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绘画在色彩观念和表现上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艺术特点。表现物象时,色彩需根据具体物象而给以具体表现,要求从客观物象本身的固有色出发来设色,而不表现物象由于光线而产生的复杂的色彩变化。中国画的色彩由于其颜色本身的特性,在表现物象上要求达到薄中有厚、浅中有深的效果。中国画色彩浓淡变化是“一色之变化”,色与色之间关系是对比性的调和;色与墨之间要求“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达超妙自然之境。  相似文献   

2.
<正>在文学研究领域,冤假错案也是常有的.《红楼梦》有一空空道人,既云“道人”,且复“空空”,以宗教徒视之,自然理所当然.他“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虽强调了“情”,据说那是禅宗骂佛杀祖,一种否定之否定,本质上仍是宗教色空观.他把“石上”的“编述”“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又有人认为是曹雪芹为他“抄阅再评”《石头记》的脂砚斋纪功,空空道人即脂砚斋.对此,我总有些疑心,以为即使不算冤案,恐怕也是个假案错案.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女性外在容貌特征的审美意识日益觉醒,并成为男性追求女性时所极为看重的条件之一。在此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孔子坚持“男女有别”的礼制规范,能正视男性在青春期对女性容貌所产生的爱慕之情,提出了“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的“戒色”说。以此为视角,试图透视孔子对待“色”之态度,并以此来观孔子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离不开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正如苏轼所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又老子言“五色使人之目盲,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都说的是人们的感官对外界的认知或外界对人们的影响。那当我们“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方”,“情动于中而辞发”时就必然会对外在世界的声、光、色、形、态、味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质。“体”澄清了理论来源,“用”明确了实践指向,体用贯通展现了历史和未来的交相辉映,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具体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澄明了马克思主义之“本体”,以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大用”;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母体”,以达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应用”;阐明了伟大建党精神之“原体”,以达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之“功用”;显明了开放包容之“载体”,以达文明交流互鉴之“效用”。“本体”是根本依循,“母体”是深厚根基,“原体”是不竭动力,“载体”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本体”,植根“母体”,激发“原体”,扩容“载体”,在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伟大实践中熔铸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相似文献   

6.
米亚 《女人世界》2009,(3):44-44
做女人,就要摇曳生姿;做女人,就要活色生香,粤豪K—gold“活·色元素”以时尚的触角寻觅到女人的色界,释放她们内心的七彩幻想,或“烈焰、丹青”般凝重,或“落樱、倾色”般静谧,女人的身份如此之美,找到属于自我的色感元素,笑看时尚风云!  相似文献   

7.
青,是青春之色,希望之色。所谓“青草碧连天”,青一直代表着生命的初始,更承载着希望。3月5日,“南京志愿在线”网络平台将建成公开,这是南京志愿服务的一个新的载体,如初生的青翠般承载了志愿服务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8.
"瑟瑟"定谳     
古今学者对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之“瑟瑟”的解释,长期以来争论不已,形成了三种不同意见:或认为是形容“色之碧”,或认为是写“陨落貌”,或坚持认为是写萧瑟之声响。根据“案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的训诂原则,经过分析与考察,可以确定“枫叶荻花秋瑟瑟”之“瑟瑟”系状声之词,是为正解。  相似文献   

9.
《大雅·生民》后稷弃因旁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稷生而见弃,实因“初生如羊赤而毛”之奇表异相。(一)由“先生如达”之比喻想而见:“达”乃“■”字之借,“■”训“羊子”。(二)由“弃”字之造字本意求而知:“弃”之字,意为抛弃体貌道理违常之初生儿。(三)“子”“兹”音义相通,故诗言“居然生子(兹)”,既表惊疑与惊异之情,亦“含奇表异相在内”。(四)后稷与宋平公夫人皆因生而见弃其名曰“弃”,由古人命子之法,推知后稷之弃,必因“初生如羊赤而毛”之异相。  相似文献   

10.
趣者,味也。一首诗,乏情寡趣,就会味同嚼蜡,令人生厌,不堪卒读。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叙陈正甫会心集》)。可见,在诗中写出“趣”来,使人体会到“色”、“味”、“光”、“态”等妙处,常常是一篇诗作成功的表现。趣诗是主观的情、意、理、志与客观的景、物、人、事自然结合的产物。从审美角度看,其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元人倪瓒在山水画领域,与其在诗歌领域取得的成就存在巨大反差。其诗、画颇存乖忤之处:诗多因袭,画重革新;诗爱“春”色,画喜“秋”景;诗色浓重,画意简净;诗之意象庞杂,画之意象单纯。二者诸多的忤悖,有助于我们认识更为丰满、完整的倪瓒形象。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师的角色行为不仅影响着大学的声誉,而且影响着大学的前程。目前,大学教师的应扮角色之说主要有“二角色”说和“三角色”说两种。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其职业特点,进一步将大学教师的理想角色定位为“知识分子之柱”、“教书育人之范”、“科学研究之星”三者的整合体。  相似文献   

13.
和凝《宫词》之二:叫阙晴分五凤楼,嵩山秀色护神州.”其中“北阙”系用《汉书.高帝纪》中之典,泛指宫城正门.而对诗中之“五凤楼”,知者则甚少.  相似文献   

14.
丹溪“参之以太极之理”,一方面肯定“动”对万物生化的意义,另一方面认为“妄动”则是病因。由五性感动而悟出妄动伤阴。而妄动者,相火也。引动相火的是“人欲”,强调“人欲”在发病学上的意义。主张在养生上节食色之欲,以静制动,人心听命于道心。所以太极动静之理是理解理学对丹溪医学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乡党》末章:“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子]曰:‘山梁雌雄,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这是《论语》里很特别也很难讲的一章。“色斯举矣”。集解引马曰:“见颜色不善则去之。”“翔而后集”。固曰:“迥翔审观而后止。”邢昺疏:“此言孔子审去就也。谓孔子所处。见颜色不善。则于斯举动而去之;将所依就。则必迴翔审观而下止.此翔而后集一句,以飞鸟喻也。”朱熹注;“言鸟见人之颜色不善,则飞去,回翔审视而后下止。人之见几而作,审择所处,亦当知此。然上下必有缺文。”  相似文献   

16.
相约三月     
当太阳的金马车又一次驶达北回归线,当一年四季又一次轮回,春天带着希望又向我们走来。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听着那隆隆的春雷,我们又一次与春天相约在三月,相约在这希望的季节。三月,播种收获的季节,放飞理想的时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有关养生之道的阐述,浩如瀚海,这里只就养生保健“三定律”作一介绍。“三戒”: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提醒人们认识到年龄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在少年时期,发育不成熟,切勿早婚。中医历来反对贪色纵欲,主张节欲以养精,藏精而健身。所以“戒之在色”,对“少之时,血气未足者”是大有裨益的。中年时,是气刚任性,好胜善斗的年龄,所以应平心静气,和谐宽容,“戒之在斗”。老年时,体力已经虚弱,不要再竭力追求名誉…  相似文献   

18.
上清派经典中之“法物”约有二义:一是在授受经典、符箓之时,按照科仪之“法规”要求而与神灵订立盟约所需之“盟信法物”;二是以修道“方法”为中心所置办之“法物”。其中“盟信法物”亦称“信物”,根据授受经、符之不同,相应的信物在形状、材料、数量要求上亦各不同,但共同体现了“信以誓心”的思想;修道所需之“法物”则以“法服”“书符材料”为主,其制作方式体现出“数”与“道”相通、“色”与“炁”相应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悠然青色     
很多时候,我是一个读色彩甚于穿色彩的人,觉得在色彩和与之对应的名称问有着既藕断又丝连的关系。譬如栀子飘香的江南气息,神往灭紫根而生的那种浓得人化不开沉得不透气的郁烈,颜色的色度色相于此似乎倒成了背景。突现的是色之感色之情,是醉翁之意不在“色”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子贡作为孔门十哲之一,为人温和谦虚,善于外交和货殖,通于情而达于理。孔子不仅认为子贡是“瑚琏之器”,而且对他的评价是“达”。通过对《论语》和其他文献中有关子贡的记载可以看出,子贡之“达”以“质直好义”为本,其精神面向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即通达时局之变、通达言谈之巧、通达鬻财之机、通达师道之情。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在道德学问、货殖鬻财、政治外交、尊师重道等方面从容务实而又全面发展之人,孔子才给出了“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