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及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部门之间劳动力流动机制的考察,阐述了我国城市就业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文章认为,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企业和政府采取各种“买断”方式结清与职工之间尚残存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实现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就业体制转换的关键。政府反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应建立在设计与上述目标相一致的制度安排上,而不是急于追求劳动力市场形式上的统一。在劳动力存在制度性差异的现实约束下,政府在宏观调控上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无疑会降低就业体制转换过程的交易成本,这同时也是中国渐进式改革模式中所蕴涵的一个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2.
改革前,推行重工业优先的传统发展战略,导致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分离,使我国农村劳动力无法随着国家工业化的进展向具有较高生产率的产业部门自由流动,形成大量过剩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在城市工业部门中,由于推行低收入,广就业的就业政策,使国有企业中存在大量冗员,形成了严重的隐蔽性失业。改革后,由于城乡隔离的松动和资源配置方式由指令性计划向市场机制的过渡,传统体制中形成的城乡隐性失业日益显性化。这是体制转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从长期看,只有实现市场导向的城乡改革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从根本上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转型经济中的隐性失业和就业制度变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就业双轨制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三元模式,是转轨期间中国就业制度的基本型态.在这种基本制度型态中,劳动者的理性选择行为,对于不同的劳动者是不一样的.由于双轨制所导致的享有体制利益的城市劳动力滞留在原有的体制内,就造成了就业制度的全面市场化与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无法形成.因此,低效率的企业制度和隐性失业将被迫存续下去.  相似文献   

4.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首选目标.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时期,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体制转轨失业显性、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派生等是我国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突显的主要成因.政策支持与市场就业并轨、人力资源开发、发展经济是再就业的现实选择.再就业是市场经济下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葛金田 《东岳论丛》2004,25(2):80-83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滞后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矛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 ;要彻底清除限制农民工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歧视性政策和规定 ,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同失业率一样 ,劳动参与率也是反映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失业严重的情况下 ,那些年龄偏大、教育水平偏低的劳动者 ,因长期找不到工作而丧失信心 ,退出劳动力市场 ;同时 ,本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生劳动力可能推迟或放弃寻找工作。这种劳动参与率的降低造成一种隐蔽性失业现象。本文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和五个城市的调查数据 ,展示了近年来 ,在下岗和失业现象日益严峻化的同时 ,劳动参与率的下降趋势 ,并揭示了城镇失业率与劳动参与率之间的关系 ,表明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是失业的结果。通过建立两个计量经济学模型 ,对影响劳动者处于就业、失业或退出劳动力市场等三种状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相关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就业政策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历经了多次调整,总体上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在计划体制下,中国实行农村自然就业和城镇统包统配就业相结合,以城乡存在大量隐性失业为代价实现了名义上的全面就业,维持了低效率的动态均衡;在市场体制下,中国致力于建立起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竞争就业机制,让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逐渐起到决定性作用,并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作用,在更加积极就业措施的推动下走向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在就业政策转向过程中,虽仍与经济政策保持高度联结性,但社会政策的属性正在得到逐步强化,最终服务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就业保障的难点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当前呈现的新特点是 :供需矛盾突出 ,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素质要求 ;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因失业而导致的贫困、疾病、离婚、犯罪等不良影响波及社会其他方面。对此 ,政府应有所作为 ,必须确定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既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原则 ,又要强化对就业的政策调控。确定“就业优先”战略 ,制定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人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都要充分考虑“就业优先” ;建立统一公平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并在“市场失灵”之时实施必要的政府干预 ;完善劳动法律体系 ,调整劳动标准以促进就业 ,制定竞争规则 ,进行就业市场的监督检查 ;强化政府对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指导作用 ,提高劳动者素质以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 ;近年 ,要着力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并特别关注其中的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可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如减免税费、开发公益岗位、使用财政资金直接扶持等促进其就业 ;同时 ,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和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必然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两种体制并存的局面。与此相联系,必然形成带有歧视性的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与体制外劳动力市场并存的局面。虽然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价格是属于微观经济,但却会反作用于宏观经济,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体制转轨、结构转型期,由于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结构性失业非常突出.解决结构性失业有赖于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劳动者新的劳动技能的形成,而劳动力无论是从传统产业转入新兴产业还是新就业于传统或新兴产业,都存在适应能力的问题,只有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才能缓解结构性失业现象.  相似文献   

11.
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曾坚持这样一个“定论”:失业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首先在于实现“充分就业”。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内劳动力隐性失业正是我国不惜牺牲效率来维持高就业政策长期衍化的结果,是我国过去劳动力就业政策和人口政策的总沉淀和总爆发。国内劳动力隐性失业表现为总量过剩的“在职失业”。究其原因在于企业中长期推行用工和工资上的双重固定制,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铁饭碗”和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失业现象。在我国,失业主要有经济运行中的失业和体制改革中的失业两种类型。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城镇富余职工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迫切需要转移、结构性失业突出、扩大就业与提高效率间存在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是: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充分就业;发展经济增加就业量;发展第三产业;尽快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劳务输出等。  相似文献   

13.
一、区域人力政策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力政策(Laborpolicy),是一种旨在改善劳动力市场结构,以减少失业的政策,它又称为就业政策(Employmentpolicy)。该政策最早是由新古典综合派(Newclassicalschool)提出来的。“区域人力资本与劳动力迁移政策,旨在通过限制或鼓励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山东省结构性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山东省的劳动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长期存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就业的制约作用也日益突出,既导致了城市就业量的减少,遏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极大的制约了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不断加剧结构性失业的危机。通过对山东省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认为应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构建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视野和政府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虹 《天府新论》2005,(6):69-70
国家就业政策应该对劳动力市场上的所有合法求职者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解决失业问题,并非消除失业现象,而是通过发展经济开发就业岗位,通过职业培训提高求职者的素质和技能,把失业人员的数量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同时,通过实施失业保险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劳动者给予帮助,把失业造成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女性择业意识议江虹如果说,在我国劳动力市场整体上供大于求、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的社会环境中,妇女就业多年来已经成为引人瞩目的难点问题的话,那么,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今天,在传统的固定工制度已经废除、全员劳动合同制度正在推行的今天,妇女就业难...  相似文献   

17.
一、体制型失业的历史成因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理论 ,部分劳动力在就业与失业之间变换角色 ,是市场经济运转的正常经济现象 ,当劳动力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之间产生矛盾时 ,失业问题必然发生。然而 ,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的制度框架里 ,失业具有不同的内涵 ,当前中国最为紧迫的、也是人们谈论最多的、同“下岗”这个词联系起来的失业 ,是公有制经济内部的“隐性失业”在转制过程中显性化造成的失业 ,我们称其为体制型失业。体制型失业在西方经济中是不存在的 ,它是原计划经济国家在转型期间特有的现象。中国大…  相似文献   

18.
劳动就业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后,就业政策如何明确方向,转变职能,调整部署,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建立起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新型就业机制?本文透过茂名市当前就业形势与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分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当前茂名市的就业形势与劳动力市场建设状况从总体上看,近年来,茂名市的就业局势比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市场分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是对于劳动力市场非完全竞争的另一种表述。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是在“单位制”变革的背景下形成的,在宏观上表现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与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其中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与体制外劳动力市场又分别存在着二元分割,因此呈现出双重二元分割的状态。劳动力市场的双重二元分割在现实当中表现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独特的就业模式和收入分配模式。这种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状态会随着“单位制”持续变革发生动态的调整和演变,其目标取向是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灵活就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灵活就业在中国诞生,同时,乡镇中小企业发展及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加速了灵活就业的发展。90年代,大规模的下岗促使各地政府出台了各种促进就业的政策。中国灵活就业有助于解决城市居民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缓解城市贫困,同时灵活就业机制顺应了市场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劳动力市场中劳资供需双方均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