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萱 《领导文萃》2013,(22):66-70
虽然自退休后,朱镕基一直秉承着“不谈工作”的原则.但实际上,他却很难低调——自2009年至今,《朱镕基答记者问》、《朱镕基讲话实录》和《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先后出版,前两套图书累计销量都超过了百万大关。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1,(18):11-11
曾被朱镕基喻为“国宝”的浙江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2008年3月命运突转.飞跃集团因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危机.总负债有18亿元。而当时,浙江各地正出现一股逃债潮.众多资不抵债的企业家一夜“蒸发”。  相似文献   

3.
《决策》2011,(10):96-96
自9月8日《朱镕基讲话实录》(一至四卷)·书全国出版发行.这本带着明显“朱式风格”的前总理新著就引发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莫顺斌  江素素 《决策》2011,(11):78-80
“朱氏风格”不单是指朱镕基总理讲话的风格,更是包含朱镕基总理为人治学的风范与从政处世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领导广角》2003,(4):25-25
为学校“211”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内蒙古大学校长旭日干找了48次自治区政府有关领导,最后吵了一架才算解决。听完朱镕基同志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政风建设的论述,旭日干委员真心希望那些只会开会、讲话的“念经干部”多向朱镕基学习。  相似文献   

6.
朱镕基言论     
关于受礼,他给自己规定了“三不戒律”:不受礼、不剪彩、不题词。 关于人生信条,朱镕基说:“我的信条是独立思考。” 关于脾气,他说:“看到一些事情没有办好,老百姓对我们有意见,  相似文献   

7.
要把握中国的经济走向,有必要了解吴敬链的理论思路。吴敬链的“市场经济”理论已经成为中国主流观点,吴敬琏的学生形成了朱镕基的智囊方阵——  相似文献   

8.
1998年,年近7旬的朱镕基正式担任共和国第五任总理。3月19日,在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面对中外记者,慷慨向中国人民发表履新感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一个有勇气和抱负的政治家来说,个人的生死荣辱此时此刻早已置之度外,心里有的只是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0,(3):12-12
背景资料 2000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向东盟提出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想。2002年11月4日.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0.
1998年3月,新上任的朱镕基总理提出“一个确保”:经济增长8%,通胀在3%以内,人民币不贬值。之后在不同场合,朱总理言必称“保八”。  相似文献   

11.
在1.5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朱镕基12次提及“世贸组织”。中国高层动员所有的大脑,在“入世元年”为自己的国家开出一份务实的应对书著名电影演员霍夫曼在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雨人》中,扮演一个具有数字天才的人;一盒火柴掉在地上,他能立刻一根不差地数出火柴的数目。在今年“两会”上,很多人充当了霍夫曼,发挥“雨人”的特长:数数。一位记者惊奇地发现,朱镕基总理1.5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2.
王军 《领导科学》2000,(6):11-12
朱镕基总理不愧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不但具有出色的治国才能,而且还有出众的口才。每年“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他都会给人们留下许多值得品味的东西。今年3月15日下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三次会……  相似文献   

13.
人物     
《决策》2005,(1):7-7
朱镕基:卸任后再次公开露面,风范更胜当年;儿子卷入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贿赂丑闻困扰中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深圳、上海、辽宁、湖北等地许多企业,对企业领导体制的新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新模式。 “南方制药厂”模式 1992年9月,朱镕基同志到深圳南方制药厂视察,临走时,该厂厂长赵新先同志请求合影。朱镕基同志提出让领导班子都来照像。赵新先同志说,领导班子只有  相似文献   

15.
秦德君 《决策》2009,(10):62-63
时下中国,官话、套话、狠活、假话、大话、空话等流弊频仍。但是,我们从《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中,却能看到这位曾经的大国总理直抒胸臆、化繁为简的语言风格。读这本457页的书,感受尤深的是朱镕基“志深而喻切,因事以陈辞”透出的智慧、人格以及纵横捭阖的驾驭能力,给人启迪良多。  相似文献   

16.
李家忠 《领导文萃》2009,(6):105-109
深情背出百姓“顺口溜” 1998年8月外交部举行第九次使节会议,我作为驻越南大使也回国参加会议。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是请朱镕基总理在京西宾馆向大家作我国经济形势报告。那天,来听报告的人较多,我坐在会场中间靠后的座位上。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朱镕基总理。  相似文献   

17.
陈磊 《领导文萃》2009,(23):50-54
“一天到晚都头疼” 朱镕基总理的任期并不长,只有5年,就是这5年。让他走进了历史。观察家们分析,朱的成名源于之前中国政坛少有像他那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比如,第一次以总理身份公开亮相,他“地雷阵”、“万丈深渊”等极富形象色彩的比喻,让公众兴奋、激动。同时也道出了中国改革的艰难现实和窘境。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不正之风,许多领导总习惯语重心长地“做思想政治工作”。朱镕基历来嫉恶如仇,刚直不阿,对看不惯的事情,严厉责问,绝不留任何情面。在一次开会前,他看到一些领导互递外烟,立即拉长了脸问;“你一个月的工资有多少钱?怎么买得起这么贵的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08,(6):85-85
朱镕基于1998年出任总理后,特意把儿女召集起来作出训示:“父亲如今当了总理,对你们来说不知是福是祸,你们要好自为之。”  相似文献   

20.
《决策》2009,(8):78-78
《大气候》是李昌平的新著。2000年,他“上书”朱镕基总理,喊出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一个草根加基层官员的身份提出了“中国农民的出路在哪里?”的疑问。接着他就写了本书《我向总理说实话》,名声大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