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与社会公共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体制转型、落实综合治理、强调防控功能、发展社区警务、引进市场化防控等方面,论述了构建防控体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必然选择;指出防控体系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即由静态防控转变为动态防控、由阶段性防控转变为规范性防控、由粗放型防控转变为集约型防控、由封闭式防控转变为开放式防控、由被动防控转变为主动防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在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作为浙江公共安全建设核心理念的"民生至上、民安为本"的全面贯彻和落实;作为浙江公共安全建设关键因素的"枫桥经验"的推陈出新与全面发扬;作为浙江公共安全建设重要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均衡和协调统一;作为浙江公共安全建设良好条件的区域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有力实施;作为浙江公共安全建设必要措施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逐步建立和有效应对.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有助于浙江更好地建设公共安全体系,也有助于为其他地区或省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看到公共性的曙光,但也潜藏着网络公共领域结构瓦解的线索:网络公共性与私人化的融合、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娱乐消费的伴生物、网络公众从关注社会到回归个人、网络虚拟资本的运作与现实资本的移植等,这些特征都预示着网络公共领域面临结构转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社会结构转型与我国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结构的加速转型,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发展所带来的环境、资源的压力也与日俱增,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全面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缺陷与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典事件过后,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地位已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机构通过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联动指挥系统、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等途径加强了各个领域的安全管理,并且在职能上有较为明确的划分。但也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评价机制缺失、安全意识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构建公共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完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实施公共安全分级管理制度和加强全民公共安全意识等维度出发,提出重构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信息化与社会结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也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这将引起社会结构的转型。生态结构、自然结构、组织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等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更和变迁,它所唤发出巨大的社会变革力量,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的多发性、关联性、弥漫性和隐蔽性特征决定了我国公共安全预警信息必须满足集约性、及时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要求,惟其如此才能满足社会公众公共安全预警信息的需求.与此相对照,目前我国公共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存在着单一性、简单性、随意性等不足.因此建立集约式的发布机制,增强部门行业间的联动协调,加强立法规范、完善发布渠道是改善公共安全预警信息发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遵循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效、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城市的公共安全体制面貌依旧,亟需实现转型.本文依据科学发展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构建南京市现代公共安全体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忠武 《齐鲁学刊》2001,(2):129-132
生活方式是同生产方式相互对应和协同的人类日常活动范畴,它的变革是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要求。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形态的生产方式具有以知识为基础、追求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它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必须适应由传统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转型,进而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型。实现生活方式转型的方法论原则是更新生活观念、改善生活条件、加强生活理论研究、开展全民生活教育、健全生活控制体系和优化生活消费结构等。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的公共安全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由于巨大的社会变迁正进入一个“风险社会”甚至是“高风险社会”;各种潜在的风险和灾难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不安全,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凸显,社会对公共安全的需求快速增长。风险社会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把公共安全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向公民提供;政府可以是供给的主体或最终的责任主体,也可以把不同的环节分配给非政府的私人或组织去生产,形成由政府主导的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相互合作生产——供给公共安全物品的公共安全复合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始于18世纪50、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拉开了英国工业化的序幕,也开始了人们休闲生活转型的历程。从人们休闲生活的时间、方式、内容、形式到人们的休闲心态和价值取向等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拟就此进行探究,以资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之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全球的社会发展呈现出社会活动节奏加速倍增化,社会活动方式信息一体化,社会活动性质利害两重化,社会活动群体全球协同化四个大的发展趋势.而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展开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结构转型,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从匮乏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3.
正在转型的中国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面临诸多公共安全问题。公共安全事件呈现出范围广、非传统性、关联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的应急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公共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包括:预警机制、处理机制、反馈评估机制、指挥协调机制、国际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性、继承和借鉴的统一性以及外部条件的机遇性等是社会形态跳跃转型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的产生或条件的把握源于民族国家自身所具有的良好的开放性,多元社会结构是系统开放性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政策是规划、引导和干预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其目的是提高社会公共安全产业竞争实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社会公共安全产业化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结构政策、组织政策、布局政策、技术政策、推进和引导政策、规制政策等.  相似文献   

16.
始于18世纪50、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拉开了英国工业化的序幕.也开始了人们休闲生活转型的历程.从人们休闲生活的时间、方式、内容、形式到人们的休闲心态和价值取向等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拟就此进行探究.以资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之借鉴.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结构变迁与人格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青兰 《人文杂志》2004,(2):171-176
市场经济在中国大地上的兴起,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宏观上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微观上使人格结构发生了现代性的转型.社会结构是人格结构在社会活动中的投射,人格结构受社会结构的规约并随之转型而分化.在从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从领域合一到相对分离,人格结构则实现从依附性向独立性、从单一性到多重化、从伦理型向法制型的转变.人的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
欺骗或说谎是人际沟通中的常见现象。在公共安全等领域,欺骗识别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对欺骗内涵及分类的理论研究出发,概括介绍了各类欺骗线索及其识别的研究现状,并就欺骗识别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忠武 《文史哲》2002,1(5):106-112
国民人格即一个国家的公民所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格 ,它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创造的本质联系 ,其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是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现实国民人格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 ,但在目前低能人格、双重人格、依附人格、片面人格、病态人格、从众人格、拜权人格现象仍大量存在 ,因而必须加以改造以促使其向着现代化方向转型。国民人格转型的目标模式是塑造国民理想人格 ,为此必须认清理想人格的目标模式与设计原则、建立理想人格的塑造体制与塑造机制以及改造现有文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转型,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基本方式,意在指陈高等院校因时而变,作出富有变革意义的转变,且将变革成果固化为新的组织结构、办学形态。综观全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是其现实选择,且主要形成了三种应用型转型方式:通过院校合并而转型发展、借助升格而转型发展、升本之后通过二次转型而持续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转型,须以办学转型为前提,以人才培养改革为核心,以师资队伍转型为保障,以组织结构转型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