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溥仪从末代皇帝到普通公民的传奇人生经历使他成为全世界都感兴趣的人物。改造是溥仪一生的关键,也是他后半生的基础。对溥仪的成功改造,是毛泽东创造并执行统一战线政策和改造罪犯政策的光辉典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新旧中国更替演进中生动的历史情节,并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促成溥仪走上叛国之途,如果说作为清朝宣统皇帝的登基是溥仪人生第一拐点的话,他的叛国就是其人生的第二拐点、第二度转身,很沉重。因为它与九一八事变紧密相连,与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紧密相连。溥仪是在静园内属下的历史之辩和国内外争夺中,选择了离津出关,选择了屈就"执政",选择了手签卖国密约,选择了对国联调查团说假话。历史证明:溥仪选择的是屈辱。好在1959年的特赦标志溥仪已从战犯变成公民,有了生平第三个拐点。三大拐点,三度转身,铸就了溥仪一生的传奇。  相似文献   

3.
孙爱霞 《理论界》2010,(8):128-129
郑孝胥一生跨越晚清、民国两个历史时期,历经诸多事变,惹下许多是非:他既参与了维新,又于辛亥鼎革之际,遁迹沪滨;既遁迹沪滨,又欲出山调节革党与满清矛盾;调节不成,则又誓以遗老终;隐居天津期间,既反对溥仪出关,又护送溥仪出关。这些反反复复的行为背后,隐藏着的是郑孝胥的品性,即所谓好名利、大言,又重私心者。  相似文献   

4.
溥仪日记     
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然而,当他的《我的前半生》一书在六十年代问世之后,引起全世界读者注目的倒并不在于他曾当过皇帝,而是他在新中国改造罪犯的政策的感召之下,终于成为一个普通公民。关于溥仪做皇帝的情形,在他的书里已经写得很详细了,而他从1959年12月4日被特赦,直到1967年10月17日逝世这八年普通公民的生活,却很少为人所知。这里发表的溥仪1960年以来的一部分日记,当可为有兴趣了解溥仪“后半生”的读者,提供一些材料或者线索。据溥仪的夫人李淑贤同志讲,溥仪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勤于动笔,八年中间,他以惊人的毅力记下了二十八本日记和许多笔记。经历十年浩劫,至今还留下十几本日记和一部分笔记,一直由李淑贤同志珍藏着。现征得李淑贤同志同意,本刊将溥仪日记分期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5日至6日,由长春溥仪研究会主办的溥仪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举行。吉林省政协副主席赵家治、长春市政协副主席战月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邴正、长春市政协秘书长石坚、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鸿韬、长春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姜殿军出席了开幕式。本次学术讨论会邀请了全国高校、社会科学院、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出版社及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共计80多人。其中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著名溥仪研究专家王庆祥,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6.
“东御花园”,始建于1938年,是由日本园林师佐藤昌按照溥仪的愿望设计修建的、融中国与日本园林风格于一体的宫廷花园,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伪满皇宫中最大的园林。园内动静互衬,山水相依,顽石点缀,泉水潺潺,树篱错落,石径迂回。1937年5月,日本人在伪满皇宫内给溥仪修建的“临时宫殿”——同德殿破土动工,同年11月利用其挖掘基础的余土,在同德殿南部堆砌成一座土山;利用修建防空洞的余土,在同德殿东南的防空洞上也堆砌成一座土丘,形成“东御花园”基本的雏形。1938年同德殿大体完工后,溥仪为时刻提醒自己别忘恢复大清祖业,命人在原土山的…  相似文献   

7.
伪满皇宫同德殿是一座具有中日建筑风格特征的二层楼房,金碧辉煌。该殿于1935年开始设计,1937年动工兴建,1938年末竣工。溥仪为了表示与日本侵略者同心协力,取“日满一德一心”之意命名为同德殿。该殿殿顶黄色琉璃瓦的瓦当和滴水上,分别有烧就的“一德”“一心”篆字。此殿原准备供溥仪处理政务和居住,但建成后,溥义怀疑日本人在殿内安装有窃听设备,因此始终未敢在此居住。  同德殿一楼为办公和娱乐的场所,主要有广间、叩拜间、候见室、便见室、中国间、钢琴间、台球间、日本间和电影厅等设施;二楼原设计为溥仪和婉容的寝宫,建成后始终未…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9日下午,长春溥仪研究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会议室召开,长春市政协主席张绪明、副主席战月昌出席了大会。大会宣布:长春溥仪研究会正式成立。会议讨论通过了《长春溥仪研究会章程》,章程规定了研究会的性质:“本会为溥仪研究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组成的统战性、学术性社会团体。”会议宣布长春市政协主席张绪明为长春溥仪研究会名誉会长,长春市政协副主席战月昌任会长,长春市政协副秘书长石坚,长春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徐春范,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王庆祥,伪满皇宫博物院院长李立夫,东北师大日本问题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缉熙楼     
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东北部 ,有一座与现代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建筑群 ,它就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 ,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和溥仪及其后妃“皇家悲剧”的历史见证保留下来 ,现已成为长春市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伪满皇宫占地面积 13 7万平方米 ,宫廷主体部分有东西两重大院 ,建筑风格各异 ,既有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砖木结构建筑 ,又有欧洲哥特式楼房 ,还有东洋式殿阁 ,充分显示出伪满洲国的殖民地色彩和伪满皇帝的傀儡性。  缉熙楼位于伪满皇宫内廷西院 ,是一座二层灰色旧…  相似文献   

10.
对于北京政变后冯玉祥以武力驱逐溥仪出宫事件,长期以来史学界多予肯定,认为这一行动铲除了复辟的祸根,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若追根溯源,可见这个评价实际上只是沿袭冯玉祥、孙中山当年观点。这个评价不仅过高,而且完全忽视了这一事件所产生的恶果,即客观上为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拉拢、利用溥仪的机会。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就溥仪“暂居宫禁”、被逐出宫、逃入日本公使馆等问题提出新论,以重新评价这一事件,并求教于学界师友。  相似文献   

11.
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一个直接听命于日本的傀儡政权,是日本对华政策的基本方针,伪"满洲国"的建立就是这一基本方针的具体实施.满蒙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伪"满洲国"建立的军事基础;溥仪听命于日本,成为日本的利用工具,是伪"满洲国"建立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与末代皇帝溥仪过从甚密的遗老温肃,其生平事迹甚少见之书刊。周君适先生《伪满宫廷杂忆》(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记载了温氏晚年一件轶事,是迄今可见字数较多的已刊资料,为研究这个历史人物开了先声。不过,作者对个别史实似有误记。周先生原文是——温肃字毅夫,广东人,翰林。辛亥前官至监察御史。张勋复辟,曾任左副都御史。一九三二年,从广州来长春看溥仪。他看到伪满那种混浊局面,刚到两三天就要回广州。万绳拭请他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纵观刘少奇的一生和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要有四大贡献:一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斗争策略的贡献;二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党理论的阐发;三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理论成果的系统总结;四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发展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马恩瑜 《兰州学刊》2008,(1):158-161
费孝通先生在研究中国社会方面毕其一生功力,他把精力都用在了中国社会的实地调查和对文化的思考上。他在阐述文化的实质、形态和功能的同时更着眼于研究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自觉”这一理论就是他一生对社会和文化思考的结晶。我国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进程,也是布满荆棘的艰苦长征。如何在这一进程中清醒的认识自己,不随波逐流,只有做到“文化自觉”,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发扬其优秀的一面,同时也扬弃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那部分,才能构建一个全面和谐的现代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一生酷爱史学,有深厚的史学素养和极高的史学造诣。他虽然不是专业史家,没有史学专著,但是他一生有丰富的史学活动。他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作过深刻的阐述,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许多科学的论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拟从毛泽东一生读史、评史、用史的史学活动中,对其史学思想及其特点加以归纳和总结。一、重史学毛泽东对历史学一贯给予高度重视。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对中国历史典籍加以研究,决心以十年功夫读完“经之类十…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一生是充满多种复杂“学案”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 ,在 2 0世纪初期的中国学术思想界 ,他是一个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具有现代学术意识的学者。中国现代语境的复杂性使其思想发展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又进一步与他的生命存在状态粘连在一起 ,使得其“学术和生存”问题 ,成为现代中国的一个绕不开的重要“现象”。研究近现代中国思想史 ,王国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镇”。尤其是他的哲学思想以及与日本学术思想资源的关系 ,更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重点。我在研究过程中 ,注意到几个相当紧要的“王国维学术思想现象”。之所以…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诞生一百周年。 鲁迅的一生,是为着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文化革命主将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一生。 对鲁迅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伟大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光辉著作《新民主主义论》中,曾给予崇高的科学评价,他指出: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六年十月五日至八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吉林大学在长春联合召开纪念吕振羽同志史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学界知名人士和吉林大学师生共二百五十余人。会议主题是研究吕振羽同志一生革命战斗的学术道路和重大的学术贡献。 会议认为,吕振羽同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最早的开创者之一,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为应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开辟了道路。吕振羽的学术成就,是他一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用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历史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并紧密结合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开展史学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王金玲 《理论界》2006,(6):16-17
毛泽东一生酷爱史学,他对史学理论的阐述和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发挥了特殊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方竞 《学术研究》2008,4(1):154-158
由于中国现代文学在"文革"十年受到重灾,鲁迅研究长期孤立地进行,没有结构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体现不出鲁迅研究具有现代文学研究学科重建的整体联系的意义.鲁迅立人思想的启蒙性、鲁迅小说对中国现代作家和整个现代文学影响的整体性和根基性、他的杂文显示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倾向的文学批评对现代文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都要求将鲁迅研究置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格局中进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尤其应关注他一生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翻译文学的深刻联系.这是以往研究界忽略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