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维森以约定-T作为联结真和意义的一般形式,提出了一条外延性意义理论的行动方案;他将真、意义、信念等要素融入其经验解释的理论框架中,赋予约定-T以解释力,使其理论呈现出形式理论和经验理论的有机结合的特色;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体现了充分利用逻辑分析手段的理论特色;戴维森的意义理论已涵盖语义学、解释理论、行动理论的相关内容,它始终以真和意义的关系为主线,充分论证了约定-T表征意义理论的必要性、可行性、可靠性和普适性,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语义论思想,表明了其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2.
梁义民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05-110,158,159
戴维森意义理论具有明显的思想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弗雷格的真值条件论是其基本立足点,塔尔斯基真之语义论的约定-T模式充当其形式表征基础,蒯因的彻底翻译理论成为其经验解释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戴维森善于借鉴这些影响深远的思想成果,使其意义理论呈现出一种解释性的真理论而潜在地具有非凡的理论优势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意义理论研究是现代欧美语言哲学兴起以来的一股思潮,这一过程中创建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意义理论。此中,随着哲学家们对语言的认识不断深化而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颇具特色,其意义理论也独树一帜。它以实施一次言语行为规定为意义的基本单位;强调言者的意向性意义,而不仅仅是话语的字面意义;特别的它还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深入到了语用学的范围,突破了先前意义学说的限制,形成了一种更好的解释语言现象的多视角、综合性的意义学说。  相似文献   

4.
杜威批判性地吸收了英国浪漫主义者、托尔斯泰、克罗齐、鲍桑葵等人的表现理论,并将之融入自己的经验论美学体系当中.经过杜威的重构,表现论美学的四个基本问题呈现出了更为系统、更有阐释力的理论样貌:表现的主体由原来的直觉或情感的认知者被重构为一个生存的行动者,还原了表现主体的复杂性;表现的对象由直觉或情感被重构为一个完整的经验及其意义,改变了表现论美学重情感而轻理智的状况;表现的意义由获得初步的或对于情感的认知变为对于原有经验及其意义重建与提升,提高了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表现的过程由艺术家主观的创造被重构为一个完整经验及其意义的创造性转化.指明了表现形式和生活经验之间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性质问题是贯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一个根本问题.很多研究者将意识形态理论看作关于意识形态的认识理论,但它实质上是一种特定类型的解释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意义"问题而非"真理"问题,意识形态分析实质上是对意识形态的解释,这种解释旨在通过破解意识形态的伪装形式发掘被掩蔽的意义.作为解释学的意识形态理论不是对意义与解释的哲学反思,而是以意识形态为对象的解释活动、解释技术与方法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宋儒境界理论意义的界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儒的境界理论集中展现为对心灵自由的追寻,它构成了儒家境界说的一高峰。宋儒所强调的道德理性和心性修养,无疑可以给我们提供警省和借鉴意义。但是,从代自由的高度加以审视,却可以发现其意义具有多重有限性。只有经过重新解释和现代转换宋儒的境界理论才可以转化为具有健全精神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7.
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现实主义理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政治哲学根基.在洞彻了人类政治生活本质的基础上,现实主义理论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现象做出了深刻解释.以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理论不仅最彻底地构建了科学哲学意义上的科学理论,对新自由主义与温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主义理论为各国参与国际互动,制定合理的外交政策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8.
刘森林  龚庆 《学术研究》2008,4(4):25-30
从马克思与施蒂纳相互批判的视角来看,马克思使用的"现实的人"的概念,可以解释为经验主体.对它的解释离不开与之相对的纯粹主体概念.马克思与施蒂纳都致力于精神、幽灵的内身化,但思路迥然不一:施蒂纳试图彻底消解精神,马克思却执著于某些本质性精神的真正普遍化实现.所以,完全取消了超验维度支撑的经验主体不是马克思主张的主体,倒像是施蒂纳赞赏的"唯一者".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彻底拒斥了近代形而上学或本质主义,显然是给了他过多荣誉的误识.  相似文献   

9.
符号互动论在哲学思想上继承了实用主义的传统,它把米德有关自我身份通过社会角色而确立的观点和杜威有关理论作为解决生活问题工具的观点应用于社会研究。符号互动论一方面看到了自我以及意义解释在社会研究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想坚持社会理论的经验主义的科学性地位。这要求符号互动论能够发展出一种把“意义解释”与“经验检验”结合起来的方法论路线。然而,这是一项很难贯彻落实的事情。布鲁默是符号互动论的核心人物,以其为中心来阐述符号互动论的理论前提、社会观念、方法论步骤及效应,可以发现尽管符号互动论提出的解决方案还很初步,但它的构想在当代社会理论的转型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发酵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在文学中的意义网络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珊 《中州学刊》2008,(3):221-223
在文学文本中,相似的事件、场景、人物、意象、经验和感觉重复出现,构成了文本创作和阅读体验的基础.任何事实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巨大的事件网络和链条中;任何意义也都不能孤立存在,必须依赖共生的语境和意义.只能用意义解释意义,而文本也只有通过参照文本才能获得意义.在互文中,既不存在意义的中心,也不存在一个超然的观察点.互文性理论可以避免从单一视角或纬度去孤立地对待文本,任何试图分析或解释文本的人,都必须参与文本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张燕京 《学术研究》2012,(9):19-24,31,159
达米特区分了演绎辩护问题的三个层次:演绎论证的句法有效性的辩护、演绎逻辑系统的正确性的辩护以及演绎推论如何可能的辩护。第一层次的演绎辩护不存在问题。就第二层次的辩护而言,分子论语言观是其语言哲学前提,从基于分子论语言观的意义理论出发,借助于可靠性或完全性的语义学证明,可以构造一个演绎逻辑系统的正确性的辩护。第三层次的演绎辩护问题主要是演绎推论的有用性的辩护,它要求以承认真与真的认识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间隙的意义理论为基础。彻底的实在论的意义理论所允许的这种间隙过大,难以说明语言理解和语言学习;而彻底的观念论意义理论所允许的这种间隙又过小。达米特认为,解决第三层次演绎辩护问题所需的意义理论,就真与真的认识的间隙而言,它应比彻底的实在论的意义理论小,而应比彻底的观念论的意义理论大。达米特的演绎辩护思想揭示出意义理论对于现代逻辑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英语情态动词在使用中具有多种不同的意义。对于这些意义,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但均不能作出满意的解释。多义观对这些意义无法作出名符其实的解释,而单义观又无法面对多义词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找一种语用学理论来解释这些情态动词在使用中的不同意义。关联理论可以为此提供一个基础:采用单一语义学以及关联理论中的话语译释加工观点,根据原则来获得对这些情态动词的不同理解。这种卓有成效的方法能够对一系列的问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3.
留学精英对中国现代政治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在引进西方思想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误读,这种误读是不可避免的,主要由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双重的差距造成的.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主要在套用西方的范式、理论、概念和方法,用来理解和解释中国的传统和现实.但这种移植套用在双重意义上是错误的.首先,它在知识论上是一种“语境误置”:将西方的特殊理论错误地上升为普遍有效的理论,再应用于中国特殊的语境与条件之中.这不仅无法对中国经验提供有效的解释,反而削足适履地遮蔽与扭曲了我们独特的经验.其次,它在伦理意义上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兼及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要求,折衷于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能坚守科学性与客观性而又不忽略价值的意义与理解.他既不同意实证主义把人类行为化约为可观察的外部表现的做法,也不赞同完全回到人的主观世界,进行没有任何验证标准的"思辨式"研究.马克斯·韦伯是一个穿梭于科学客观性与主体价值之间、因果解释与意义理解与阐释之间的智者.这为法学研究或法律实践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基础和指导.因为,建构一种不同于自然科学,而又能够保证其客观性的社会科学方法,是法学或法律运作的一项长期的任务或追求.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条件句作实质蕴涵的解释,则会出现违反人们直觉的怪论.格赖斯认为蕴涵怪论确实堤不令人满意的,但却是真的;他利用会话含意理论对蕴涵怪论进行了辩护,指出为什么蕴涵怪论给人的感觉是荒谬的,但却是真的.从总体上说,格赖斯用会话含意理论对蕴涵怪论的解释是合理的,但是,这种辩护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会话含意理论对蕴涵怪论的辩护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它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解释模式与社会历史理论、史学范式、史学理论等概念意义相近又不完全相同;既紧密联系又有细微差别.所谓"历史解释模式"是指最一般的对历史的理解范式和解释框架,主要包括历史观和方法论.从哲学视角看,历史解释模式总体上可分为"宏观历史解释模式"、"微观历史解释模式"和文化哲学的历史解释模式.所谓宏观历史解释模式是指从社会历史宏观领域着眼,注重历史的"大结构、大过程、大比较",从人类活动的宏观领域去把握和解释历史,一般围绕历史的性质、有无规律、决定因素-动力系统、进步路线图等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17.
文明形态论是指从宏观上对历史进行整体解释,并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将人类历史发展视为由各种不同文明演进史构成的文明史观.西方的文明形态论具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理应予以批判.但是,它的多元文明演进的历史观点,揭示了人类文明演进的不同模式和多样性特征,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形态论是基本一致的.换言之,西方文明形态论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多元文明形态的理论视界,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价值.批判地借鉴文明形态论的合理价值,对于研究当今世界不同发展道路和多样化文明模式,特别是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兼及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要求,折衷于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能坚守科学性与客观性而又不忽略价值的意义与理解。他既不同意实证主义把人类行为化约为可观察的外部表现的做法,也不赞同完全回到人的主观世界.进行没有任何验证标准的“思辨式”研究。马克斯·韦伯是一个穿梭于科学客观性与主体价值之间、因果解释与意义理解与阐释之间的智者。这为法学研究或法律实践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基础和指导。因为,建构一种不同于自然科学,而又能够保证其客观性的社会科学方法,是法学或法律运作的一项长期的任务或追求。  相似文献   

19.
赵娜 《社会科学家》2013,(1):151-154
想象在艺术与科学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当代理论界,它面临着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双重质疑.法国当代哲学家保罗·利科赋予想象以语言的角度,想象被看成是在语言中或通过语言的意义创新——即语义创新中不可或缺的机能.通过对话语——象征、隐喻、叙事——的语义学分析方法和反思的认识,利科的语义想象理论进入了本体论阶段.想象使意义的创新得以实现,为我们展现另一个可能的世界,扩大了我们的认识与经验世界.但作为一种诠释学的想象,它也避免不了各种解释之间的内部冲突.  相似文献   

20.
长久以来,两个基本的信念一直是科学家们从事研究活动的内在动力:1、外部世界以其固有的规律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科学的目的正在于如实地描述这个世界;2、事物的产生总是有确定原因的,科学理论就在于追寻自然事物所服从的因果律,以便对自然过程作充分解释和精确预测。上述两个基本信念由于科学家们在宏观领域内创造的伟大奇迹而受到鼓舞。然而,量子力学的出现却颠覆了这两个信念,它公然宣称:一个微观事件的发生直接依赖于我们对它的观测,而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解释和预测仅限于概率性。量子力学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应用层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量子力学对亚原子世界的解释是最终的吗?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率先对此表示质疑,从而在他与量子物理学家之间引爆了一场著名的争论。这场争论的哲学意义甚至超过了其物理学意义,值得今天的人们继续回味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