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郡李氏是中古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该家族与北齐皇室的通婚多达十例。这些婚姻关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实质上是一种政治联盟的表现形式。同时这些婚姻的结局又多是不幸的,它充分暴露了北齐皇室内部激烈的权利斗争及其在文化观念上的落后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齐政权兴衰存亡的政治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2.
唐雯 《中国社会科学》2012,(3):182-204,208
先天二年政变是玄宗最终掌握最高权力的惊险一跃,而这一事件牵涉到玄宗与睿宗父子间激烈的权力争夺,因此唐代史官在国史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讳饰。然而以张说所作的郭元振《行状》为切入点,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则可展示玄宗与睿宗及太平公主在政变之前激烈的政治较量、七月三日政变当天的整个过程,同时揭示政变后玄宗通过削弱政变功臣郭元振的权柄、最终掌握所有权力的真相。对于这场政变全方位的探索,显示唐代国史的书写通过遮蔽政治事件的关键性细节、重塑参与其中的政治人物,从而使史书记载最终符合其"政治正确"的逻辑。  相似文献   

3.
东魏、北齐的食幹制度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北齐书》、《北史》及《隋书》有关官吏食斡的记载,结合已经著录的北齐碑刻墓志中关于墓主“食幹”的记述,对东魏、北齐所特有的“食幹”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不仅首次揭示了食幹制度的内容与特征,而且指出了食幹的身份,来源和官吏食干的政治、经济意义,还进而论述了食幹的对象主要是出身于六镇降户的鲜卑勋贵的事实,从而显示了食干制度的实质,在于扶植与优待六镇胡人和鲜卑勋贵。东魏、北齐之所以独行此制的根源,也于此得以裸露;也为研究东魏,北齐历史的其它方面,提供了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北京政变是诸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冯玉祥逐步接受孙中山先生国民革命主张,在全国革命运动尤其是南方革命形势直接影响下的结果。冯玉祥北京政变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程,是国民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武装开始形成的标志。这次政变的失败,根本原因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玄武门之变是唐代武德年间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权力更迭的大事.李渊昏昧贪逸的个性特点,造成李唐皇室内部分化成三大势力集团,而全国的军政大权则在事实上分别掌控在李建成、李世民集团手中.故而李渊既不能防范诸子间的血腥残杀,又不能在政变之后自保.这就使李渊成为中国统一的封建王朝开国君主中的一个另类.  相似文献   

6.
李文才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126-131
北齐文宣帝高洋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是北齐政权建立者,而且在选官用人、制度建设、军事征战等方面,都表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他的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敬儒兴学、关注民生、整顿吏治,制度建设、军事征战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对大革命爆发后法国对外战争的性质问题,史家多以热月政变予以界定,分别称之为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其中前期法国内部斗争比较复杂,一般史籍对该时期的法国与欧洲政治记述便不尽详细,几乎众口一词地视前期法国对外战争为进步战争,因而具有正义性,认为热月政变后法国对外战争始转为侵略扩张性,①战争的两个阶段在性质上被绝对隔离开来,其内在联系被模糊,法兰西民族何以马不停蹄地苦战20多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便长期难获较完美的解释.本文旨在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对此略事探讨.一革命法国对外战争始于1792年4月20日  相似文献   

8.
近来有学者认为北齐政权胡化现象严重,但对比北齐、北周中枢决策机构中最重要的角色宰相的族属、出身、学识等,可以看出北齐政权宰相中汉人及汉化胡人的比例,要远高于北周政权。因此说北齐政权并未出现严重的胡化现象,相反,其汉化的步伐却远快于北周政权。  相似文献   

9.
甲申政变,亦称“甲中易枢”,是发生于1884年4月8日的清军机处大改组事件。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五大臣,全部被罢黜。随之推出个新军机班子。这次政变震惊了朝野,有人将它与辛酉政变并议,视为“二十三年中两大变局”。刘厚生先生在《张謇传记》中提出,“罢斥恭王”是“那拉氏、醇王及李鸿章三人合作的”,认为李鸿章参与了甲中政变(以下简称“刘说”)。笔者对此实难苟同,试以管见相辩。 一 甲申政变是慈禧和醇亲王奕譞合谋的产物。权力转换,是其易枢的根本动机:一方面为慈禧和奕訢之间,围绕着谁控制皇权问题,明争暗斗长达20余年,以后者被彻底剥夺了政治权力而了结;一方面为奕譞受慈禧拉拢怂恿,自恃父以子贵,与奕訢的分歧激变成谁掌握枢权的同根相煎,结局是奕譞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0.
东魏、北齐曾在境内侨置凉州,这个凉州不见于《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北齐地理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等古今地理志著作。文章从史籍、墓志中辑得13条东魏、北齐凉州及其所辖盘和县官员的资料,既可补史载之阙,又揭示了凉州地名的东西移动。这些凉州官员有一半源自河西或西域,其中不少是粟特等西域胡人。东魏、北齐侨置凉州的目的,是为了安置从河西凉州及灵州等地迁徙来的民众,尤其是粟特人对东魏、北齐的胡化风气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西胡化风气在东魏时就已流行,此点拓展了陈寅恪提出的北齐西胡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相州之置,始于北魏。东魏都邺,改为司州,北齐改为清都郡,置尹,北周武帝灭北齐,复名相州。这一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几度成为国都或陪都所在地,至隋唐,相州不再是京畿之地,就其辖区而言,也远非昔日可比,其地位下降、自不待言。但相州仍不失为地方都会,它在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诸方面仍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今天对隋唐时期相州的政治地位进行综合考察,应是一件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内部分裂“四一二”政变,国共分裂,随之而来的是国民党内部亦四分五裂。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由来已久。在党政方面,有汪精卫、胡汉民、蒋介石三角关系,互争领导权。军事方面,国民革命军发展到长江流域后,由于蒋介石的跋扈,以致原北伐的八个军中,第二  相似文献   

13.
司马懿与曹魏政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司马懿青少年时代曾经学习儒术,但已于建安后期完成了向黄老形名派官僚的转化。他与曹魏王朝的关系,经历了由消极回避,到积极效忠,而最终反叛夺权的变化过程。其篡魏政变,是生存逼迫下的被动造反。高平陵政变虽然结束了曹氏的政治统治,但是作为建安名士的政治代表,司马懿上台后所改变的,仅是正始名士早熟的玄学“改制”;所恢复和发展的,是曹丕、曹睿一脉相承的政治路线———黄老名法与儒术的结合,使魏晋之际的官方意识形态打上了明显的“礼法”烙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大都抵制享乐主义,但是享乐主义思想却一直存在。在北魏以来奢侈享乐风气的影响下,高澄、高洋统治时期,享乐主义开始抬头。高湛统治时期,北齐政策日趋保守,恩倖势力开始兴起,高湛日益沉迷于追求肉体感官的快乐。后主高纬时期,支撑北齐政权的宗室、勋贵和汉人士族都遭到重创,恩倖势力完全掌控了北齐政局,享乐主义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享乐主义的兴盛和泛滥是北齐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程秀梅 《天府新论》2005,(Z1):254-255
戊戌政变时袁世凯确实出卖了维新派,把维新派的计划告诉了荣禄,但这并不是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只是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  相似文献   

16.
对泰国16部宪法的研究表明:泰国之所以政变频繁发生,宪法频繁更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多数宪法是在宪法制定权主体缺位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缺少程序的正当性和内容的正当性,得不到人民的认同和拥护。1992年制宪权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权利的行使则不仅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军人再次政变的冲动,使泰国迎来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段民主政治时期,而且催生了相对稳定的1997年“人民宪法”。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54-160
斛律光出身于六镇勋贵,是北齐的重要大臣。斛律光家族在北齐盛极一时,其家族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北齐的存亡兴废。斛律光具有卓越的军事统领能力,其攻防并重的军事策略保障了北齐在与北周对抗中的优势地位。斛律光被杀导致斛律家族迅速陨落,成为齐、周调整战略布局的转折点。斛律光之死与齐周政权攻守转变恰好同步进行。斛律光死后在民间升格为人物神,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晋中、晋南地区形成了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8.
斛律光被杀是北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以往的研究多认为斛律光被杀是祖珽、穆提婆等人的进谗以及韦孝宽散布的谣言所致,却忽略了其家族自身的诸多因素:如与高齐皇族有着密切的婚姻关系,女儿又贵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加之斛律光本人政治上不太成熟,树敌过多,处事失当等等,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斛律光没有处理好与高齐皇族之间的婚姻关系,成为势力强大的外戚家族,功高震主,使北齐后主感受到潜在的威胁,最终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四突厥和突厥汗国的兴起,使整个大漠南北的军事政治态势为之一变。为历代申原封建王朝和漠北游牧民族政权争夺焦点的阴山,它的名称和涵盖当然不能不发生相应变化。突厥的兴起,始于东魏、西魏和北齐、北  相似文献   

20.
姜清波 《青海社会科学》2004,(6):109-112,144
唐玄宗曾经发动过两次宫廷政变 ,并且都取得了成功。为其浴血的勇士中 ,就有出身卑微的高丽人。这些高丽人都因为参与政变而飞黄腾达 ,然而后来其命运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本文对这些参与唐玄宗宫廷政变的高丽人进行考述 ,揭示了中国古代宫廷政治的残酷和个人命运在君主专制体制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