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如果一星期只要工作2天,却获得比工作一整个星期更好的结果和报酬,你有没有兴趣? 也就是说,其实少做一点,你可以成就更多。重点是,你必须少做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事情, 而专注在那些能产生最大价值的事情。用80/20法则来改变你的生活,只要集心力中在最重要的工作上,你可以成就更多。下面是运用80/20法则创造生活与生计的技巧。自我。每个成就卓越的人都是专注的。这表示你要剔除生活中所有不真正符合你个人特质的事物,缩小兴趣范围,同时更深入且更集中心力在你擅长的事情上。通过集中心力努力少数  相似文献   

2.
冯仑 《领导文萃》2012,(20):103-106
我对生活的态度就两点:一是心灵自由——保持我的心灵自由,就如同儿童能触摸到的真实,由此我才能观察一些事情,还能似乎有道理地讲一些事情。当然,做企业也需要心灵自由。二是少睡觉——因为你睡觉比别人少,你才能多做一点事情。当然,这是笨办法。心灵自由是一种人生态度;少睡觉则是一种体力活,目的是使人生这段有限时间的价值最大化。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做一些  相似文献   

3.
我们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点不假。其实,在你关注每一个细节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好,成功的几率就高。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关键是取决于你的态度,事情还没有开始做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你有没有筹划一下自己的生活?还是做一天和尚 撞一天钟,一切随遇而安?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标,就 很可能失利。 当今社会竞争很激烈,你不懂得求生的方法,坏 人就要瓜分你的所有,抢去你的工作和女友,总之, 你会大败吃亏。 你要想胜人一筹,就必须了解一些求生的法则。 这一切并无奥秘,只需正视事实。 我制定了一套生存法则供大家参考。这套法则  相似文献   

5.
效率法则     
80/20效率法则(the 80/20 principle),又称为帕累托法则,即指,20%的事态成因,可以导致80%的事态结果。比如一个公司80%的利润、收入,每每来自于20%的好客户,20%的好卖产品,20%的卖命员工。“80/20”原理对于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启示便是: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你应该将时间花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掌握了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运用“80/20效率法则”管理人力资本,有可能使组织中人力资本的使用效  相似文献   

6.
<正> 一、别理会其它杂务。一般接手新工作,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要用更多的一些时间与领导沟通,与同事合作,逐渐学会处理自己的业务工作,要把个人事情暂时放一下,不去理会其它杂务。 二、别将所有责任背身上。要牢记自己不是“超人”,也不是“完人”,公司并不需要你解决所有难题。所以,在工作中要学会首先专注专做一些较重要较紧急的事情,这比每件工作都想做,结果都做不好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7.
改善业绩、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在于,每天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你来说最重要的那件事情,并使之成为终生的习惯。你必须养成不假思索就“吞掉那只青蛙”的习惯。 在生活中,你永远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你要做的所有事情。面对滔滔流水般无穷无尽的责任,你只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处世方式,才能自如地驾驭你的时间,掌握自己的生活。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实现自己目标的可能性和机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多。在这个时代里,我们被生活中不计其数的选择所淹没,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黑铁 《经营管理者》2009,(6):107-107
朗达·拜恩让我明白,我们存在宇宙中的存存状态,本身就与我们创造出的无所不能的上帝一样,也是无所不能的,只要我们愿意利用吸引力法则,我们就可以拥有与上帝同样的创造力,从而拥有你想要的东西,干你所想干的事情,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相似文献   

9.
萧萧  曾夷 《领导文萃》2006,(3):160-161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在他给孙子的忠告里,他提到了以下10点生活的原则:1、今天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要推到明天。2、自己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要麻烦别人。3、决不要花还没有到手的钱。4、决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你不需要的东西。5、绝对不要骄傲,那比饥饿和寒冷更有害。6、不要贪食,吃得过少不会使人懊悔。7、不要做勉强的事情,只有心甘情愿才能把事情做好。8、对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要庸人自扰。9、凡事要讲究方式方法。10、当你气恼时,先数到10再说话,如果还气恼,那就数到100。约翰·丹佛是美国硅谷著名的股票经纪人,也是跻身美国10亿身…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待不称职的员工,这对任何一个经理来说都是难办的事情。坦白地说,也是最让人不愉快的事情。经理们并不愿意面对这种事情。不过,实际上你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不认真对待, 一个无能的员工可能会拖跨整个部门,至少会使别人的工作更困难。而且,在激烈的竞争中,你根本没有资格雇佣一个不能给你带来价值的员工。  相似文献   

11.
不可能把事情做好,不可能赢得别人,不可能把工作做到位,太多的不可能,你将能什么呢?工作中无所谓不可能,只要你认真了,用心了,你就是一个工作有能力的人。不要为自己的工作找理由,因为那只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所以,要抛弃“不可能”。一个人长期待在一个“不可能”的地方工作,这对公司,尤其对自己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情。没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没有目标和自律,不能吃苦和坚持,贪图安逸,事不关己,长此  相似文献   

12.
正1.区分有关和无关的能力。在企业中,很多员工都缺少判断有关和无关的能力,花大量的时间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而重要的事情却放在那边迟迟没有进度。时间管理里面有一个概念就是排列优先级,当你把所有要做的事情都列出来以后,决定哪个先做、哪个后做的能力,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如果你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重要的事情上,就必须减少花在不重要事情上的时间。记住:那些对目标有促进作用的工作才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人叹息:“我觉得这件事已经做了努力,可就是……”好像做任何事情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稍费一点劲,成功就应该属于他似的。诚然,努力是做好事情的前提,但努力也有个程度问题。许多时候,你不做出最大努力就不能获得成功。有时,你尽管做出最大努力,也不一定成功,但毕竟“尽志无悔”,总比没有尽力以后再后悔要强得多!请问,你尽自己最大努力吗?  相似文献   

14.
<正>不可能把事情做好,不可能赢得别人,不可能把工作做到位,太多的不可能,你将能什么呢?工作中无所谓不可能,只要你认真了,用心了,你就是一个工作有能力的人。不要为自己的工作找理由,因为那只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所以,要抛弃“不可能”。一个人长期待在一个“不可能”的地方工作,这对公司,尤其对自己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情。没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没有目标和自律,不能吃苦和坚持,贪图安逸,事不关己,长此  相似文献   

15.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你的习惯无法改变,但可以用好的习惯来替代。成功很简单,只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养成习惯,如此而已。以下是成功者十三个价值连城的习惯,是被称之为“百万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人会问,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一种人,生来能力出众?是不是真有一种人,可以把任何事都做到最好?人通常就是这样,时常羡慕很多事情,也会不自觉地去效仿他人,但很多时候,更愿意把别人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他的家境、天赋、运气、机遇,却从未想到过他为此做的准备。拥有比别人得天独厚的优势固然重要,掌握比别人更好的机遇也必不可少,但更多时候,决定成败的还是我们在机遇来临前所做的准备。就好比对于易胖体质的人而言,善于自制、少吃多动就是最好减肥的方法。没有人关心你在健身房里流过的汗水,没有  相似文献   

17.
人生之思     
学群 《领导文萃》2008,(11):140-140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大部分事情都超出我们的理解之外。●只有伟大的灵魂才能实现沉静,专注于自己的心灵,把想做的一直做下来。●人越来越深地陷进自造的世界中,难以自拔,也不想自拔。●大概没有人会为自己的错误真的去生自己的气,他宁愿从别人身上找出一个错处来,从而给自己一个理由,好去生别人的气。●无论你做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做,你都在付出你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自我妨碍行为及其消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经不只停留在口号阶段,但无可否认的是考试和分数在教育考核体系中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只要教育者还是不得不用分数和等级来界定学生的成就,分数就无可替代的成为学生个人能力的主要象征.在学校,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像获得好的分数那样,更能够增加个人的优越感.在学习、考试中取得成功,不仅是为了拥有获得成功后的快乐体验.更主要的是就学生而言,学业成就不可避免地与个人的能力,进步亦即和自我价值感联系在一起(自我价值主要由个人对自己的能力的知觉或他人对自己的能力的知觉所决定,能力又主要与成就联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三四岁时,爸爸送给我一块小黑板,教我写字画画。我从这块小黑板上,找到了我的人生之路——画画。只要有一间房子可以住,我就可以一直在屋里画画。我每年有360天都在工作,每天工作16至18个小时,但我的一生里,都在做最喜爱、最享受的事情。后来,我总结出一个结论:当一个人找到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事情,并且把它做到极致,那么,无论你做哪一行,都一定会成功。一个人找到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  相似文献   

20.
黎冲森 《经理人》2013,(4):84-89
他有钱,但活着没有张朝阳那么痛苦。他凡事追求极致,做事很专注,一直要求员工只要沾手的活,一定要干得漂亮,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喜欢滑雪、骑马、赛车等风险运动,乐于挑战和突破自己;皈依佛门,敬畏信仰,平和心境,宽厚胸怀,带着感恩之心经营着事业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