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住房公积金制度饱受诟病的关键是"劫贫济富",即住房公积金制度未能很好的为中低收入职工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福利分房"向"货币分房"制度的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成为切关百姓生活的民生工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也就尤为重要。然而,对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缴费标准的确定、个人贷款使用的规定进行研究,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并没有真正实现改善中低收入阶层职工住房条件改善的目标,甚至出现"劫贫济富"的倾向,因此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3.
《决策》2005,(9):8-8
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因其没有及时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做出相应修改,而被称为是一部“劫贫济富”的法律,广受社会各界诟病。财政部长金人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司法说明时说,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起征标准是1995年制定的,在当时的就业者中,“月工薪收入在800元以上的为1%左右,到2002年已升至52%左右。”在现行的九级累进税率中,二级和三级占纳税人总数一半,纳税额约占八成,主要是工薪阶层。  相似文献   

4.
《穷县》是我1994年的作品,那年我有三个以“穷”字打头的中篇发表,分别是《穷县》、《穷乡》、《穷人》。写的时候我心里曾有顾虑,怕人家说会给基层抹黑呀,本来都富起来了,你干啥偏写穷?你较啥劲,你有病呀!但我还是写了,因为我写的目的是盼着那里和那里的人富起来。记得《穷县  相似文献   

5.
《领导广角》2001,(6):30-30
《半月谈内部版》刊登高层吹风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六原则;人事部副部长张柏林称 干部“能下”从制度入手;《嘹望》刊文指出,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官”治“权”;一套管理经验卖了400万元;国企改革“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6.
王童 《领导文萃》2007,(11):112-116
如果说《水浒》和《三国》在中国平民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或许一点也不为过。特别是《三国》,其中让历代人津津乐道的典故、传说、演义无一不给中国人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功名科考、社稷治国等打上深深的烙印。倘若道,《水浒》是在赞赏一种强盗草寇文化(当然也有人会把它当成杀贫济富、反抗强权的样版);那么《三国》就是在倡导为人为道为国的谋略,说得不好听的。就是在公然宣扬一种战而致胜的阴谋诡计。  相似文献   

7.
段俊平 《决策》2011,(8):82-83
董仲舒的调均也不是将财富平均分配,他指的是将贫富差距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做到“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即可。  相似文献   

8.
为青年人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良性的社会流动机制,使“富二代”不会因其富而承受不该承受的来自原罪的道德压力,“贫二代”也不会因其贫而承受不该承受的来自物质的压力,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让中国更好更快地走向“富N代”的“共富社会”  相似文献   

9.
孔庆奇 《领导文萃》2011,(14):103-107
一个企业里总会有条件相对优越的“富员工”与条件较差的“穷员工”,然而,竞争落败的常常不是“穷员工”。  相似文献   

10.
宪政经济学与宪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洪 《决策》2004,(2):46-47
在我的印象中,有两个经济学家对宪政感兴趣。一个是哈耶克,再有一个就是布坎南。哈耶克著有《自由宪章》,怀着对“人的统治”深深的疑虑。希望有一种“一般原则”制约立法机构。布坎南干脆就称自己的理论为“宪政经济学”。这本<宪政经济学》就是他这一理论的综合性著述。宪政经济学的基础是制度经济学。它认为“制度是重要的”,即制度(包括规则、程  相似文献   

11.
<正>《史记》载,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这段话表述的是,有一次魏文侯召见李克,说道:"先生你经常对  相似文献   

12.
杨波 《领导科学》2001,(17):18-19
马太效应,原指富者愈益富,贫者愈益贫,差距越拉越大。在干部任用中,也存在马太效应,即被重用的干部越容易受重用,而未被重用的干部越难受重用。这种现象在干部……  相似文献   

13.
在“十一五”规划中建立社保制度“长效机制”显然应是题中应有之意。其实,20多年来国外社保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正是为了探索其可持续性,为了寻找其长效机制的实现途径。其中,有些国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有些国家也曾有过惨痛教训。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吸取它们的经验教训?如何将国外的一些教训划为我们的前车之鉴?如何将之吸纳到我们“十一五”的规划之中甚至吸取到我们社保制度的长期建设之中?对“十一五”期间社保制度建设长效机制来说,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什么?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提出了十一五规划期间需要注意的12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之洲     
太祖见陈友谅镂金床,曰:“此与孟昶七宝溺器何异?”即命毁之。侍臣曰:“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所以取败。”太祖曰:“既富岂可骄?既贵岂可侈?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处富贵者,正当抑奢侈。宏俭约、戒嗜欲,犹恐不足以慰民望,况穷天下之技巧,以为一己之奉乎?其致亡也宜矣。覆车之辙,不可蹈也。”(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同是评论陈友谅的镂金床,明太祖的话较之侍臣的话,说得更深刻、更透彻。“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所以取败”,言外之意似乎“既富而骄,既贵而侈”就不会取败了。朱元璋抓住侍臣之论的这种弱点,深入进行分析,指出“处富贵者,正…  相似文献   

15.
洪振快 《领导文萃》2009,(14):61-64
海瑞(1514-1589)死的时候,在都察院(相当于监察部)工作的同事王用汲到他的家里,翻箱倒柜,仅找到十几两银子,办丧事的费用都得朋友们凑份子,可见他的确是穷,穷得让人肃然起敬。海瑞为什么穷?按照吴思先生《潜规则》一书的解释,这主要是明代的低工资制度惹的祸。清官不受外财,守着一份死工资过日子,而工资又低,  相似文献   

16.
动向     
《经营管理者》2007,(2):50-50
我国建立社保基金要情报告制度;明年终结“一矿多开”;  相似文献   

17.
刘伊曼 《决策探索》2011,(21):33-35
在2010年6月全广东省的一次扶贫工作现场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富的人看不起穷的人,穷的人仇视富的人,贫富之间的对立情绪将严重影响一个地方的长治久安。通过对口帮扶,贫富地区增进了沟通,大家在感情上有所融洽,对社会风气的改善,对社会的和谐都会有好处。”  相似文献   

18.
农民真苦 农村真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8月24日的《南方周末》发表了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写给国务院领导的信。这封信开门见山,短短一千五百多字,把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说透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 这是怎么回事呢?不是农村率先改革,农民首先得益,有一部分地区已经富起来了,有一部分农民已经富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主体归位、利益内嵌”,这两点是互为保障的、缺一不可的。主体不明确,就会造成”责任者缺位”:利益不内嵌,就会导致“庙穷方丈富”  相似文献   

20.
孟宪利 《领导文萃》2008,(22):94-98
晋升是一种“一夜暴富”“富者更富”的哲学,单用抽象的“能力优先”或者“德才兼备”是无法解释很多现实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