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现代市场经济意义上传统的信用销售和企业信用管理实践起源于1830年的英国和1837年的美国,其标志是征信公司及相关的调查服务业的出现.随后又逐步诞生了包括企业授信前、授信中和授信后的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以及包含企业授信和受信的全过程信用控制理论,但它们均不能有效满足现代企业信用管理需要.只有包含"经济信用、法制信用和道德信用"三位于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三位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理论是以建树高效有序企业信用文化、满足顾客和员工信用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它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永恒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信用社会的道德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复 《浙江学刊》2003,(5):52-57
信用社会 ,呼唤信用的道德。在一个信用社会的道德体系中 ,“诚信”的道德价值系统和“信用”的行为规则系统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核心 ,市场伦理和商业道德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中心内容 ,公正、正义、仁爱、公益、互助、责任等人类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 ,构成该道德体系的基础。而社会主义社会的“信用”道德体系 ,则最终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原则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论市场信用与诚实信用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经济与法律关系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其中市场信用与诚实信用可以作为一个观察点。市场信用与诚实信用的多义性为多种不同的解读提供了可能,对其准确的界定需要运用语义的、历史的、经济的、法律的等各种分析方法。市场信用是一种经济伦理道德,是道德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而诚实信用在经过道德转化为法律后,获得了新义。两者的关系是良性互动的,它们本身及其关系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现实的发展。而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借鉴一切先进的技术、制度和文化理念,建立内容完备、制度健全、体系协调的法律制度,培育良好的市场信用,以实现经济持久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消费信用的法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冕 《学术交流》2001,(2):55-57
消费信用是一种经济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是商品由物物交换、货币交换后再发展到信用交换的高级阶段.为维护这种信用交易的正常秩序,发挥它的经济作用,国家应当有一个相应的健全的法律体系以调整信用交易关系.但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这种信用经济关系的立法是空白的,在规范消费信用交易的操作中,仅靠援引类似的部门规章来解决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加速消费信用立法,建立科学完整的消费信用法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信用中介机构的功能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万青 《浙江学刊》2003,(6):125-130
信用中介机构是指为适应信用交易的需要 ,为各类信用活动提供服务的机构 ,是现代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征信机构及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被视为通常意义上的信用中介机构 ,它们是一国信用制度的关键。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要使信息交易能够正常进行 ,就必须通过中介机构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信用中介机构存在诸多问题 ,是因为它们缺乏良好的发育和成长环境。当务之急是要构建信用中介机构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 ,努力推进市场化运作 ,保证中介机构的独立性 ;建立以“信用信息公开法”为中心的信用数据采集制度 ,保障信用中介机构的业务活动 ;并建立信用中介机构自身的行为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信用缺失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从本质上讲,信用是外在强制内化为社会主体自觉的心理取向,是社会主体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规范。它既反映了交易主体追求预定目标的道德诚意,也体现了交易主体履行承诺的能力。转型时期,中国之所以会出现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危机,除了社会制度变迁过于剧烈的原因以外,还有三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一是制度短缺条件下的信用机制转型所造成的真空与漏洞;二是激励结构的缺陷所造成的逆向激励;三是信用监控机制的弱化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建设信用社会的前提是建立起信用的政府、良性的产权制度以及法治的社会等宏观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诚信与大学生信用析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爽 《学术交流》2004,(11):186-18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大学生诚信与大学生信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许多研究者都把二者当做同一概念来理解,实际上这是两个在内涵、历史形成和表现形式以及建立、维护和惩罚机制上都有着严格区别的概念。信用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诚信则是道德范畴。明确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对于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与信用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信用经济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各地都十分重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经济.本文以法治为视角,从诚信原则的法律化、信用立法、公正司法等三方面论述了信用经济和法治建设的关系,指出从道德观念到法律原则的转变是诚信被普遍遵守的重要前提、构造社会信用法律体系是建设信用经济的必要基础、公正司法是实现诚信原则法律约束力的根本手段,从而肯定了法治建设在当前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经济信用体系是维系市场经济中各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纽带.在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失信行为越发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经济发展速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的经济信用体系,应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  相似文献   

10.
邓凡 《社科纵横》2007,22(12):34-35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来看,构建"诚信政府"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而政府失信会影响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本文就构建诚信政府的重大意义作了分析,并且对政府诚信在经济、法制、道德等方面的作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日本财政介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及其效果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永龙 《日本学刊》2005,(1):94-108
财政介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是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日本财政介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途径是多样的 ,政府直接出资、政策性融资、信用保险制度、损失补偿制度等等 ,共同构成了长效化、制度化的财政支持体系。日本财政不是一般地介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而是遵循一定的方式 ,这些方式从不同的侧面保证了财政资金运营的“公共性”、“完整性”和“效率性” ,是财政能够持久介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关键所在。日本财政介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给中小企业、财政、担保机构及金融体系都带来了积极的效果。日本的实践表明 ,财政介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不仅具有经济效果 ,而且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信用扩张、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不足的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扩张、消费信贷所“创造”出来的消费需求,有可能阻止市场价格信号向企业传递消费需求的真实信息,使企业在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反而扩大消费品生产规模。一旦债务清偿发生困难,将使信用支撑下的消费需求消失,导致消费需求总量收缩和消费品生产过剩。要避免这种消费需求不足的潜在风险,需要控制信用规模的膨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发挥中央银行对居民个人资产贬值的“安全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而这一变革又会对经济运动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受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和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大潮冲击之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重义轻利”向义利统一转变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是“重义轻利”,把道德与经济利益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认为发展经济、追求物质利益必然会引起道德的衰退,甚至会引起社会的混乱。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批“唯生产力论”,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又使道德过分政治化,其结果是“道德至上”与“政治挂帅”合为一体,居于至尊地位。道德建设脱离经济建设,并凌驾于经济建设之上。这种脱节与对立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科技与政治的发展,更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违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意味着要正确处理政治、道德与经济的关系,使道德重新坐落于现实的经济基础之上。价值观由“道德至上”向重视经济利益的转变,并不意味着以社会主义的道德退化为代价。市场经济的功利价值观所孕育出来的是追求创造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制内含正义、人道、德育等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其中,正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道德精神的本质所在。而法律区别于道德的特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有必要内含道德精神;法律与道德存在着的同一性,使社会主义法制有可能内含道德精神。因此。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我们要自觉贯彻社会主义的道德精神。当然,这绝不意味着走向法制“伦理主义”及“伦理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袁辉 《学习与探索》2022,(12):99-106
私人数字货币追求的“完全去中心化”和“不依赖信任”及其实践部分契合了货币经济学中的奥地利传统,然而在后凯恩斯主义看来,经济主体在根本不确定的货币化生产环境中决策,会结成各种信用关系及其凭证,货币实际上是经济主体做出的支付承诺或发行的债务凭证,本质上体现交易双方的信用关系,执行记账单位和结算手段职能。随着信用关系范围和可靠程度的不同,货币也呈现出国家货币—银行信用货币—其他货币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国家货币位于金字塔顶端意味着国家有责任采取措施维护货币金融体系稳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后凯恩斯主义强调,货币体系不可能实现“完全去中心化”和“不依赖信任”,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数字货币更接近于投机性的加密资产,以真实资产储备作支撑的稳定币则有望成为现行货币体系的补充,而央行数字货币兼具国家负债信用优势和数字经济技术优势,在带来支付体系效率、安全、多样、普惠的同时,有助于货币当局更好地发挥监管和调控作用,是潜力巨大的货币新形式。后凯恩斯主义的论述对认清货币金融本质,发展我国数字货币体系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政府诚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抓好政府诚信建设这个关键。政府诚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政策诚信、法制诚信、行政诚信、经济行为诚信和公务员诚信建设,从而发挥政府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先导和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于春梅  王丽 《学术交流》2007,(4):115-117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的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信用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信用评估制度、标准化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制度、信用激励和惩罚制度以及社会信用法律法规,致使信用教育与研究滞后,信用中介组织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偏低。其原因在于:历史上缺少信用文化积淀,信用基础薄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缺乏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业与个人作为市场主体尚不成熟。正视存在的这些问题及其成因,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与举措,使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中西社会信任的制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是社会信任的基础。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孕育了它们不同的制度类型,而由不同的制度类型塑造而成的中西社会信任在传统文化、基础与载体、模式与结构、程度与范围以及理性追求等方面呈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中西社会信任正是依凭这些不同的特点在各自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道德经济又是法制经济,需要基于道德和法制的社会信任作为内在支撑。以制度为基点对中西社会信任进行比较,不仅将进一步推进社会信任理论的研究,而且对于构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支撑的新型的社会信任也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山村崧泽文化早中期大墓的发现,证明长江下游在距今五千七、八百年以前已存在明显的社会分化,初级王权已经产生,社会已进入“古国”^1阶段。在中国古代文明演进过程中,率先开始社会重大转型的不是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也不是以古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地区,而是崧泽文化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该遗址的发现还表明,在文明化进程中,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古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并不完全一样,有的是神权至上,有的是王权至上,从而导致其发展方向和发展前途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盛书刚 《探求》2003,(6):70-74
“诚信”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诚信”规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充分发掘我国历史上珍贵的诚信道德资源,对加强公民诚信教育、打造社会信用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