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宪法角度思考了取消户口界限的法律依据,根据宪法对我国公民平等权、自由权、人权、受教育权、政治权利和劳动权的规定,提出取消户口界限是合宪的法律行为,为取消户籍界限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本文从宪法时我国公民各项权利保护角度,论述启动宪法解释机制,将迁徙自由默示改为明示;制定<公民迁徙法>,实行法律救济;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保障取消户口界限的实施等具体操作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行宪法颁布已有20多年,宪法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宪法学者对宪法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及其运行机制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宪法适用问题及宪法典公民基本权利问题的研究,成为研究的主要热点。自由迁徙权是否是人应该拥有的基本权利?迁徙自由写进我国宪法距离我们还有多远?本文试图探讨迁徙自由实现的障碍问题,以求教于同仁。迁徙自由也称迁徙权,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说,是指公民在本国境内享有离开原居住地移居异地的自由。有的学者认为,根据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迁徙自由包括国内迁徙自由、国际迁徙自由、居住自由和外侨免受任意…  相似文献   

3.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本应受到宪法的平等保护,中国农民工迁徒自由权被限制本质上就是对农民工的歧视,导致这一政策和事实的出现是宪法的不明确保护和公权力对私权利的非法剥夺;更进一步讲是发达地方政府对不发达地方政府的不平等对待.立法机关要在宪法中明确公民的迁徙自由,政府和社会要创造和谐的环境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中央政府统一落实公民的基本权利,由中央政府财政负责基于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经费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如何处理好法律与自由的关系,尤其是如何处理好刑法与自由的关系,是众所关注的问题.为了切实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联合国颁布了很多保障人权的国际条约.在我国,无论是作为最高法律象征的宪法还是其他基本的法律,对公民所享有的自由都给予了充分的规定.在刑法意义上,对于决定行为人的行为性质具有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我国刑法对政治自由、言论自由、经济自由、人身自由、公民婚姻自由、宗教自由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护及对违反该种自由的惩治.  相似文献   

5.
试析迁徙自由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迁徙自由重新写入宪法无论从公民基本权利的应然角度还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然角度已势在必行。本文从迁徙自由概念的分析入手,探讨了迁徙自由重新入宪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14-120
迁徙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表征。但迁徙权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法律规定,也取决于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民迁徙权得到明确但短暂的法律确认和切实的制度保障,但同时,中国确立并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为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导致了农民迁徙权受限,再加上中苏关系逐步恶化乃至决裂的影响,使得农民迁徙权经历了从短暂实现到逐步受限并最终在事实上完全失去的曲折过程。直至改革开放后,农民迁徙权才逐步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应恢复迁徙自由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1954 年宪法曾明确规定公民的迁徙自由,但由于各种原因,后来的三部宪法均未再规定迁徙自由。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宪法恢复迁徙自由势在必行。作者认为,确认和保障迁徙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既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别,同时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是利大于弊。所以,我国宪法应尽早恢复迁徙自由,并以此为指导思想改革现行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8.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在我国经历了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一定程度的默认的发展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恢复迁徙自由已经势在必行。应该通过宪法确认、改革户籍制度和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来实现我国的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着力于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它秉承了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的精神,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尊重人权原则和保护自由原则,是宪法精神在私权保护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10.
陈果  王新清 《学术界》2008,(1):177-181
现代法治国家的公民基本权利受到国际法和国内法的保障.鉴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可以被暂时地限制或剥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通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建立起以人权保障为目标的刑事司法标准和规范.就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人权保障的内容、特点、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人权保障的法律规范体系以及保障方式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行政立法的正当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立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扩张有其经济、政治、科技等外在原因以及法制发展需要的内在原因。我们无法否定或取消行政立法的存在,但是行政立法确实存在种种弊端,这些弊端是由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我们必须加强对行政立法的监督控制,包括规则控制、程序控制、立法监督和司法监督,促进行政立法权的正当行使。  相似文献   

12.
汪华亮 《兰州学刊》2007,43(10):126-129
从历史上看,合同自由大体上经历了从确立、兴盛、衰落到复兴的过程。合同自由的变迁,蕴涵了深刻的历史背景,并以政治哲学和经济学理论的变迁为其基础。经历了否定之否定以后,合同自由将继续成为合同法上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如无充分且正当的理由,法律不应对合同自由加以限制。即使具备充分且正当的理由,法律也应当以防阻私人强制为目标,以私法性的强制为主要手段,以契约程序为规制重心。  相似文献   

13.
论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民间组织广泛深入民众之中,它们既是公民自治的主体,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地分析、研究民间组织产生发展的规律,如何进行科学的分类,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是需要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许多民主国家的宪法,都将言论自由作为一项重要的公民权利予以保护。在一些国际和地区人权条约中,也制定了细密的表达自由之人权标准。这些规定既是对一种普世价值的认同,也为制度建设,尤其是法律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依据中国现行宪法和其他法律与表达自由有关的规定,阐明了表达自由在中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在人权入宪且中国政府已经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情况下,文章还介绍了表达自由的人权标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前法国移民政策的成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共和同化模式"为特征的法国移民政策获得了极大成功。其主要因素是:法国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公民政治文化,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政治因素;外国移民的"欧洲特点",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人种因素;统一的宗教信仰,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宗教因素;二战后人道主义、人权思想的高扬而形成的宽容、人道、大度的国民心态,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康德先后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和《实践理性批判》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确证自由的实在性。在前者,康德试图通过自由和道德法则的演绎来确证自由的实在性,然而,这种演绎因陷入隐蔽的循环而以失败告终;在后者,康德最终通过理性的事实确证了自由的实在性。  相似文献   

17.
学术自由是否是一个法律概念、一项法定权利,历来是一个问题.在美国法上,学术自由作为大学和教师管理核心学术事务的权利,是一项由最高法院创制的宪法未列举权利.美国早期的学术自由依附于契约权利,体现了一种大学内部政策,即大学管理者在规章制度范围内通过签订契约而赋予教师的自由权.在“学术自由第一案”——Sweezy案——中,最高法院援引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的言论自由权,将学术自由提升为一项值得宪法保护的价值,并指出其基本内涵是自主决定“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谁被教”;在Keyishian判决中,法院迸一步明确学术自由是“第一修正案的特殊关注”,将其纳入了宪法权利话语体系之中.至Grutter判决,最高法院肯定了在高等教育领域,学术自由是一项独立的、未列举的宪法权利,并可先于其他宪法权利受到保护.相应地,对大学学术性事务的决定,法院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给予尊重;尊重的程度,取决于决定是由什么样的主体做出的、需多大程度的学术技能、意识形态中立与否以及是否危害到了别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论暴力私力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永军 《社会科学》2006,(6):125-131
暴力私力救济具有野蛮性和落后性,是一种带有反社会倾向的行为,常威胁到人类的和平与秩序,危及公民的安全与自由。在政治社会中暴力私力救济的实施,除非获得国家法律的明确授权,否则即为非法。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康德及黑格尔诸人先后对合法暴力私力救济进行过探索,在当今,自卫(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实施暴力私力救济唯一正当性的事由。为了摆脱当前中国违法暴力私力救济泛滥的局面,应从多方面着手其防御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论权利意识与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  吕世伦 《北方论丛》2004,1(1):120-123
法治的核心是实现公民的权利,国家权力必须认真对待权利.公民是否普遍具有权利意识,执法人员是否普遍具有权利意识和能否文明执法,对法治的实现有重要影响.公民必须具有权利意识才能实现和捍卫自己的权利,现代法治社会的执法者必须具有权利意识才能为公民的权利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20.
魏月  程彪 《北方论丛》2016,(6):156-159
探讨近代自然法理论和黑格尔法权思想的关系时,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后者对前者的批判,本文则尝试换一个角度谈谈二者的承继关系。黑格尔将自由意志的理念规定为实现社会生活与政治结构中理性法则的存在论起点,这是深受近代自然法理论影响的结果,这一影响突显于近代自然法对黑格尔的三个启示:霍布斯认为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中无法彻底施行,我们要贯彻自然法就要把自然权利的世界转变为市民法的世界,这启示黑格尔关注自然状态的否定作用;卢梭提出通过普遍意志为社会生活与政治制度的奠定基础,在普遍意志之上建立一个新的自然法,这启示黑格尔思考用新的自然法来保障现实社会的自由;康德提出通过个体的理性自由意志构建合理的社会生活和政治体制,这启示黑格尔把自由的理性法则归之于意志,并且采用自由的理性法则来显示权利或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