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达飞 《可乐》2008,(2):79-79
2007年9月,俄军在沃尔库塔市附近的彭波伊靶场,试爆了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真空弹,其威力可与核弹媲美。俄军称这款新型炸弹为"炸弹之父"。此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真空弹是美军的GUB-43/B型炸弹,被称为"炸弹  相似文献   

2.
枪刺诞生于17世纪的欧洲,是人们在广泛使用了火器之后发明出来的冷兵器。它的发明弥补了火枪火力不足的缺陷,使火枪兵具备了自我防御能力。枪刺的广泛应用淘汰了长矛等冷兵器,简化了军队兵种构成,促使形成了能够有效发挥火枪威力的横线式队形。枪刺在机械化时代和信息时代仍被保留和使用,本质上是技术对人体能力的补充和延伸,体现了火器对冷兵器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  相似文献   

4.
在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的二里头时代,青铜礼兵器渗入并局部替代既有的玉礼器器种,形成"金玉共振"的局面。大型、片状、有刃,构成了二里头玉石质礼兵器的主旋律,这是对史前玉器的重大扬弃。当烈火铸就的贵金属——青铜被塑成温文尔雅的礼容器,温润可人的玉却隐隐地呈现出某种杀伐之气。"祀与戎"这两件"国之大事",就这样被和谐地融入早期王朝的礼仪制度中。以有内钺、直内和曲内戈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青铜兵器,奠定了中国古代兵器的基本格局。其中,戈的出现意义尤其重大,啄击兼勾杀的威力使其极利于近战,成为日后中国冷兵器中的主宰器种。二里头都城中出土的玉石钺,和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钺,应是已出现的王权的一个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5.
先秦两汉时弓弩礮的制作技术和作战性能游战洪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的重要时期,经历了石兵器、青铜兵器和钢铁兵器三个发展阶段。这个时期虽属于冷兵器时代的前期,却发明了适合中国古代步兵、车兵、骑兵和水军诸兵种作战的制式武器装备,包括用于近距离格...  相似文献   

6.
从冷兵器时代的人的体能加技能较量,到热兵器时代的大规模坦克战、海战和空战,到热核兵器时代的大规模毁伤战和遏制战,直至今日的高技术兵器时代的电子战和导弹战等,武器装备的发展使战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两军脱离对峙,远距离作战,精确打击,拥有优势武器一方操纵著导弹,想打谁就打谁,使对方看不见,躲不及,防不胜防,南斯拉夫战场上真的出现了这样的“一边倒”吗?团确打口使战争有较强的可控性尽管政治家们常常希望战争能够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运转,去实现他们的既定目标。但是,由於以往战争中的武器装备在精度方面的不足,使…  相似文献   

7.
宋代军器生产质量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宋一代,虽“无内乱”,然外患不断,使得赵宋统治者不得不注重武备,注意军器制造的讲求。在其统治期间,冷兵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产生了火器,开始了我国冷兵器与火器并用的时代,使宋代成为我国兵器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冷兵器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车战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向骑兵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二是从骑兵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向火器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在每次转变中,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基本要素如兵器、兵役制度、作战形式等要素都发生了质的转变,其他要素如军事理论、军事教育训练、军事法制等要素也在质上或量上产生了飞跃。  相似文献   

9.
每个时代的战争都有自己的技术基础。技术基础不同 ,战争的形态、样式、特点也不同。人类已经经历了农业时代的冷兵器战争 ,近代的热兵器战争以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 ,信息化战争将逐步取代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 ,在信息化武器、软件信息武器、C4I系统的支持下 ,呈现出制信息权、非线式战场、脱离接触的战斗等一些新特点 ,战争中信息的收集、传播与处理能力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宋元时期,火药时代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悄然兴起。火药兵器越来越多地在战场上使用并变得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冷兵器地位渐次下降,兵役制度由府兵制、世兵制向募兵制转变(中原地区),作战形式由骑兵为中心的骑步协同作战向以火器手为中心的诸兵种协同作战转变,以军事理论、军事教育训练、军事后勤的发展为辅助,最终初步形成了以冷热兵器并用为基石、以世兵制和募兵制为支撑、以火器手为中心的诸兵种协同作战为载体的火药时代典型战斗力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11.
明代国人对先进兵器的需求,有了事关国运家邦命运的迫切性。外来火器,在明末辽沈战场上发挥了举国震惊的威力,也受到具体操作者素质、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清代通俗小说的描写却依旧承袭道教和民间秘密宗教中的法术,叙事偏重在以辉煌的结局强调宝物的威力,缺少一种战争工具本身的技术性展示。小农经济下的平民心理,考虑的依旧是眼前易于操作,并不真正关注具体操作过程和操作者素质,把事情简单化和理想化了。同时,将宝贝兵器视为百试不爽的万能法宝,也极为形象地状写出人们受到时代、观念积习的限制,在先进兵器期盼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自唐代起,来自西域地区的大食刀、米昔刀、环刀、回回剑等不同名目的冷兵器,不断被输入中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元明两代,由镔铁制造的环刀、米昔刀在国家兵器制作机构专门生产,用以装备军队,乃使得古代中国与西域地区间的兵器技术获得了充分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代表作,其中学者的故事在人物形象上体现了大地之母盖亚和《圣经》中贤妻的原型;在情境叙述和整体布局上则体现了U型和倒置U型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军事发展到近代,兵器的变革及其运用是一个重要标志。明代火器演变和火器部队创立,直接影响到军事近代化的进程,为走向军事近代化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明朝近三百年的战争实践,不仅使火器得到空前发展,也使行将结束的冷兵器时代,借助火器的威力,走向了它最后,也是最辉煌的历程。明代火器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发展,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是基本原因,而直接导致军事编制、兵法、思想上变化的,必须归根于明朝延绵不断的内外武力冲突。“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①作战方式的变革,又必然要导致军队组织等各方面的变化。战争迫使双方大量生产和使用火器,优化装备,作战的  相似文献   

15.
它肌理紧致复杂,表面光滑,极具东方内敛的审美特质和神秘感;它作为日用、礼器和艺术品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渗入中国人的文化和生活中;它有一种前世今生的贯通感,不同于冷兵器时代的青铜兵器气息。能让人自然而然地回溯历史;它需在优雅静穆气息和东方古韵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拓展,探索身自身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俄罗斯族作为汉族与俄罗斯人通婚的后代,与一般的族群不同,中国俄罗斯族在族群认同上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除了认同本族群外,对它的两个母族群——俄罗斯人和汉族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政府的民族识别和民族政策的落实,中国俄罗斯族的族群认同发生了变迁,即从认同"混血人"逐步转变为认同"俄罗斯族"。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将军之死蒙着白色布单的陆军准将弗朗索瓦·哈吉14日被缓缓抬进贝鲁特北部的教堂。两天前,在一场有预谋的汽车爆炸中哈吉被暗杀,炸弹威力相当于35公斤TNT炸药。由于黎巴嫩议会多数派与反对派之间的强烈分歧,前总统  相似文献   

18.
弓箭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一种远射兵器。如今,弓箭虽已退出了兵器的历史舞台,但其制作工艺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北京,有着300年历史的弓箭铺——老字号"聚元号"的第十代传人杨福喜,是中国目前唯一用传统工艺制作弓箭的手艺人,他也是弓箭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聚元号"起伏300年"聚元号"制弓的历史久远,但最初并不叫"聚元号",只是在弓上印着掌柜印戳。因其所制弓箭装饰精美,专供宫廷使用。当年乾隆皇帝在行围射猎时用了他们的弓箭,颇为赞赏,还专门为"聚元号"题写了一副对联。于是弓箭铺的掌门人取对联每句第一个字,也就是"聚"和"元"作为弓箭铺的名号。  相似文献   

19.
正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他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作为新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生涯  相似文献   

20.
在<国语·鲁语下>中,公父文伯之母被作为"尚礼"、"崇德"的典范,是一种政治理想范式,是善的化身.然而,从现代的社会文化视角来观照这个人物形象,我们读到的却是公父文伯之母作为女性的悲哀.她具有道德情感而丧失了作为人的情感.同时,这个人物形象折射出了当时"礼崩乐坏,王纲解纽"的社会状况,是社会和时代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