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是辨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可事实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并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三位一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不仅仅是辩证唯物主义,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也是实践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三位一体”的世界观。因此,在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时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也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将三者的关系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这是不妥的;将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仅仅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这种观点不免具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2.
杨耕 《学术研究》2001,2(1):5-12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内部存在着两个派别,即机械唯物主义和人本唯物主义,二者有不同的理论来源、理论特征和理论归宿.从研究主题的历史性转换这一视角看,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三种历史形态,即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真正批判的世界观",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内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所以它又是辩证唯物主义.法国唯物主义一开始就反对"形而上学",但又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形而上学".真正终结"形而上学",并高扬人的主体性的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作出新的界定,这是国内学界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但在我看来,这里的关键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作出准确的把握。本文以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关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而是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世界的唯物主义,它是包括物质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4.
王永义 《兰州学刊》2003,26(5):23-24,22
正确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概念,对于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本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不是一般唯物主义的自然概念,它是经过人类实践中介的具体的历史的产物.虽然马克思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但并没有把它视作一般唯物主义意义上的本体论自然,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  相似文献   

5.
郗戈 《学术月刊》2012,(8):48-54
传统教科书模式系统地遮蔽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性,因而也就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要超越这种片面的解释模式,亟需阐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的统一性,并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实质等根本性问题。从历史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核心内容是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意识不断生成、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相统一的科学方法不断成熟的过程。从逻辑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内含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三个理论层面,三者彼此交织,结合为一个理论整体。由此,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革命,其核心在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意旨并不在于建立某种包罗万象的思辨哲学体系,而是在于开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批判与内在超越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是青年马克思世界观转变过程的中间环节”。按照这种观点,“青年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变,是一个从黑格尔唯心主义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最后转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我们认为,这种“中间环节论”(与此相应的是“三阶段论”或“两次转变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不是传统哲学本体论的简单倒置,也不仅是革命的实践思维模式的创立,而是马克思哲学思维层级多重跃迁的浓缩。其蕴含的第一次哲学跃迁是从唯心主义向一般唯物主义的转变,第二次哲学飞跃是从包括传统唯物主义在内的本体论哲学向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马克思达到最高哲学层级的第三次哲学变革,则是从反映一般历史规律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向揭示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逻辑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刘忠友 《理论界》2011,(10):72-74
马克思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其新世界观亦即理论界所称的"新唯物主义"的萌芽。笔者是把"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同义语来使用的,并从"彻底的实践精神和批判精神"角度认为:"新唯物主义"的"新"主要表现在:"新唯物主义"只是一种新世界观,这种新世界观是"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的世界观,而"彻底的实践精神和批判精神"是实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总体性质的最新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表示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 ,而且是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在这些新的理解中 ,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 :张一兵把历史唯物主义叫作“历史现象学” ,俞吾金则把历史唯物主义叫作“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而刘福森则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历史生存论”。  相似文献   

10.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建构了哈维空间分析的基本框架,从“历史唯物主义”向“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转变渗透了哈维对地理学传统的知识论反思和对传统历史叙述的话语批判.“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之所以可能,在于历史的观念、本质、规律、动力与空间的生产密切相关.“历史辩证法”是一种“过程辩证法”,在其中,“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体现为一种社会过程的理论表征,是社会过程的历时性结构化的产物,它代表着一种社会关联模式,“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现实展开必须结合特定的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两种意义上的历史概念与两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其前提是对“历史”概念的狭义和广义的理解。广义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的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构成历史的两个方面。狭义的“历史”是指人们的历史存在。即人们的物质活动,社会存在。马克思曾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过“历史”概念。“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狭义的,是指对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广义的,是指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本文认为,只有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理解为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上变苹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第二国际时期,作为正统派考茨基和梅林从方法论的维度上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考茨基立足于"唯物主义",将之解释为考察一切事物的唯物主义辩证方法;梅林则立足于"历史",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以现实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解释和研究历史的方法。以此为基础,他们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适应范围及其与旧哲学之间的关系理解也不尽相同。两种阐释方式虽各有不足,但在当时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决定论解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对当今学界重新思考与评价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和正确理解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论证,提出了不同于俞吾金先生《论两种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一文所阐发的一些观点,认为恩格斯和列宁都没有把历史唯物主义说成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推广运用,而是认为辩证唯物主义不过是马克思将一般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的结果。在实践基础上,将一般唯物主义世界观彻底贯彻到一切知识领域中去,如实地把握客观物质世界,就必然得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的结论来,而它们作为不同称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研究对象显然不仅限于“人化的自然”和“历史的自然”,不仅限于某类具体物质形态,而是整个物质世界及其本质和规律。辩证法不仅是实践辩证法,是认识论和方法论,而且在主观上还是一种世界观,在客观上是客观世界本身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提出恩格斯有一段名言: 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我认为这一思想即是他从黑格尔那里继承来的“历史感”的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在方法论上的出发点和内核。这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它成了“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但人们通常都没有注意到恩格斯对“历史感”的强调,却片面地理解恩格斯对黑格尔的下述批判:“黑格尔的方法在它现有的  相似文献   

15.
把"历史"作为新世界观的解释原则,这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又是一项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理论课题。在对"历史"的理解中,把握住其内蕴的"实践"与"社会关系"两大范畴的一体化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直接决定了把历史唯物主义与黑格尔、阿尔都塞等人"历史无主体"的思想区别开来,以及把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解释原则区别开来的基本立足点。而要把握住"实践"与"社会关系"的一体性,首先需要我们返本开新,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对这种一体化关系原始发生的解释——人类学研究当中。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规律的科学 ,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流俗理解”。其实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对历史所作的存在论考察。流俗领会的历史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是对有待被意识所关照的肯定作为唯心主义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对历史的理性批判。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因素仍然包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特征之内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世界观的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呢?流行的看法是: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出发,经过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而转向唯物主义,但不是转向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是转向新的、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即,承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费尔巴哈是黑格尔与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之间的中间环节,但是,否认马克思世界观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阶段的存在。近来则有人连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的科学世界观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这一点也否认了。我们发现,上述观点与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实际进程并不完全符合,在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实际进程中,确是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的认识论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式的直观,相反,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产物,它是建筑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反思.《资本论》反思方法的全新性质奠基于历史实践原则,反思方法的最高成果则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范畴的前提批判.  相似文献   

19.
刘放桐 《学术研究》2002,1(1):26-33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批判继承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意义和其理论形态。首先对提出这方面问题的背景、探讨它们的意义和态度作了论述。接着分别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的哲学 ,称为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有根据的 ,但也可以用其他名称。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但它不是一种体系哲学。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四、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中国现当代实践中的确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当代阐释。作者不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局限在文本的考证之中,而是使它同社会实践、特别是中国现当代实践进行对比和验证,从而引出必要的结论。作者认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以科学实践论为理论硬核的唯物主义,它在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三个层次上由抽象到具体地展开,形成了逻辑一贯的论释体系。作者考察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论证了指导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哲学,不是非实践论的“物质一元论”或非唯物主义的“实践人本论”哲学,而是贯穿了“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的哲学;毛泽东、邓小平的哲学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由此成功地制订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这是对“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中国现当代实践中的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