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仲淹留存至今的词作只有五首,但在词史上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词为"艳科",在初始阶段受儒家文学创作观念的压制,创作十分萧条.到了晚唐五代,道德评价体系崩溃,社会享乐成风,歌词创作走向繁荣,出现"花间"、"南唐"两大流派.入宋以后.道德评价体系重建,歌词创作尽量避开艳情,词坛再度萧条.宋真宗后期,适宜歌词创作的北宋享乐之风已经形成.范仲淹歌词创作就以这样的社会、文学风气转移为背景.范仲淹<渔家傲>咏边塞、<剔银灯>咏史、<定风波>咏景,题材宽泛,与艳情无关,与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风气合拍,表现了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坛衰变的一个过程.然而,其<苏幕遮>借乡思写恋情,已经表现出向艳情题材的转移.<御街行>更是直接写男女恋情相思,题材上已经回到"花间"的传统上来,预示着宋词创作繁荣期的到来.范仲淹以道德领袖人物从事艳词创作,悄悄地改变着时人的文学创作观念,成为词史上一位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2.
词这种文学样式,自中唐兴起,到了五代,遂蔚为大观。在词的意境开拓上,由晚唐温飞卿较缺乏个性情感的秘艳歌词,发展到五代韦端己的主观个性抒情的恋情篇章,再到冯延已的优生之嗟,可以清晰地冒出词的境界在一步步地扩大。特别是南唐后主李怪的词,更是大放异彩。他以鲜明的创作个性,抒发本人强烈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意境更深远,整体气势更阔大,开了北宋豪放词的先声。尤其当他由国主沦为阶下囚之后,在无奈的绝望中反复吟唱着自己国破家亡的往事,个人生活的享乐情景,通过各种艺术意境,使各种情感得到了鲜明的表现。这些词“一洗终…  相似文献   

3.
李晶 《云梦学刊》2013,(6):84-87,94
李商隐的爱情诗和温庭筠的曲子词,共同展现了晚唐诗词秾丽深婉的美学特色,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二人在抒情手法上的创新.李商隐的爱情诗,隐去具体情事,将情感物化;温庭筠的词,隐去作者,为人代言,将情绪审美化.晚唐文学抒情方式的这一创新,推动了晚唐五代词体的定型,成为词体重要的文学表达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22,(2):142-149
世传张志和《渔歌》五首,实为一首,即"西塞山前白鹭飞"。最早著录张志和《渔歌》的为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附录为"遗迹"文字格式,标示"烟波钓徒玄真子张志和"仅"西塞山前"一首。《续仙传》本来记载唱和"共五首",但至晚唐五代模仿《渔歌》的作品增多,《续仙传》传抄者在写本上随自己所见而改易,遂有涂抺修改的"二十五""二十余"的不同版本传世。《渔歌》唱和初式结句第五字有一固定字,这由《经国集》载诸人《渔歌》唱和所证明,说明《渔歌》五首是唱和产物。南宋陈振孙之前尚未把五首《渔歌》视为张志和一人之作。苏轼与黄庭坚的"渔父"创作也证明张志和只有"西塞山前"一首。《渔歌》词名见于李德裕文载录、日人和作,约在唐大历至元和年间,而《渔父》词名在晚唐五代出现。故《渔歌》者,中唐之名也;《渔父》者,晚唐五代之名也。  相似文献   

5.
杨雨 《云梦学刊》2002,23(5):59-61
温庭筠的诗词创作实践清晰地展示了晚唐由诗入词的线索与途径 ;作为唐代第一个“专力于词”的文人 ,温庭筠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畛域 ,不仅是晚唐艳情诗坛的重要诗人 ,更以他的艳词创作直接开启了晚唐五代香艳的词风 ,并且奠定了词以婉约为正宗、词为艳科的正统地位。温庭筠的功绩就在于将中国文人诗歌的接力棒从诗传递给了词 ,开启了宋朝一代文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论北宋前期词的过渡意义邹志勇韩晓东词作为一种配合燕乐的长短句歌辞,发展成为与诗文并立的文体,自中唐始,经晚唐、五代,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后世论词史者,大都从五代花间词、南唐君臣词直接跳跃到北宋中期的晏殊、柳永、欧阳修等词人,甚至说后者“追逼花间”(陈振...  相似文献   

7.
袁雷 《理论界》2012,(11):130-132
黄人为清末民初重要词家,所作诗余,于晚唐五代两宋名家取法颇广,各有得失。因天分学力所限,黄人虽能作有境界之词,然未能自标一家,成有境界之词人。  相似文献   

8.
许兴宝 《阴山学刊》2002,15(3):30-34
唐宋文人的夜生活丰富多彩,词写夜生活形成一种明显的创作倾向.由此托起的贵族文艺沙龙,充分展示了一代文学所特有的美,填补了宋诗极少涉足的领域,延伸了晚唐五代词的寿命,具有很重要的认识与审美价值.唐宋词作为一种"夜文学",与唐宋词人的艺术思维特点--夜思维的条件反射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文廷式是近代杰出的词人。文廷式卓特的词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雄郁,继承并发展了苏轼、辛弃疾一派豪健的词风;一为柔靡,深得晚唐五代花间词人的神韵。文廷式之所以在近代词史上具有不可回避的地位,是与其词的卓特风格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李飞跃 《中州学刊》2012,(3):169-174
晚唐五代是以口头传唱为主的民间词、伶工词向以书面传播为主的文人士大夫词转变的过渡时期,也是词体发展与演变的关键时期.作为第一部文人词选集,《花间集》的编辑标志着新的词体观念的形成,《花间集》的传播促进了新的创作与评价标准的建立.正是以《花间集》为代表的一批五代宋初词集的出现,为曲子词的演变构建了新的形式规范,使之朝着词而非曲的方向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晚唐五代的悲剧是沉默的、弥散的、深的、幽约的。这就需要诗人们改变对待情感的态度,寻找一种更细腻的方式来摹写时代在自己意识深处留下的难以捕捉的存在悲情。情的物化、情绪审美化的抒情态度和方式,使李商隐诗和温庭筠词在晚唐独树一帜。更重要的是,当这种新鲜而细腻的抒情手法融入到词体中后,深刻地影响了词的发展,加速了词体婉约蕴藉风格的定型。  相似文献   

12.
邓乔彬 《文史哲》2004,(4):110-116
词真正起于中唐,刘禹锡和白居易是主要作者,所作以抒情为主,与中唐以来诗因功利化而成为"羔雁之具"显为不同。晚唐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主要有代言和自抒的区别,《花间集》为歌唱而编选,基本是"伶工之词",到南唐词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文化转换来说,中唐词是进士文化中的"中隐"思想和享乐意识的体现。西蜀和南唐词是两种不同的宫廷文化的体现。而宋初词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晏、欧为代表,继续并发扬冯延巳一派,表现出士大夫文化"忧生"的一面,一是柳永所代表的俚俗一派,与市井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赵丽 《北方论丛》2008,(4):22-24
词是音乐文学的代表样式,音乐性是其突出的特征.唐代是道教的全盛期,产生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受到道教音乐的浸润,其直接表现就是道教音乐对于花间词的音乐体式和风格特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音乐转化成词牌,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曲调范式;在"以诗从乐"的时代,道教音乐清新、飘逸、婉媚的审美风格直接影响了花间词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4.
唐诗宋词是我国占代文学发展史上并峙的两个高峰,而处于二者之间的晚唐五代词是否就是个“深谷”呢?大概人人会说,这不可能。然而,事实上晚唐五代词向来并不被人们所推重,原因是人们习惯上认为它内容上“太艳”,题材上“狭窄”。古人这样认为,多是出于社会的功利目的和尊古尚“经”的心理,用传统的文学观念来衡量它所得出的结论,这是可以理解的。而我们现代人却仍然沿袭这种评价文学现象的陈腐范式,以符合主观要求的评判  相似文献   

15.
相传为韩所作的《香奁集》 ,确属一部声情并茂的“声诗”选集 ;它的传世 ,为后人全面考察词体文学经历“声诗”阶段并逐渐演变为成熟的长短句的复杂过程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文本依据。本文通过对《香奁》诗和《云谣》《花间》词的综合考察 ,描述了晚唐五代合乐曲词的演进轨迹以及声诗对提高长短句的艺术品位产生的内在影响。《香奁》和《花间》的比较研究 ,不仅勾勒出唐五代声诗的体裁种类 ,更揭示了以《香奁》诗为代表的声诗作品 ,最终要被更加协律的长短句所代替 ,这也是晚唐五代倚声文学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词学批评史上,"本色"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词学命题。因此,本色论丰富多彩,"本色"的内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唐宋词学批评中的本色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晚唐五代到北宋前期的理论构建与巩固时期;二是北宋中后期本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时期;三是南宋前期对传统本色理论的反动时期;四是南宋后期本色理论的深化时期。唐宋时期的本色论有力地推进了词学的发展,并为张炎本色论的形成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金梅 《学术探索》2004,(7):107-111
词作为一种文体 ,在其早期阶段带有明显的北方文化的气质。从晚唐、五代开始 ,词的面貌逐渐发生了变化 ,到宋代 ,词已经完全成为具有浓郁的南方特色的文学。词的南方化特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 ,作者以南人居多 ;二是词的内容以言情为主 ,意象多为南方风物 ;三是风格以婉约居多 ,意境具有朦胧、精致、温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晚唐五代,温庭筠词的客观精美,极富音乐性和装饰性;韦庄词的清丽婉转,充满生命和感情;冯延巳词特有的文雅、忧患和执着;李煜词对人生的怀疑和反思,都各具特色.他们各以其独特风格的创作,一步步拓展与深化了词境,为宋词的全面繁荣做了极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19.
从诗词的离合看唐宋词的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各种文体的演进史,常常是彼此分离与融合的历史。词与诗始终是有合有离,从诗词的离合过程可以考察唐宋词的演进轨迹。唐宋词与诗的离合,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初唐至中唐,词变于诗,诗词混合;二是晚唐五代,词体独立,词别于诗;三是北宋,词体转型,诗词初步融合;四是南宋,词的诗化,诗词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词派承继七子之风 ,以复古为旗号 ,提倡古雅 ,反对俗艳和俗谐 ,通过对从宋至明某些词学现象的批判 ,提出向上一路 ,确立创作榜样 ,应接了晚唐五代的词学传统 ,并在新的时代中予以升华。云间词派在创作和理论上的探索 ,开创了推尊词体的清词复兴之路 ,启发了朱彝尊、陈维崧、张惠言等人在词学上的进一步思考 ,对清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