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柯尊全 《东方论坛》2000,(1):96-96,F003
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群生存与发展的规整 ,对现代社会结构与走向的昭示 ,无疑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探索的焦点。揭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敦促传统文化向现代转生 ,既是历史与实践提出的重大文化战略课题 ,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意志与行为需要进一步自觉的历史呼唤。葛荣晋教授继《中国实学思想史》探讨传统文化向近代转换的桥梁之后 ,在《儒道智慧与当代社会》(中国三峡出版社 )一书中 ,立足现实 ,着眼未来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其两大支柱的思维精核——儒道智慧为研究标本 ,殚精竭虑对这一战略课题和时代呼唤作出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实际、历史与…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两千余年来,它以精湛深邃的思维方式与独特的结构框架,不仅深刻影响到中国传统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成为推动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由著名哲学史家朱伯昆山先生主编、任继愈先生作序的《易学智慧丛书》,是一套着眼于从传统文化发展的角度阐述易学的特色及其价值的大书。在本丛书中,由易学著名专家萧汉明教授撰写的《易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书店2003年6月版)一书,对传统医学中所蕴涵的易学智慧,作了精到的阐发,为人们了解中医的本来面貌、为中医从巫术的丛林走向现代科学,…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心灵》和《中国经济心理》两部著作中 ,卫礼贤对“中国智慧”的博大精神作出了深刻阐释 ,体现了他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的高度同情和基本理解 ,也体现了他对整个人类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厚忧虑和深切关怀。中国智慧在卫礼贤身上所展示的惊人魅力 ,说明了东西方文化对话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独具匠心启迪智慧——读《哲人的智慧——〈老子〉与中国文化》崔波王玉良(郑州450052近年来出版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注译、通释性的图书有许多种,尤其以先秦时期的《老子》、《周易》等文献的思想挖掘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领域,其中由青年学者高秀昌、龚力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智慧结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堪称传统医德文化的经典,融汇了儒家仁爱、道家无为、佛家慈悲的思想,是医学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医德专著,对其从儒、释、道三方面进行文化溯源,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现代医德有着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往往植根于其经典之中。《中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书"经典之一,也是儒家传统文化的点睛之作,它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和伦理精神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内核,从中生发的诸多思想源流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在现当代以及世界范围内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生命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的显学,虽滥觞于现代,但因其对于生命的关切而与《中庸》有着一致的内在旨归,即何以成人以及安身立命。《中庸》中饱含生命伦理精神的资源,本文即以此为基,探究《中庸》经典中基于中庸之道、中庸之德、中庸之境三个向度的生命伦理精神,以为应对生命伦理学视域中的伦理难题提供中国式的价值基础与道德语言。  相似文献   

7.
自《维摩诘经》传入中国后,就有不少人从事翻译和注疏。王维、李商隐、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等文人都有看过《维摩诘经》并且都留下了相关的诗篇。可见《维摩诘经》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之广。在《维摩诘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影响中,其中它的言说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维摩诘经》与中国思想的关系非常复杂的,本文只拟从它与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禅宗的宗风和两宋文人的禅诗等几个方面略谈它们之间的关系,借以窥见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大文化,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由统治者定位并灌输给百姓的文化。千百年来,它已经深植于人们的心灵深处,挥之不去。张謇文化性格深深地烙上了传统文化之印痕。一、儒家文化之核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里,儒家思想文化占据着核心地位。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亦是儒文化。儒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并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儒家宗祖是孔子,儒学圣典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儒学经过了创立、发展、演变、衰落的过程。战国时期,通过孟…  相似文献   

9.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不仅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重要构成方面,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思想资源,从而表现出对推动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高度理论自觉,而且实际地对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辩证法思想、知行合一思想、民本思想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诠释和改造,从而多方面地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儒辨”、“儒学的发展与演变”、“孔子、儒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三个方面对“儒”、“儒家”、“儒学”、“儒生”等概念进行了系统界说,对儒学的发展与演变及其坎坷的历史命运进行了具体分析。文章指出,儒学传统不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中国文化传统是以儒家《易》学为主流的《易》文化传统;同时,还指出了这种文化传统的诸多特色和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决定性影响。文章还论证了孔子对中国《易》文化传统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徐晗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9):54-55,82
在外来影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侵袭下,如何坚守中国的文化传统,取得商业利益和文化艺术的双赢,2008年版东方新魔幻电影《画皮》似乎做了成功的实践。从电影《画皮》对原著《聊斋志异》的坚守、传统妇女观的延承、现代爱情观的渗透等在影片中的呈现角度,探讨《画皮》对中国式文化的沿袭与弘扬。尤其是发掘2008版《画皮》所施行的传统文化之魂与现代影像之魄的结合,以此成功诉求现代影片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因子,进而探寻中国电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易经》是华夏先民在建设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漫长岁月中集体智慧的沉淀。其一,《易经》所保存的“八卦”,乃是我国早期的文字符号,曾对我国观念形态文化的形成和文字的产生,起过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其二,《易经》之卦辞、爻辞,是古人卜筮经验的总结,它所透露的思想观念,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等多种思想发生发展的原始胚胎,促成了我国古代学术的孕育成熟。正是基于这些,我们认为《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我们认识《易经》的文化价值,应当上升到这一高度。  相似文献   

13.
《易经》是华夏先民在建设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漫长岁月中集体智慧的沉淀。其一,《易经》所保存的“八卦”,乃是我国早期的文字符号,曾对我国观念形态文化的形成和文字的产生,起过不可磨灭的巧史作用;其二,《易经》之卦辞、爻辞,是古人卜筮经验的总结,它所透露的思想观念,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等多种思想发生发展的原始胚胎,促成了我国古代学术的孕育成熟。正是基于这些,我们认为《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我们认识《易经》的文化价值,应当上升到这一高度。  相似文献   

14.
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其老庄之学也由来已久,并显示出自身的特色,海保青陵即是其代表之一。他把《老子》定位为“生智养慧”之书,并从《老子》的“有无”观入手加以诠释,认为“无”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并将“无”理解为智慧生成的前提和根据,把智慧的实质看作是“无为”,而作为“无为”之心术体现的“虚”“静”则是智慧生成的机制和方法。海保对《老子》的智慧学诠释,对发掘《老子》哲学的现代价值和当代老学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蕴涵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无锡的水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精髓,助力无锡水文化建设,是无锡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智慧之举。  相似文献   

16.
新发展理念中饱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党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认知,是结合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同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结合的新成果,指明了当代中国走向文明进步的发展新方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实现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新发展理念内涵的解析,深入分析新发展理念中的传统文化蕴涵,探讨新发展理念中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抢救保存古代典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专家访谈录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为中国文化发展做了一件大有功德的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从中国文化的发展来看,怎么样继承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是件大事。中国的文化历史悠...  相似文献   

18.
"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周易》文本与哲学思想的核心术语和观念之一。《周易》时哲学之文本质料--"时机""时行""时止""时位"是中国古代哲学对"灵动"易"时"所做出的智慧哲思,其体现了变易性、应因性、创造性等文化哲学意蕴。就意义而言,作为生活的智慧和行动的哲学,易"时"的思辨性设计--"见几而作""亨行时中""与时偕行"等更具行动性和使命感,它因始终贯穿着行动精神而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学热"再度兴起,各级学校广泛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统一部署和核心指导思想,对于如何有效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众说纷纭。为此,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将对未来中国教育产生历史性的深远影响。文章旨在深刻认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语境,探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以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借鉴传统教育智慧并运用"扬善""抑恶"兼顾的策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道博大精深,内涵深邃,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奠定基石。老子《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国茶道的重要思想源泉。文章是茶者以品茗方式解读《道德经》哲学内涵的心得感悟,以中国茶道研修的基本方法——静品心法为逻辑主线,以茶人视角,由茶入道,谈茶论道,品茶修道,因茶悟道,希冀将老子智慧原原本本地呈现给读者,使之跨越时空的距离,继续与人们做心灵的对话,给广大茶人以睿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