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去预防腐败现象;借鉴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找准腐败;利用中医"辩证施治"的方法惩治腐败。针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从不同角度,不同阶段上,像中医诊治疾病一样,为反腐败斗争开出的一剂"良方"、"良药",清除和根治腐败这一社会"病痛"。  相似文献   

2.
在法活的维度和视野中,惩治和预防腐败应该树立起社会公正的核心理念,弘扬民主法治的价值追求,构建民主法治的制度体系,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科学配置政府职权与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程序和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3.
从机制创新入手 ,依靠有效机制防止腐败 ,是反腐治本的根本途径。其关键在于创新权力运行机制、选人用人机制、经济管理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只有实施全方位的机制创新 ,才能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方针 ,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加强教育,增强抵御腐败的能力;发展民主,营造防止腐败的环境;健全法制,提高反对腐败的层次;强化监督,形成遏制腐败的机制;创新体制,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法治: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玮 《青海社会科学》2003,3(2):12-14,2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的实现途径依赖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和健全 ,没有法治作基础的政治文明是难以想象的。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 ,法治的实现即意味着政治文明的到来。一在西方 ,“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 polis一词演化而来的。在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家看来 ,政治主要指国家的活动 ;在古代中国 ,“政治”一词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即所谓“治国平天下”。综合古今中外学者的解释 ,政治有几种主要含义 :其一 ,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谆谆告戒全党:“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尉健行同志提出:“在严厉惩治腐败分子,解决遏制腐败现象的同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根据以上指示精神,湖南理论界的一些同志在总结我国历次反腐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的反腐力度逐年加大,反腐风暴高潮迭起,但腐败犯罪现象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从全国查办的反腐案件看,呈现出腐败对象层次趋高、腐败现象范围趋广、腐败性质趋重、涉案金额趋大的现象。客观形势表明,惩治腐败必须有新的思路和举措。本刊2000年第2期曾鳊发了王明高同志撰写的《关于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的思考与建议》一文,引起了理论界和有关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反腐倡廉这一重大问题,现再组织以下笔谈,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反腐倡廉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时代背景、历史定位和基本内容三个层面,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从抽象到具体等辩证思维方法,结合中国国情和现代法治理念,分析了树立和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要性,厘清和界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的进步性,阐明和论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容的科学性。同时,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规律、体制特色和历史局限进行了理论解释,初步回答了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编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过程中提出的一些疑问,并对监督制约、基本人权、司法公正、司法独立和法律权威等观念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中的定位以及它们分别与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突出了法治的理论与政策和实践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共产党与腐败现象是根本不相容的。要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克服和惩治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0.
欧洲各国在政治体制上实行的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建立的是民主与法制的政府,每个公民如果感到国家侵犯了他的基本权利,都有权向宪法法院提出起诉,政府或其官员如果有腐败行为,一旦被新闻媒体揭露,那么这个政府就会失去选民的支持,议会就可以通过不信任案,使政府倒台。  相似文献   

11.
12.
冯晖 《学术探索》2012,(11):32-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步伐很快,法律体系也不断完善,但是我们很多的法律并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对法律背后的文化观念、思想习俗的重视不够。因此,我们的法治建设必须是继承传统、超越传统的艰难的更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继承是基础,移植是前提,超越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生态整体主义的提倡、安全价值的彰显与法律体系的生态化趋向,是生态环境法治的重要特征。生态环境法治的发展推动着法律原则的更新,风险预防原则回应了风险社会背景下现代生态环境治理的现实需求。风险预防原则作为生态环境法治原则体系的组成部分,促进了该体系内其他相关原则的协调与联动。风险预防原则之于生态环境法治的实施具有价值理念、具体原则和法律适用三个维度的意义,相应地,应着重完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健全风险防范法律机制、明确风险预防原则的法律适用,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是从价值层面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效果、功能和意义所做的正面肯定和判断,它具有丰富的法治内涵,蕴含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出生产力"要求预防工作紧紧围绕防控职务犯罪风险,坚持查案预防、警示预防、建制预防、咨询预防"四位一体"推进,正确处理好腐败预防与犯罪预防、专业预防与社会预防、司法预防与立法预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区域法治——深化依法治国方略中崭新的法治形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区域法治是深化依法治国方略和建构世界法治秩序中的一种崭新的法治形态,开展区域法治建设和研究,既是区域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以及我国加强国际交往和合作的必然要求,而且既有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可资借鉴,又有我国区域法治研究的起步和刍型作为前引,还有其深厚的宪政基础和法理依据;为此就必须科学地构思我国开展区域法治研究的战略设想和建议,并为建立和健全区域开发和发展的法治保障体系而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6.
培育全民的法律信仰是我国实现法治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真正意蕴 ,是法治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法治的内在驱动力 ,是我国实现法治的根本前提和保障 ;而我国从历史到现实都缺乏法律信仰 ,也正因如此 ,我国在实施法治战略的过程中屡遭挫折 ,步履艰难 ,法律自身与社会民众难以融合。因此 ,寻求两者的整合机制就成了我国实现法治的关键 ,这一机制就是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7.
现代意义的法治是源于西方的法治观和法治体制,中国传统的法治观和法治体制体现的法治实质上是人治.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陆续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并不断采取具体措施予以落实,但从实际情况看,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现代意义的法治是源于西方的法治观和法治体制,中国传统的法治观和法治体制体现的法治实质上是人治。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陆续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并不断采取具体措施予以落实,但从实际情况看,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9.
强化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发挥领导干部引领示范作用的需要.当前,领导干部逆法治型思维和领导方式主要表现在特权意识和行为、法律只是手段、权大于法等.今后,需要从培训机制建设、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以及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倒逼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蔡辉 《学术研究》2015,(2):43-4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更高要求。社会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根本的、首选的、稳定的模式是法治,依法推进社会治理的主要载体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其着力点是"树立一个意识、规范两个关系、加强三项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