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既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又是其实施所要实现的战略性目标。如何充分发挥规划的效力,使其真正达到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目的,一直是规划备受关注的重点。只有加强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的协调性、积极探索规划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才能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才能达成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耕地同时实现的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地保护:理论与政策分析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基于净收益最大为基础的土地资源利用私人最优决策与社会最优决策的不相一致是政府实施土地利用干预政策特别是农地保护政策的重要原因,但农地保护政策体系内含的不完全性往往导致政策失灵。实施积极的农地保护政策是中国政府基于现实条件的理性选择。但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用途管制、农地征用管制为主要内容的农地保护政策尽管对保护我国有限的农地资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其原因就在于农地保护政策目标出现偏差及农地保护政策执行具有不完全性。要切实实现土地资源的社会最优配置,就必须在理顺国家经济关系的同时,采取诸如修正农地保护政策目标、完善农地保护政策执行合约、强化农地保护政策执行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管兵 《经营管理者》2013,(13):318-318
<正>土地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规模膨胀,工业用地越来越多,人多地少的矛盾越为突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扩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土地管理法第四条和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1,(10):18-18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土地管理改革专项方案》近日获批。滨海新区土地管理改革将围绕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和耕地保护、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等五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蒋东生 《管理世界》2005,(7):150-151,168
以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健全土地节约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新政”(见《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给了所有吃“土地饭”的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一个明确的信号:因土地因素获得超高利润和额外财政收入的“便宜饭”将吃不成了,关于“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将开始从纸面上,落实到实际中,新的土地管理体制和机制开始了。“土地新政”产生了显著的成效,土地市场治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我国耕地保护执行主体分类及耕地保护微观主体的行为特征基础上,探讨基于微观角度的耕地保护措施:继续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提高耕地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提高耕地占用的补偿标准,避免耕地的盲目占用;加大耕地保护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农民的耕地保护观念;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适时促进农村土地功能转变;适度扩大耕地耕作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认真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浙江省政府日前将耕地保有量等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根据浙江省政府的规定,全省要严格执行“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的规定。省政府于每年第一季度对各市政府上一年度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单位给予表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优先战略,严格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积极服务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战略和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一主两副”和大别山、武夷山等区域发展战略,在资源刚性约束和需求刚性增长的严峻形势下,以战略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强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在宣传引导、规划调控、供地监管、存量挖潜、构建共同责任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1,(34):2-M0001
胡锦涛 中共中央总书记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土地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财富之母。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始终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工作的重要文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1.
公共利益与征地及政府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律规定矛盾与征地权力滥用 我国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人地矛盾紧张.出于粮食安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考虑,国家采取征地制度,试图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以达到既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又抑制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非农化速度过快的目的.其实践效果:土地征用作为一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供应机制和调控手段,有力地保证了其建设用地需求,为政府积累了大量建设资金,并在很大程度起到了直接宏观调控用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要闻速览     
中国将对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土地问责从今年2月开始,中国将通过卫星遥感图片执法检查,就耕地保护等土地管理问题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近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统筹土地综合整治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随着城乡统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实践和深入开展,城乡统筹土地综合整治已逐步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现实载体,成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启动点。本文正是基于此,针对城乡统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4.
观点速读     
《决策探索》2011,(9):7-8
徐绍史:要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4月22日在发表世界地球日致辞中表示,要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控制城市用地扩张。  相似文献   

15.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因为非农业建设占用而减少的耕地大约占耕地减少面积的40%左右(其他的减少原因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直接威胁农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十分重视耕地的保护,直到1998年实施的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确立了我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期间我国对于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取得很大的进展。本文试以约翰·W·金登的"三源流"理论为视角,从问题、政策、政治三个源流回顾实施耕地保护政策制定的过程,分析耕地保护政策是如何被决策者关注并进入政府议程,进而成为备选方案并得以被实施的。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0,(28):28-29
日前.国务院陆续批复了北京、广东等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中将各地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层层分解.本文利用北京、广东等10个已公开批复规划地区的资料.对比各项指标.分析各地区土地规划的未来变化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针对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不足,耕地数量每年逐渐减少等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要性。并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达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相似文献   

18.
《决策导刊》2007,(7):50-51
直辖以来,特别是巫溪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1年实行机构改革以来,巫溪县在全县耕地保护、矿产资源大干部职工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内强素质,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千方百计为全县重点工程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和优质服务,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强化了耕地的保护,加强了全县矿产资源的管理和地质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耕地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更好的对耕地进行保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措施,对耕地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但从耕地保护实施的结果来看,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还很大。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是土地征收最高限价与耕地保护之间产生的矛盾,本文将对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推动乡村振兴,需要通过创新来提供新动能。其中,政策创新是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直接动力源。第一,在体制机制政策方面,最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是土地制度。在"三权"分置制度下,集体所有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又体现了国家对农地进行用途管制和严格保护耕地的要求。把经营权与承包权拆分开来,既能保留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