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科学发展观与人的现代化的内涵的论述,指出科学发展观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人的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人的现代化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障。人的现代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要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人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2.
詹一虹  肖萍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5(1):229-231
当下,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的急速发展与繁荣,是以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社会道德观念的日益淡薄、人的发展的片面化与物化为巨大代价的。这种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必然要被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所取代,科学的发展应该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发展,是人、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一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国上下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如何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要对不健康的消费文化、消费心理进行反思、批判,合理地节制人们的消费欲望,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中国的现实是:一方面是资源总体贫乏且分布不均、贫富差距在加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在加剧;另一方面,追求奢侈生活之风愈演愈盛,中国已成为世界高档消费品的大国,“不求最好、只求最贵”成了一些人的口号,坐名车、穿…  相似文献   

4.
论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的社会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深化和发展,是人的社会本质的进一步完善.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的历史推进,它依赖更高的社会环境条件和个人主体条件.人的现代化源于人和社会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它具有更明显的能动性特征."现代人"优于一般"社会人",它能有效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有着一个逐步丰富和深化的发展过程,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线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当代形态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论断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坚持与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海 《东岳论丛》2004,25(1):165-169
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都是关于人的学说,不少人对其关系不很清楚,常混为一谈。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该肯定它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一致的,即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发展,故许多主张相同;但二者又有着历史的、质的区别,一个侧重于人的现实发展,一个侧重于人的彻底解放。在当代,从发展的目的来说,二者互为前提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杨庆毓 《学术探索》2003,46(11):10-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历史责任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点的准确把握。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学习、借鉴西方人的现代化理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时代内容与中国特色,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丰富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8.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统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卫 《社会科学家》2007,42(1):9-12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互为前提和基础。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离开了人的现代化就谈不上社会的现代化;而没有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的现代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就是说,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应协调统一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视角解读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发展,思考人的全面发展新思路,这对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展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问题,而人的问题则是发展问题的核心指向。科学发展观关注的"人"是具体的人、有着全面需求的人,是包括了当前与未来视域中的、作为绝大多数的"人"。这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唯物的基本性质与辩证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主要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对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全面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新情况与新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信念,同时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全面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后,在党的各种文件中提得最多的就是科学发展观。实际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古人追求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科学发展观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扬弃"。因此,对科学发展观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关系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梳理,有利于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在反思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国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凝聚着改革开放的新共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意味着改革开放已经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对改革的目标和路径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找到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性探索的新模式。无论在工业化道路上,还是在发展的逻辑、整体目标上,科学发展观都是对西方的经典现代性模式和新自由主义模式的超越和替代。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刻,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刻理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不断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民主体思想则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对人民主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和践行人民主体思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和方法从社会总体性、实践总体性、方法总体性和人的总体性四个方面从整体上规定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特征;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性要求和特征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想和方法。二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共同实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和生态良好的系统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是认识主体,也是实践主体,以人为本既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能动反映,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进步的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客观对象,对客观对象进行有效的分解与组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认识目的的新对象,发展的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反过来也给人们带来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广阔空间,高度稳定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公共政策调整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和修正,在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公共政策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对传统发展观指导下制定和实施的公共政策进行调整和创新,形成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以公共利益协调为本质特征、以目标可持续性为基本要求的新的公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着力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动力机制、实践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对持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构建动力机制应该以符合科学发展理念的内在动力机制和体现科学发展目的的外在动力机制为基础,形成学习实践活动的强大推动力;构建实践机制应该以实现科学发展目标的开拓性实践机制和展示科学发展要义的跨越式实践机制为着眼点,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发展的动力;构建监督考核机制应该以保障科学发展进程的制度化监督体系和检验科学发展成就的标准化考核体系为落脚点,使学习实践活动获得坚强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要实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