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友兰对辩证法思想的反思张翼星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特别是当代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对中国哲学的贡献是十分显著的。首先,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面,他提供了一种学科的范型,就研究对象、基本范畴、主要派别、传统精神、发展脉络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全面而...  相似文献   

2.
论刘鹗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刘瑜中国哲学史上的辩证法思想,远比西方出现的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光华初露。毛泽东对辩证法做了很大发展,他指出:“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对立面的统一”(毛泽东《党内团结的辩证法》)。在春...  相似文献   

3.
高秀昌 《中州学刊》2007,(3):164-167
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的提出、确立、深化、拓展和综合的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方法论自觉;由他所提出的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所形成的方法论系统,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为实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近现代转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试图从方法论上将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主义方法、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辩证法打通,实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融会贯通,为中国哲学史研究开启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冯友兰把历史学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和其他学科的方法相结合,为中国哲学史研究和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丹桂飘香的国庆佳节前夕,福建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逻辑学四个研究会的年会在厦门大学同时召开,现分别介绍如下:马哲史研究会年会重点探讨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以及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贡献.同志们认为,哲学的生命力在于联系实际,从活生生的辩证法中吸取养料.哲学工作者一定要面向实际,针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目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哲学有着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 ,毛泽东、邓小平结合中国传统哲学 ,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有必要结合中国传统哲学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一)毛泽东思想是发展马列主义的典范。他那以《实践论》为代表的辩证唯物论和以《矛盾论》为代表的唯物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试从两个层次谈谈毛泽东在唯物辩证法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其一是毛泽东精约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其二是毛泽东对辩证法的继续发展开辟  相似文献   

7.
老子哲学与毛泽东的矛盾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为理论基础 ,但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包括老子哲学在内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毛泽东的矛盾辩证法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关于相反相成的矛盾论、反者道之动的矛盾转化论和柔弱胜刚强的发展规律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从年代来讲,自西周初期《周易》中辩证思想萌芽算起,以至近代,约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从内容来讲,古代哲学中曾经提出过一些光辉的辩证法观点,表现出深邃的智慧。如果谈批判继承古代哲学遗产的话,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应该是最值得研究的。近年以来刊行的几本《中国哲学史》著作中,对于历史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的辩证逻辑思想就其理论来源而言,一方面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益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思维的熏陶和启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辩证逻辑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也传入了中国。毛泽东开始接触这方面理论。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哲学自身的发展逐渐溶合。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对辩证逻辑问题都抱有极大的兴趣。 三十年代,中国哲学界产生了一场大辩论,其中主要论题之一是辩证法(当时术语不够准确,辩证法有时指唯物辩证法、有时指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对这场  相似文献   

10.
《四川社科界》2004,(2):32-32
2003年11月28、29日两天,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四川省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会、四川亚太经济文化研究会在成都市花水湾联合举办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来自三个学会的34位代表出席了这次研讨会,并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从毛泽东思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1.
《矛盾论》与中国传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贡献离不开对我国古代辩证法的继承和发挥。诸如关于“内因论”的思想、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思想、关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的思想、关于斗争性与同一性关系的思想、关于矛盾统一性的思想等。毛泽东的辩证法是具有鲜明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唯物辩证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它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中国辩证法史,成为哲学界一种新动向,并已经出版了几本专著。在这些著作中,古代辩证法被认为是与古代形而上学作斗争的,并且贯穿古今。例如《中国辩证法思想史》(先秦)探讨了“春秋时期朴素辩证法思想与形而上学思想的斗争”,以及战国时期“辩证法思想与形而上学思想的斗争”①,等等。但是,这个体系有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未加论证,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有没有形而上学?如果没有形而上学,又何谈古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的斗争史呢?一、形而上学的时代性以及它与朴素辩证法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形而…  相似文献   

13.
刘明芝 《东岳论丛》2002,23(5):18-22
关于毛泽东矛盾学说的来源、形成问题 ,学界以往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研究视角去探讨 ,而这至少是不全面的。实际上 ,毛泽东的矛盾学说不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学说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同时更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矛盾观的深刻影响 ,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学说与中国的辩证思维传统有机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一有机融合的最为重要的中介就是中国革命实践。毛泽东将中国传统的矛盾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 ,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来总结中国革命经验 ,其理论升华的光辉结晶 ,就是毛泽东的矛盾学说。  相似文献   

14.
张士儒 《理论界》2005,1(8):57-57
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某些主要命题进行新的诠释,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某些成语、文学典故、民间格言解释现代哲学原理等途径,创立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毛泽东伦理道德思想是对古今中外伦理道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从少年到晚年一直热中、非常关注,“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交换全国之思想,……则沛乎不可御矣!”(《毛泽东早期文稿》第86页)毛泽东青年时代便致力于哲学、伦理学的研究。他的世界观的一些基本特征无不体现着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的继承与弘扬。其中有二个道德思想特别注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哲学总结和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是由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论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  相似文献   

17.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丰富的哲学遗产,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就是哲学史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有它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在研究和阐明中国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发生,发展和斗争的历史时,也应重视探索哲学史中“辩证的东西”,研究古代辩证法同形而上学斗争的历史,总结这一斗争的规律,对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各民族的思想文化成果和时代精神,对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对哲学史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18.
<正> 毛泽东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马列主义理论的照耀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实践中,在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中国近代先进分子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变革思想的过程中产生、形成的。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近代变革的基本结束和被超越,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进入了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考察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中国近代先进分子变革传统思维方式的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对认识、把握毛泽东力法论及其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契先生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80年代出版的近百万字的两部中国哲学史著作和最近即将出版的《智慧说三篇》(即《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的自由和真善美》)。显然,前两部著作是研究哲学史的,后三部著作是研究哲学理论的。对于哲学史和哲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冯契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他是这样来研究哲学和哲学史的,也是这样来贯通他的智慧说和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从而显示出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个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臧宏 《学术界》2006,(1):248-253
郭淑新同志《胡适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评价胡适哲学思想的新视角。胡适哲学思想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胡适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贡献在于他为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所做出的努力;胡适系统介绍实用主义的哲学观点,这对中国哲学史的真正意义在于经他改造而又中国化了的实用主义的方法论及对这一方法论的运用;继承并具体阐述这一思想的是冯契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