诗歌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诗缘情"、"情者文之经"等文艺理论的提倡,对文人的创作颇具影响。特定的时代背景,文艺理论的影响,文人的自觉,使六朝诗歌呈现了尚情倾向。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的个性主义文学观认为文学是"人"的,文学是"个人"的,文学是"个性"的,文学更是"自己"的,构成了相对完整、内容丰富的一个系统。在"人—个人—个性—自己"这一逐层收缩的价值系统中,充分显示了周作人对于"个人"的理性自觉和情感坚执。当他以这种思想来批判封建礼教时,这种理论发挥的是积极的作用,但当他把人的生物性单独地夸大并使之与人的社会性相割裂时,这一理论的消极作用就暴露出来。这种个人原则的至高无上性决定了周作人以保持个体的个性自由和切身利益为最终选择,放弃了对社会、民族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是中国文人情感欲念与深在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文学观念的形成与变化更是文人人生价值取向游移升沉的浮标。中国文化的总体流向决定了传统文人精神上热衷政治,以见遇于君见荣于世为终身追求之鹄的。但这一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却是个例外。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自此真正独立而走向自觉,文人的人生选择出现了许多反常的现象。可以说,文学的独立与观念的更新离不开文化氛围的熏染,正是诸多个体对自身价值的重视导致了文学观的发展,这时期政治失意的“骚人”是文学创作的主要队伍,“其出发点都在于个人的价值无从表现,其矛头总是指向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