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游犯罪人是否适格洗钱罪之主体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上游犯罪人是否具有洗钱罪的主体资格问题,国内学者形成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依据刑法解释学基本原理,就我国刑法第191条规定的明知、提供、协助等进行精细分析,同时兼顾期待可能性、事后不可罚理论和民众刑罚观,否定说更切合我国现阶段国情。 相似文献
2.
缪军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7(6):106-110
洗钱是一种国际性的新型技术型犯罪活动。本文以刑法学理论为指导,以修订后的刑法典及其修正案为依据,从洗钱犯罪的概念和性质入手,结合司法实践,系统地论述了洗钱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对洗钱罪的既未遂认定、洗钱罪与相关罪的界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食品安全丑闻迭出,重典治乱已成食品安全治理之共识。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期间的讲话表明了国家重典治乱的态度与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刑法修正案虽然对我国食品安全丑闻做出了法律回应,但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却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从食品安全犯罪之法律归属及客观要件的分析入手,提出应将食品安全犯罪列入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范畴,并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客观要件予以扩充:应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的"掺入"行为扩大为"使用"行为;法律界定应将食品添加剂纳入"食品"的概念范畴;强化专供特定人群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通说认为,“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作为犯罪既遂标准具有其优越性:它以刑法分则既遂模式论为依托,因而包容各种不同类型犯罪的既遂情形。但通说却存在不能克服的矛盾:它无力解决危险犯既遂后行为人主动消除危险状态行为的问题;各种具体犯罪标准的争论也表明通说并未解决犯罪既遂标准问题;通说还面临其他质疑,这些都使通说陷入尴尬。将犯罪结果理解为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人或物的存在状态的改变,并将“犯罪结果发生说”作为犯罪既遂标准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犯罪目的实现说”目前不宜作为我国犯罪既遂标准。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已成为21世纪的热门话题之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子商务给商界带来了新的商机和高额利润.由此,以互联网为工具的网络时代的电子商务犯罪的狂潮也在席卷全球.从理论和实际的视角来研究、探讨电子商务犯罪己成为刑法学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陈军武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68-171
各国政治、经济、文体、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当代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行为方式的变化给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统一带来困难。恐怖组织和个人都是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与恐怖组织关系密切的组织,也应当成为法律的规制对象。反国家性而非政治性才是恐怖主义犯罪的动机,而实施恐怖主义犯罪的手段是否具有正当性或暴力性则不应是恐怖主义犯罪的构成要件。恐怖主义犯罪对象的不特定性是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重要特征之一。各国应当摈弃政治化对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影响,以列举具体行为类型的方式对恐怖主义犯罪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中对洗钱罪虽有明确规定,但这些规定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内容还有不小差距,加上理论界对洗钱罪的认识存在差异,结果导致目前对该种犯罪的打击依然不力.理性思考洗钱罪问题,从而制定恰"-3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国际犯罪刑事责任再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旭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
在国际刑法领域 ,刑事责任仍是研究和解决的核心 ,只不过其涉及的问题更复杂 ,认识上的分歧更多。对国际犯罪刑事责任概念的理解应站在国际刑法“两重性”的基点上 ,既体现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 ,又突出国际性特点。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范围 ,是国际刑法研究中必须解决的理论前提 ,而国际犯罪刑事责任范围的确定 ,取决于国际犯罪的范围和国际犯罪刑事责任承担者的范围。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实现是研究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归宿 ,而追究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管辖权限、启动程序和实现方式都有不同于一般刑事责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论环境犯罪的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0(4):16-17
环境犯罪是刑法学和刑事司法领域的新型犯罪 ,环境犯罪构成由环境犯罪主体、环境犯罪主观方面、环境犯罪客体、环境犯罪客观方面四个要件构成。从总体上把握环境犯罪的构成 ,对于准确地确认和追究环境刑事责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经济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为了保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一些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经济违法行为予以犯罪化是必要的。但由于经济犯罪具有很强的时空相对性,我们也应针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将一些不再符合犯罪化标准的经济犯罪及时地予以非犯罪化。所以,在现阶段有关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上,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实行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标准、界限,走一条以犯罪化为主,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同时并举、双管齐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18.
公职人员洗钱行为分析及其洗钱罪内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际公约、国内外洗钱罪定义进行法律概念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发现我国现有的洗钱罪定义无法判定和识别不法公职人员上游经济犯罪后的下游洗钱行为。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狭义公职人员洗钱罪定义,即“不法公职人员通过上游经济犯罪获得非法资产,掩饰、隐瞒其真实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看似合法化的过程”。利用该狭义定义,将公职人员非法资产处置方式重新划分,最后从狭义公职人员洗钱罪定义入手完善法律制度;控制上游经济犯罪,遏制下游非法资产处置;加强监管与舆论警示,重点打击资金外逃转移三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英美刑法犯罪故意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刑法犯罪故意观经历了从普通法的传统犯罪故意观到制定法的犯罪观过程,期间,学说众多,演变复杂。与我国刑法犯罪故意理论相比较,英国刑法犯罪故意观侧重"目的性",认识上的"必然性"与"准必然性";美国刑法犯罪故意观则只强调"目的性",而行为引起结果的"准必然性"属于"犯罪轻率"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