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西欧早期的城市及其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起源息息相关,本文从城市市民阶级出现、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促使西欧议会制度初步形成等角度,探讨城市的发展对资本主义产生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2.
何平立 《江淮论坛》2006,1(6):71-76
欧洲中世纪城市自治法权和市民法治理念,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城市运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突破了封建统治特权的桎梏,而且开拓了市民阶级从卑微地位上升为新资产阶级的道路,奠定了近代社会平等、自由的精神和民主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3.
聂鑫  王鑫 《理论界》2008,23(3):86-87
现代民主政治的生成主要得益于中世纪的城市运动与市民阶级的形成以及市民阶级对王权的限制,这个过程不仅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氛围,培养了人们的公民品格与自主管理城市的能力,同时也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市场经济直接催生了现代民主政治,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即平等与自由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4.
朱伦先生在《民族共治论》 (载《中国社会科学》 2 0 0 1年第 4期 )中提出了许多创见 ,给人以启迪 ,但文中关于西欧近代政治发展史的有关议论 ,多有可商量处。现择其要者讨论如下 :第一 ,朱先生说 :“人类社会的阶级政治 ,自近代以来经历了由专制、自治到共和共治的发展历程”。不去说近代以来的世界政治史 ,且以朱先生关注的西欧为例 ,无论西欧的国别史还是世界通史中有关近代西欧政治发展的部分 ,读者从中读到的是 :先有城市自治运动 ,后有君主专制主义。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大致在 1 1世纪。 1 3— 1 5世纪是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活跃时期。…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革命在后现代城市社会产生了一些形势上的变化,发展为城市革命。城市革命以城市为社会变革的地理空间;以城市市民和普通劳动者为主体;以谋求城市权利、发展城市运动调整阶级革命任务;以城市共同体替代主权国家重塑市民身份;以城市日常生活与文明革命变革阶级意识,使无产阶级革命从统一的、齐次的、大规模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拓展到小范围的、个体的、多元的文化变革和日常生活变革,是政治解放和生活解放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西欧多元政治的形成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西欧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使西欧中世纪自一开始就未能建立起东方式的一元化政治制度,而是形成了多种政治势力相互制约的多元化政治制度。随着封建文明的发展,西欧多元政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多种封建势力相互制约的领主政治;国王与议会代表进行联合专政的等级君主制政治;建立在双重阶级基础、双重经济基础上的君主专制政治。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学术界,政治文化正在经历从“阶级政治”的文化向“新政治”文化的转变。新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社会和财政问题、市场和社会个人主义、福利国家政策、市民参与、等级制政治组织的式微、阶级和传统政党政治的瓦解、公民力量、平民主义领袖、市民参与和社会资本的兴起、城市娱乐、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和旅游等。克拉克主编的《新政治文化》一书对这种变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值得我们研究政治文化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市民—公民”、“城堡—城市公社—国家”等三组概念的词源学考察,揭示了西方学者的两种不同的市民社会观念和对市民社会的两种不同的理解趋势,分析了二者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亦即现代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邦或以城市为文明中心的政治国家,以及人们关于它的观念和思想;中世纪末叶以来在西欧涌现出来的自治的城市公社,它在后来的发展,以及人们关于它的观念和思想。作者认为,17、18世纪以来在一些西欧国家产生的现代市民社会实际上可以看作这两种传统的汇合,它既是一个“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又是一个“国家公民”的社会,这一社会在西方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揭示了资本主义民主虚伪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也多次批判了早期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但在现实社会中却呈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平等与政治上民主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剥削关系形成了一种权力关系,这种特定的经济形式下所决定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关系与资本主义所宣称的政治平等并行不悖。而且,这种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通过民主制的意识形态机器不断强化,使社会主体扮演着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形成的结构性权力压迫,列宁的阶级理论对于整合社会不同抗争群体,戳穿资本主义民主幻象,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形成主要是由经济决定的,但现代社会,阶级形成和分化虽然仍然是经济现象,是在经济领域里进行的,但它离不开政治权力的介入,政治因素同经济因素的结合能更好地作出解释。阶级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过自我调整,阶级斗争日益趋于缓和,一些国家的资方、工人协商谈判形成制度,马克思的通过阶级斗争取得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在西方国家不能得到证实,还需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奥运会基本上是随着希腊城邦制度同步诞生、发展、兴盛和衰亡的,而希腊城邦制度中所具有的人人平等的公民权利为这种竞技性的体育运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政治环境.与之不同的是,从横向的对比来看,在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等"四大文明古国"中,既未出现过希腊式的民主政治,也未曾有过"公民""平等"之类的政治观念,其君主专制政体所带来的"等级制度"或"种姓制度"在客观上不利于平等竞争的竞技运动,因而也就不可能孕育出奥林匹克运动.从纵向的发展来看,在希腊城邦制度建立之前,由于克里特、迈锡尼王朝推行着类似于东方的集权统治和等级制度,因而未曾孕育出奥林匹克运动;在希腊城邦制度消亡之后,由于罗马帝国抛弃了希腊的民主制度,否定了"公民""平等"之类的政治观念,又使得延续了上千年的奥林匹克运动戛然而止、销声匿迹;到了近代,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西方的确立,平等观念再次深入人心,终于又使得奥林匹克运动重焕新生.如此说来,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的赛事,而且是一种政治运动的结果,其所伴随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值得我们加以深思.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本质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从方法论视角学习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本质论,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的高度一致性;明确马克思主义注重生产关系的理论原则,在当今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中资本主义本质论彰显其真理性。  相似文献   

13.
傅强 《学术探索》2008,(4):25-29
凯·尼尔森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对《哥达纲领批判》进行了较为本真的解读,认为马克思葆有一种正义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被理论渗透的经验论述和道德评价。马克思的正义观要求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判断社会现象的正义性。共产主义两个阶段有着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正义原则,无产阶级的正义诉求绝不是追求所谓的“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而是消灭阶级。  相似文献   

14.
知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的新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静 《齐鲁学刊》2004,12(3):43-46
由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出现和知识所具有的"公有特性",有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是"没有资本的资本主义"了。但在事实上,当代资本主义依然是"有资本的"资本主义,只不过是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具有了知识化的特征,由此所决定,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演变为知识垄断。知识垄断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方卓芬  方梧 《文史哲》2002,(3):27-31
一位伟人的嘱托,一部著作的问世,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迷离的面纱。这部著作就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这部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大书,从征集资料到编写到问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社会科学界一次广泛的多层次的成功的大协作。许涤新是这个大协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总策划。《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是一块沉甸甸的基石,为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奠定了经济史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所谓“趋同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提出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出现的趋同现象 ,要善于从本质上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新移民的政治排斥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治  熊光清 《文史哲》2007,36(4):155-160
当前中国城市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对城市新移民的政治排斥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城市新移民的民主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难以充分体现;可能导致群体对立和社会分裂,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阻碍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增加中国政治发展的风险。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给予城市新移民以市民权;逐步放宽城市选区选民资格,将城市新移民纳入城市选举制度中来;促进城市社区建设和社区政治发展,加强社会融合;积极发展壮大党和人民团体的基层组织,拓宽城市新移民合法政治参与的渠道,是解决城市新移民的政治排斥问题的良策。  相似文献   

18.
韦伯经济伦理与中国传统道德的理性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再见 《齐鲁学刊》2003,3(4):29-33
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理性精神 ,其实质是一种理性的功利主义。正是新教的理性经济伦理塑造了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 ,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统道德存在诸多方面的理性缺失 ,更缺少系统的理性经济伦理思想 ,因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理性化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大力弘扬理性精神 ,建立理性的经济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9.
我国知识城市构建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现有的原型城市转型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城市,构建起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城市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城市治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知识城市赋予城市新的职能,在明确了知识城市政府管理定位原则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在政治职能上要制定一份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知识城市发展蓝图;在经济职能上要完善城市知识基础设施,培植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文化职能上要打造城市特色,增强城市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在社会职能上要密切政府与公民社会关系,提高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0.
宁欣 《文史哲》2006,(4):79-86
唐长安外郭城主干街道具有流动性、延伸性、开放性、公共性、公众性等特点,以及宣示、警示、炫示、舆论与信息传播多项政治与社会功能,是当时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在坊市制向街市制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街以其独具的特性,在城市社会变迁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