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从社会有机体理论出发揭示社会发展是各种要素交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野阐述社会发展是人类全面生产构成的系统整体,从主客体相统一的高度论证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个内在的统一整体,不仅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且全面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本质。基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应以人为本,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坚持整体推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身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处于后现代背景下的中国在21世纪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本质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既要重视经济增长,又要不忽视人的生产和环境的生产,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和高度文明基础上的,它的支撑力与传统发展模式简单地依靠自然资源和动力的支撑完全不同.因此,中国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由传统的"经济理性人"向现代的"社会理性人"的转变势在必行,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即改变陈旧观念,弘扬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精神;确立人文目标,在具体的行为上塑造"社会理性人";加强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及规章制度.如果在这些方面都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那么"社会理性人"的塑造也必将成功,而且一个文明生产、文明经营、文明生活、文明消费、文明娱乐、文明活动的人文社会也必将会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试图对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起点。在长期从事实地研究基础上,站在经济学、历史学、环境学、生态学和文化人类学的高度,运用社会学独特视角和大量经验性材料,重新审视人类发展历程,探讨以智力资源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生态统一为核心的新发展理论。并界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诸因素中,论证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可持续发展,在终极意义上可归结为资源的物质变换。寻求同短缺资源与过剩人口矛盾加剧相适应的适度消费模式。人口与环境是总体可持续发展前提,可持续发展由环境问题而生。力图以全新战略,重组工业文明。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基础。分析总体人口与生活资料增长、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及其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可持续发展。从社会关系大分化角度把握市场经济,完善社会运行机制缩短社会转型期“阵痛”,培育社会文明因素。注重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文化力的生长和人文价值的重塑,把全面进步和国民全面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最终价值取向。分析市场经济给消除贫困带来的利弊,思考有效地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计划,协调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关系。解剖影响农业粮食保障及乡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人口压力问题,为人口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这两个问题互为前提和基础。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经济就越能持续发展,而社会经济越持续发展,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两者都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犤1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制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时,必须把人口、资源及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努力开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振武 《人文杂志》2001,(3):136-138
可持续战略理论是人类在20世纪末期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和文明观,是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和寻求自身发展道路的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推行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认知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在认知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匹配和协调,就是人的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是真正人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实现.而全面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根据,就是自然生态平衡规律以及这一规律在社会的延续所展现的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一种追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在推进现代文明发展的进程中,积极建立生态文明,全面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确保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底蕴——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突出了新时期发展的特点,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强调了发展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性.从哲学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是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理论典范.  相似文献   

9.
韩民青 《学术研究》2002,3(6):100-108
江泽民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分析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中共同关心的问题,阐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本质与最终决定力量、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与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促进人和自然协调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坚持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过程等观点,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存和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新概念和新战略的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分析国情省情的基础上,云南省要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必须确立和实施环境优先、生态立省,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成为包括生态相对独立领域在内的"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1.
现代工业文明取得巨大进展,同时也带来严重问题,诸如环境污染、人的意义危机等.针对"现代病",谋求经济增长、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三者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趋势,而中国先哲的"和谐"中道"观、"绿色意识"、共济式人伦观,可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是人类对自工业文明以来的现代化道路深刻反思的产物。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包含了经济、人口、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内容。并且,作为“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惟一出路”,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面对同一个地球和同一个世界,可持续发展观已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在经济、哲学、生态学、人口学等众多领域里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我们国家和政府,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实现的目标和发展方式。在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地方综合年鉴不仅应当充分展示地方为此作出的努力、现阶段成就和发展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论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从多方面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他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梦高度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当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理想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的蕴涵。中国梦是理想与现实、共性与个性、世情与国情、静态与动态、合力与张力、求同与存异、刚性和柔性、国富和民福的统一,它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可纵向从过去、现在、未来,横向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构建由强盛中国梦、法治中国梦、文明中国梦、和谐中国梦、美丽中国梦与幸福中国梦组成的"5+1"立体结构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系统探索有效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并构建保障系统,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对自然、经济与社会关系长期反思得出的结论。它作为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发展新概念,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的发展”①。这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持续发展观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对现代人和未来人需要的持续满足,达到现代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二是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种发展观包含了子孙后…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以新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而作出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战略。这是一种创新的发展观,它拓展了我们对发展的理解视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和环境( 自然) 的关系,人和环境的矛盾实际上是人类对环境价值取向、开发强度是否符合自然规律、超越环境负担的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和环境的和谐。要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尤其需要一系列的全面创新,如观念创新、环境创新、经济创新、社会创新、人的创新,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试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世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这表明我党对自身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然会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充分发展;促进人、自然和社会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人类社会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创建支持可持续发展理论.我们提出的支持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需要教育的有力支持,而且,在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中,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支持系统.要想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支持系统,使教育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大业提供强有力支持,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功能、教育发展、教育属性、教育观念和教育过程等事关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取向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急需解决的历史性重要课题。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不能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当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也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界、经济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基础上,使整个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发展的理论。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于我国正确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重大的…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的价值眷注: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文明本以实现人的解放为价值归宿,但现实却是人在工业社会中的迷失和异化,在当代表现为人类面临着自己酿成的巨大的生态危机.回顾工业文明的进程,其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支柱在张扬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断绝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满足了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否定了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生态文明作为解救工业文明的一条必由之路,以其时"天人调谐"的信仰代替了人类中心主义,以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现否定了片面的经济增长现,以人的全面发展纠正了人的"单向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