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际投资中引起间接征收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乐 《理论界》2008,(7):212-214
近年来在国际投资中,直接征收逐步减少,而间接征收日益增加。除了经济上由于资源价格的上涨会使一些东道国采取征收手段外,近年来由于国家在健康、环保等公共利益问题上行使国家管理权而导致间接征收的发生。在法律层面上,由于国际双边投资协定中间接征收规则所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如间接征收定义的不统一、投资定义的不断扩大和复杂等,也容易导致间接征收的发生。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些国际实践可能对我国投资保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4,(6):151-158
现代国际投资中直接征收罕有发生,由间接征收取而代之。对于何为间接征收,双边投资条约等国际投资协议中并无详细定义,这给国际投资实务带来了困惑。新近的Saipem案中,国际投资仲裁庭认为东道国法院干预商事仲裁并最终不予执行商事仲裁裁决的行为构成间接征收。分析新近相关的国际投资仲裁案例可以发现,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在一定情形下构成双边投资条约所言"投资",而法院不予执行商事仲裁裁决的行为在一定情形下可能构成间接征收。  相似文献   

3.
外资征收概念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冰 《学术论坛》2007,29(2):89-92
外资征收一直是外资保护中的核心问题,晚近有关征收的理论与实践使外资征收概念的新发展尤其是法规征收备受关注和质疑。对于为社会管理目的实施的规范性措施给外资财产造成的价值减损(法规征收)是否属于间接征收并具有补偿性,尽管没有一致答案,但对补偿性法规征收,还是可以粗略地刻画出几个主要构成要素:措施对外资财产的干预程度、措施的性质以及措施对投资期望的干预程度。我国在面临完善各种社会经济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在有关国际规则谈判和国内立法中应注意到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现行主要定位为所得税的减、免、缓等外资税收优惠措施,种类繁杂,形式多样,其不足之处在入世后更加突出。除直接投资外,我国还采取国际商业贷款和证券投资进行间接融资。对新近出现的QFII应征税,在征收印花税的同时,应再适时开征资本利得税。税法不应也无须给予境外投资者超过内资企业标准的特殊待遇。  相似文献   

5.
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政治风险与国际法密不可分。围绕国际直接投资的最基本的国际法问题是绝对主权观念;其次是主权国家承诺约束自身未来行动,即投资者与国家间合同中国家的承诺;再次是东道国针对外资征收产生的国家责任和投资者自身的救济行动。就这些问题,东道国需要通过国际法并根据约束所有国家的那些国际法规范和准则概念而作出一定的调整。同时,还要区分东道国承诺的国际化与非国际化问题。至于在发生东道国征收或违反投资者-东道国间合同的情形时,外国投资者可以采取多种救济行动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仍没有对财产征收问题进行规范的具体法律.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征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从公共品的角度界定作为征收财产理由的公共利益;征收财产的范围一般应限于具有垄断性的不动产等;应研究未明言的征收(管制性征收);征收补偿的原则应考虑市场价格等.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仍没有对财产征收问题进行规范的具体法律。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征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从公共品的角度界定作为征收财产理由的公共利益:征收财产的范围一般应限于具有垄断性的不动产等;应研究未明言的征收(管制性征收);征收补偿的原则应考虑市场价格等。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发达国家已在实现由“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的转变。为实现这一转变 ,他们除了采取强制的直接手段外 ,还采取了间接的经济手段。这些经济手段包括 :征收排污费、环境税收、财政刺激、排污权交易、收取押金、环境标志等。我们应借鉴上述做法 ,以促进其有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中因土地征收引发的社会问题愈演愈烈,农用地产权不清晰、公共利益界定不明、征收补偿不合理、征收程序规范缺失等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台湾地区残余土地一并征收制度之价值在于,被征收人土地仅部分被征收致残余部分不能有效利用时,赋予被征收人向主管机关申请一并征收残余土地之请求权,以保障其财产权益,并实现地尽其利。申请符合法定要件的,主管机关有突破比例原则一并征收残余土地的法定义务。该制度对大陆解决征收中的"边角地"问题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启示在征收立法中应以请求权保障和规范被征收人主体地位,以同时避免公权与私权之滥用,并将合理分配土地价值损益问题纳入统一的立法考量中。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制度完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超公益范围征收、不严格执行征收程序、征地补偿不合理。笔者认为,为了遏制政府土地征收权的滥用,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应严格界定和控制公共利益的范围,以确保土地征收行为在目的上的合法性,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建立合理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容 《理论界》2009,(4):101-102
世界各国都用宪法明确规定财产权不受非法剥夺,对行政征收进行了法律上的规制,主要表现在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和征收程序三个方面,征收目的正是做出行政征收这一行政行为的核心所在。近年来,行政征收制度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比较突出。笔者以行政征收为视角探讨“公共利益”如何界定的问题,望能引发读者在这方面的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土地征收补偿是土地征收制度的核心。目前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缺陷。从制度伦理的角度阐述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现存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关不动产征收程序的立法,散见于一些单行的法律和规章中。目前我国不动产征收程序的立法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法律本身、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立法救济征收程序的可操作性等。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不动产征收的立法较为完善,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对不动产征收程序立法进行完善:第一,制定《不动产征收征用法》,作为不动产征收的一般法;第二,完善公告制度,增加协议征购程序,给予被征收人参与和表意机会;第三,完善征收目的和征收补偿的救济机制;第四,完善不动产物权征收程序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集体土地征收的制度体系,一般以《土地管理法》《物权法》为核心,《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行政法规、部委规章为支撑,相关土地政策为补充。由于对集体土地征收立法缺失、执法不严、司法乏力等问题,导致集体土地被征收人权利救济困难。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改革现有的行政主导征收模式,立法明确被征收人的权利,建设以被征收人权利为中心的制度,强化司法救济,征收过程司法适时介入,对征收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保障被征收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试析我国土地征收行政补偿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征收行政补偿很有必要.当前,我国土地征收行政补偿中存在诸如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过低、补偿项目构成不规范、利益分配不合理、农民自主权受到限制以及土地征收行政补偿程序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明确界定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范围,完善土地征收行政补偿程序,明确补偿标准、范围和方式以及引入司法救济,从而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行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严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刻不容缓。针对国际社会讨论的碳关税和碳税问题,我国如何应对?通过对碳关税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碳关税还是有实施的基础。我国宜率先在国内征收碳税,以避免碳关税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翠平 《兰州学刊》2011,(4):219-221
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机遇和活力,另一方面也给国内税收征收与监管,以及国际税收利益与管辖权分配带来新的挑战。在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与增加本国税收利益这对矛盾面前,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上税收政策都面临着两难选择,针对电子商务的税收法律制度的战略选择因此成为需要研究的问题。文章主要对电子商务引起的税收问题以及各国的立场进行简要分析,并就我国税收法制的战略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从物业税征收过程的三个环节入手进行分析,对国际上征收物业税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简要归纳,即税前准备充分、税中执行规范、税后服务得民心;然后总结出国外征收物业税的实践中存在着基础条件差、信息割裂、容易欠税、税收竞争降低市政财政收入、助长土地低效利用和土地投机、受不动产市场弊病影响等主要问题,指出开征物业税、从价计征并逐步实现信息化、以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为原则进行改革是世界各国物业税征管的发展趋势;最后根据国际经验和教训提出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以及在物业税征管实践中应当注意的若干事项.  相似文献   

20.
陈明添 《东南学术》2004,(4):114-119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私有财产征收征用条款写入宪法,显示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依法治国的信念,有利于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其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本文主要针对新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征收征用问题的规定进行宏观分析.提出征收征用的性质上的定位,进而分析征收征用的对象前提条件以及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