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英语和汉语共有的九种基本色彩中,"白"与"黑"是不同于其他七种色彩词(红、绿、黄、蓝、褐、紫、灰)的两个无彩词。这两个词的词义在两种语言中表现出共性和个性特征。本文试从共性和个性角度对它们的词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助于理解两种语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2.
范围副词“光”“净”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中,"光"和"净"是两个比较常用且意义、用法都很相近的词,同时这两个词的区别也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较容易遇到的问题,需要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东乡语里有"■"一词其义为"鸽子",中古蒙古语里有"kkriɡen"一词其义为"鹁鸽"。我们从词义和语音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以后,这两个词不仅语义上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语音上有严格对应。因此我们认为东乡语"■"一词的中古原形就是中古蒙古语的"kkriɡen"一词。  相似文献   

4.
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使用了大量的俗语词。这些俗语词或选自不同时代的作品,或源于不同地域的作者,因而作品也就包含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语言成分,其来源与成分相当复杂。过去有学者往往一概将其视作吴语,这是不正确的。此文考释了作品中的十个俗语词,供汉语词汇史研究者和拟话本小说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解并阐释了“斤”“舍”两个字义序列。“斤”的语源意义是小,其字本义是斧之小者((?)了):“舍”的词本义是放下,其字本义是发布。这两个字的字本义都是词的引申义,而不是词本义或语源泉意义。由是观之,一概以字形为依据,一概以字本义为词的初义,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方法论错误。  相似文献   

6.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源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词为"诗余"之论,二是词为"倚声"之论,三是词为"诗余"与"倚声"相结合之论。在第一个维面,其主要包括三条线索:一是从总体上阐说词源于诗体,二是分论词源于风骚之体,三是分论词源于唐人近体诗;在第二个维面,其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侧重从音调渊承上论说词源于乐府之体,二是侧重从体制渊承上论说词源于乐府之体。上述几个维面,共构出了我国古典词源论的主体空间。  相似文献   

7.
"极其"和"极为"是现代汉语的高频词语,文章主要从历时语法的角度,研究两词的演化机制和成词过程。两词趋同中和的动因大致有三个方面:语义积淀、相互类推和语用分化。  相似文献   

8.
介词"自"、"从"、"打"在形式和意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共时平面的不同需要通过历时层面的考察来探究原因。这三个词的使用反映了汉语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三者有其各自的语法化路径。语法化动因主要是认知和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9.
汉语是有魔力的语言,它会不断地从其他语言中汲取新的词汇,下面这两个词你都了解吗?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第10期《语文建设》的《“无须”和“无需”》主张胡须的“须”和遇雨止需不进的“需”是同源字,另一篇文章《说与》又主张有缺口环形玉的“”和器皿有缺口的“缺”是通假字。可是,考之于两对词的语源义,却发现前者的“胡须”义和遇雨不能前进的“止需”义,意义上并无联系,是典型的通假字,而后者两个字都有“有缺口”这一共同义素,是典型的同源词,这两篇文章恰恰把这两种文字现象的关系弄颠倒了。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入"字条目,总体上处理得不成功。"入"除了作文言词使用外,在现代汉语中,根本没有充当词的资格,可是该词典将其前面两个义项都当作词解释。在现实中,公众对相关词的确认,还存在词意识误区。  相似文献   

12.
“辛派词人”是词史上一个重要流派.此流派称谓从最早的稼轩词风格指称“稼轩体”、“辛体”、“稼轩风”.到之后的“苏辛派”、“辛派”、“辛派词人”,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趋势。从指称的变化过程看.它一方面反映出由辛弃疾所开创的这一独特词风渐被同时代人及后人认可.并在创作上体现出有意的推崇和仿效,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这一领域已愈来愈多地得到词学家的关注并在研究上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的“度”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共同富裕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层次的范畴与平均主义以及两极分化是有质上区别的.社会财富的总量”和“个量”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必须使个人收入差距保持在“度”的范围内,“平均主义”和“收入过分悬殊”是影响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两个节点.只有突破这两个节点,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的“总量”和“个量”目标.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对实现共同富裕有严重的消极影响,但尊重和保护适度的差距是需要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它与共同富裕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4.
《金陵瞭望》2007,(16):47-48
“谋发展”、“反腐败”,2007年,在南京打响总体全面达小康冲刺发令枪后,这两个词显得更加关键和突出。本期圆桌论坛走进栖霞,就该问题邀请相关人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如今,再没有比“朋友”一词更为泛滥的,到处可以听得见:这是我朋友!请我朋友帮忙,没问题!有事找我朋友去……“朋友”这个词使用频率大概是最多的,如同打开瓶盖儿冒出香槟酒的泡沫,可以喷吐个不停。似乎真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湖遍地是朋友。  相似文献   

16.
各民族语言中一般都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颜色词,这些词除了表达自然界中的色彩外,还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红”与“黑”是汉俄语中两个意义比较丰富的颜色词,他们的文化意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别。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红”与“黑”文化意义的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17.
梅村词在清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一再被推为本朝词家之“冠冕”.吴伟业具有由“诗史”观延伸而来的自觉的“词史”意识.其“词史”观及梅村词对清代“词史”观的确立发展及后世“词史”创作具有开山之功和重要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明末清初词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柳永不仅是词史上的大家,而且是曲史上的先导,被后人尊称“曲祖”,这反映了词、曲前后承续的历史关系。宋人批评柳永,多强调批评柳词之“俗”,这在客观上预示着或证明着柳词对后世曲体文学将产生重要影响。其后果然如此,故明末清初的李渔明确指出柳永“堪称曲祖”。而后清人批评柳永,多支持赞同这一“曲祖”的说法,在当时学界的批评证说中,柳永“曲祖”的地位逐渐得以确认。柳词创作与元曲创作多有其同似性,主要表现在创作路径、文体特征、文学的接受与传播三个方面。柳永“曲祖”说,其来有自,其来有据,值得当代学界对其多予以探讨、支持与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杨铁夫的《梦窗词全集笺释》中,有"留""补""不缕述"这三个出现频率较大、较有代表性的词学判断。杨氏提出的"留""补""不缕述"等判断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将三个判断关联起来恰好能反应出梦窗词章法的特征与魅力,显示出梦窗词章法的严谨,同时也是对梦窗词研究中曾经流行的"意识流"说的一种校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词学"趣"范畴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趣"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趣"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趣"在北宋前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发展到清代,成为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古典词学对"趣"的阐说集中在清代,其内容主要体现为对词趣审美内涵、特征、形态、生成与创造等方面的论析。上述两个维面,将"趣"作为古典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