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汉语方言历史文献在汉语方言史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方言存在方言自身演变和方言转换等多种不同的变化方式。仅从共时平面出发,无法确定方言的变化是方言自身的演变还是方言之间转换。把方言转换当成方言自身的演变并给予理论阐释,只能是纯理论的推测,不符合方言变化的历史事实。只有深入挖掘汉语方言历史文献,才能更好地揭示方言变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褚红 《云梦学刊》2012,33(1):135-138
清人王树柑《畿辅方言》是清末民初一部记载河北方言的辞书,也是一部研究河北古代方言的专书,在方言学史和汉语词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畿辅方言》以词汇研究为视角,对《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订的作用体现在增补词目、补充义项、提前书证、补充书证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洞口方言的给予动词“把”、“乞”、“把乞”及其句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云晚 《云梦学刊》2006,27(4):127-131
洞口方言的三个给予义动词"把"、"乞"和"把乞"及其所能进入的具体给予句式的句法特征、句式来源与实际使用频率的分析表明句式S1与普通话相同,也是最优先的给予句式;普通话所没有的S2在洞口方言的使用频率却很高,是历史句法的直接承传.S1和S2的逻辑关系是S1真包含于S2,S1来源于S2而不是普通话那种S1源于S3的模式;S3也是历史句法的直接承传,处于衰微使用状态,S2和S3在洞口方言中的实际使用频率刚好与汉语史上S2和S3的使用频率相反;S4、S5和S6则分别是S3的语境变体.  相似文献   

4.
岭南濒危汉语方言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是汉语方言的集聚地,非主体方言受强势方言的侵蚀愈来愈突出,人口少的方言走向濒危和消亡,已成为岭南语言生活的凸显态势。当前岭南濒危方言研究应考虑以下问题:一、确立研究目标和任务;二、明确方言学者的角色定位,避免走单纯的学术路线;三、充分借鉴国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制订岭南濒危方言资源采集、记录和保存的规范和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方言研究中,有人曾将徽州方言划入吴方言的语系,应该承认,吴方言对于徽州方言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其主要表现是徽州方言中有一部分方言词来自于吴方言,如“一滴滴”、“十三点”、“人来风”、“三不时”、“大好佬”、“司伯灵锁”等,估摸能占到徽州方言词汇的5%至10%。然而,善于吸纳、消化和改造其他徽州方言词.  相似文献   

6.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长期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方言学界在语法调查中存在客观困难,二是语法学界对方言语法的认识存在误区。近年来,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开展了若干方面的专题研究,如概貌、词缀、虚词、代词、疑问句、特殊结构和句式等。今后,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方言语法调查的基础性工作;二、深化比较研究,三、变换研究思路;四、关注语言接触和相互影响;五、在理论与方法论上有所突破等。21世纪的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必将成为新的热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岳立静  钱曾怡 《文史哲》2012,(3):117-122
一直以来,汉语方言的分区标准主要集中于对语音现象的分析判断,很少从词汇的角度进行比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语方言分区研究全面、系统的发展。实际上,方言词语的比较研究,是方言分区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因此,立足于对口语高频词语的考察,通过方言与标准语、方言与方言之间口语高频词的比较,可以找出各方言在词语使用上的接近度,从而揭示出各方言间的远近亲疏关系,同时也能够为汉语方言分区研究开辟一条合理的、有效的词汇考量途径。  相似文献   

8.
扬雄《方言》用不同的地名标记了汉代不同方言词语的地理分布,为后人研究当时的方言和现代汉语方言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河洛地区在历史上曾占据重要的地位,河洛地区的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它在汉语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方言》区域与河洛地区、《方言》中的河洛方言、《方言》与当今的河洛方言等方面可以探讨《方言》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对于研究方言的人来说,人称称谓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方言研究中的富矿,徽州方言的方言区域尽管不算大,人口也不多,但它的人称代词和称谓名词都非常丰富多彩,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其词汇量明显超过了吴方言和四川方言。又因为它从几乎所有的方言语系中引进、改造了不少的方言词,致使对于徽州方言人称及称谓词的研究,几乎涉及所有的方言语系。从而也加深了人们对徽州方言与其他方言相互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语流音变造成方言词语的外部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它主要发生在常用词中,基本类型有异化、同化、儿化、类化与合音。弄清其原形式,有利于对方言词汇的掌握。本文举例讨论了简阳河西话常用词语流音变的类型、条件、过程和原因,对于研究汉语语流音变同语音、词汇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析德阳黄许话中的"咖"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阳黄许镇及邻近乡镇方言中常用词"咖"不同于城区的西南官话,具有丰富的语法功能和独特的语法特征,本文对其体现出的多种时体特征、作为结构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以及在比较句当中的作用分别进行了语法分析.结合黄许的湖广移民史,从"咖"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看到黄许方言同西南官话、湘语及客家话等方言的一些联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交往的不断加深,两国人民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相互交流的机会也不断增加。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双方各地都存在各自的方言,北海道虽然位于日本的最北部,但是那里使用的被称为北海道方言的语言却与东京地区使用的普通话十分相似。本文以研究日本北海道方言的产生和发展为主线,结合北海道的发展史和地理位置,解说了北海道方言产生的原因以及特征。通过分析各种群体做出的北海道方言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北海道方言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方言研究从总体研究到个体研究,都已经把语法的研究放到突出的地位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粤语语法研究方面约有200多项,已经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然而这些粤方言语法研究的论著,大都属于微观研究的范畴,从整体上系统研究粤语某些语法范畴,揭示粤语语法体系、语法架构的研究还不太多。目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全面认识粤方言的语法特征:1.全面把握粤方言在构词法和构形法方面的种种表现;2.通盘了解粤方言在词语结合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色;3.彻底弄清楚粤方言的虚词,特别是各种语助词语气词的用法;4.总体上梳理粤方言中体现特色的句型句式;5.弄清粤方言各类实词中存在的语法特色。通过这些“突出特点,全面开花”地深入挖掘、深入分析,一定会把深具特色的粤方言语法现象全面地、系统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5.
浅议海南话     
庄翠娟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6):153-154,152
本文探讨海南话成为当地弱势语言的原因,以及研究和保护海南话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八排瑶语属于瑶语支勉语藻敏方言,分布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根据教科文组织语言活力评估指标,对八排瑶语的语言活力状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表明,八排瑶语已经呈现活力不足状况,并开始出现某些濒危的特征。八排瑶语与汉语长期密切接触的过程中,语言系统各个层面都受到了汉语方言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整理方言的同音字汇,指出海口方言新派和老派的语音差异,并力图反映海口方言一字多音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18.
孙秀青 《学术探索》2012,(3):152-154
《玄应音义》所释之词多为方俗词语,故本身不乏阙疑之处,加之一些词语在语言发展中渐趋消失,加重了我们阅读古代经籍的困难,因此对词条的深入解释至关重要。文章采用排比归纳和古文献与方言互证的方法,考释了"/"、""、"趌"、"鞕、"四组词语,主要追寻其本义以此探明词源,或者纠正旧说从而理清其发展途径,因此不仅可以做到对该部佛典的订正补充,而且对阅读文学典籍、研究方俗词语以及大型辞典的编撰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曾炜 《云梦学刊》2007,28(1):142-145
方言变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农村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家庭为单位,探讨农村方言变异与变化的模式与规律,探讨与变异相关的语言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对于方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方言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传承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价值。汉语的北方话和南方话的形成,有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多种原因,其文化在根源上虽然具有同一性但又存在差异。重庆方言属于北方话的西南片区,它与北方话内部交流基本上没有障碍。因此,重庆方言剧作为推广重庆话的一种渠道,要走向全国,应从剧本、创作者和语言应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