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各时期的民族融合,在各朝代的诗歌史上也有所体现,《诗经》就有不少诗作反映了周族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在当时的诗歌中也有所反映,唐诗涉及的民族文化领域更是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2.
<正>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民族融合的伟大时代。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及社会生活诸方面,无不渗透着民族融合的内容。因此,民族融合的问题,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关键,对于北朝史的研究,尤具典型意义。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历程,以北魏分裂为界,划为前期和后期。对于北朝前期民族融合情况,研究者颇多,论述亦甚精详,以至于人们一提到北朝的民族融合,就往往将它与北朝前期拓跋珪、拓跋焘、元宏等人的活动加以联系,划上等号。历观研究北朝民族融合情况的论著,都有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民族迁徙的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民族迁徙的特点及影响·伍晓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在经过秦汉400多年统一之后出现的又一次动荡、战乱和分裂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社会人口大量频繁地迁徙,而迁徙的主要和基本的形式是民族迁徙。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民族迁徙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迁...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如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时期一样,低男人一等,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但作为历史研究来说,仅仅作这样抽象的认识,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欲真实、准确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社会境况,必须从婚姻、家庭、社会活动等方面,具体考察其实际的生活情形。而客观、真实地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对于魏晋南北朝史及整个中国古代妇女史的研究,又有着重要意义。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婚姻、家庭状况研究 在男权社会中,婚姻是妇女生活的最重要内容,家庭则是其活动的最重要空间。因此,要了…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中原地区的汉族纷纷南迁,在各民族大迁徙过程中形成了杂居共处的局面。改变了各民族传统的分布格局和经济生活。在长期的交融过程中,北方形成了以异源同流为民族融合特点的民族发展格局,南方则形成了以同源异流、异源同流为民族融合特点的民族发展格局。在各民族文化的碰撞、交融过程中,汉族进一步发展壮大,汉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为隋唐时期更高层次的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内地和北方甚至西域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220至58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上河中.中原地区政权更迭频繁,一个个王朝就像走马灯似地一掠而过。这一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各地诸民族之间的大融合,不仅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的女工商业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洪良  周海燕 《学术论坛》2006,(11):178-180
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有女子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实例,其中有的还获得较显著的成功。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分析,可以从新的角度认识当时的经济生活场景和社会文化风貌。而当时妇女的地位以及社会性别关系的若干情状也可以得到新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宗教政策的全面剖析─—李刚《魏晋南北朝宗教政策研究》张泽洪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变乱时期。因其战乱频仍、人生无常的世况,影响中国社会的佛道二教,在此历史阶段迅速传播、发展,渗透进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之中。因此,宗教文化的兴盛是魏晋南北...  相似文献   

9.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族融合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引人瞩目的;它不仅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而且各族的融合也并非一律的汉化,而是曲折、复杂的。下面我们将北方各族融合的概况,先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16~17日,由《新疆通史》编委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疆学术研讨会暨《新疆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审稿工作会议",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1.
南北尚书制度是太武帝统一北方后,为适应新的统治需要由南北大人制转化而来.南北尚书职权广泛、 位高任重,是北魏前期最重要的职官制度之一.南北尚书曹不是胡汉分治机构,分置南、 北二部尚书体现了北魏对国内两大异质文化生态区域的重视.太和年间,随着北魏由二元型政治体制向封建国家转型的完成,南北尚书制度失去了存在意义,于是在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的官制改革中被罢废.  相似文献   

12.
胡适,作为一名忧心国家命运的爱国学,他不满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主张建立“好人政府”,实行“联省自治”,以维系国家的统一,消除军闯的混战,促进国内的和平;作为一个改良主义,他所主张的“好人政府”成为服务于北洋军阀的工具,他所鼓吹的“联省自治”也成为军阀割据的借口。他只求改善,不求推翻,最终决定了他与北洋军阀的关系:抑闯不成反拥阀。  相似文献   

13.
来新夏 《学术界》2001,(5):249-253
我虽是历史专业出身 ,但在读大学时对北洋军阀史却了解很少 ,仅仅只在课余读过一本丁文江所写的《民国军事近纪》 ,约略知道一点袁世凯北洋军和直皖奉三系军阀的情况而已。 1949年 9月 ,我结束了在华北大学的政治学习后 ,被分配到由该校副校长范文澜教授主持的历史研究室 ,当一名研究生。研究室分通史和近代史两个方向 ,我被指定到近代史方向。我除了在范老直接指导和荣孟源老师具体组织和主持下 ,写过一篇为纪念太平天国起义百周年的文章外 ,主要工作是对入城后从一些北洋军阀人物家中和某些单位收缴移送来的藏档进行清理和分类。这批档案…  相似文献   

14.
萨满教的英雄崇拜与北方民族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刚 《社会科学》2007,(12):149-157
回顾中国历史:鲜卑建魏、契丹建辽、女真建金、蒙古建元、满洲建清,这5个入主中原的王朝立国约800年,对中国及亚洲都发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而这5个民族都是信仰萨满教的北方民族。一个民族的兴起有其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因素,而文化是其底蕴,这些民族文化的最终核心是萨满教,从萨满教的英雄崇拜,可以揭示这些英雄民族勃兴的部分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与南朝相比,北朝谱牒非常发达。北朝谱牒既是政府选官的重要依据,又是门第婚姻的凭据,同时它还具有收族作用。中古谱牒所记世系比宋元家谱要远,但两者之间的关键区别并不是维修原则,而是是否与政府选官相关。  相似文献   

16.
萨满教与北方少数民族占卜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音 《西域研究》2001,(2):93-95
本文认为萨满教和北方少数民族占卜文化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在古代,占卜术往往被掌握在萨满手里.残留至今的萨满教遗俗中占卜所占比率仍然不低.萨满在举行治病仪式前或在治病仪式过程中常用占卜吉凶的方式来查寻病源体.用占卜手段来预知事物的前因后果的萨满是一种预言者型萨满.这类萨满掌握了古老的原始"预测学"知识,尽管其中有许多迷信成分,但也有一定的民间科学成分.  相似文献   

17.
北宋前期,西夏的崛起迫使宋廷不得不改变对吐蕃的政策,宋廷积极招抚吐蕃,试图实施联蕃制夏策略,从而争取宋夏对峙中的主动权.在军事、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北宋对吐蕃采取了综合经制的招抚政策,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受宋、夏、蕃三者错综复杂的争夺形势的影响,同时受限于宋王朝招抚政策所具有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宋蕃之间的合作是脆弱与短暂的.  相似文献   

18.
北宋后南北词坛互动关系之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以后 ,词学的发展形成了建立在地理文化意义上的南宗与北宗两大体派 ;但由于南北两朝文化上的统一性———即同属于汉文化体系、词人的相互交往及词作的越境传播等原因 ,又造成了南北词坛相互交流、相互融通和相互牵动的关系 ,形成了南北宗分而不离的格局。以往的词学研究 ,无视北方金元词坛“半壁江山”的存在 ,从而使对 12 - 13世纪间词文学发展的描述失去了全面、客观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北魏太和十六年,孝文帝开始爵位改革,并实行实封爵制.北魏孝文帝为实封爵规定了明确的品级序列.这一品级序列以王爵为最高爵位,并包括不同品级的开国爵.在后《职员令》制定前,实封爵与虚封爵有各自的品级序列,但与国家的职官体系没有联系.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后《职员令》制定后,将实封爵与虚封爵(散爵)的级别相互交错编制一起,构成新的特殊品级序列,并将这一爵位品级序列融入职官品级体系中,因而形成了官、爵一体化体制.但国家在爵位的封授上,只能依据实封爵本身的品级序列,因此,实封爵的等级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20.
北约东扩与北大西洋关系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学术探索》2004,(6):80-83
冷战后北约东扩的不断推进并不意味着北大西洋关系的团结与稳定。在北约东扩过程中 ,北约欧洲化与全球化、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矛盾将使大西洋两岸的矛盾与分歧更加突出。大西洋两岸矛盾与分歧的实质是权力分配失衡以及外在威胁的消失 ,在这一背景下 ,重新思考北大西洋关系的未来走向显得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