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德治论可定义为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的理论主张。它有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形态。两种形态的分野在于对如下两个问题的回答:当推重道德时,所强调的是哪部分社会成员的道德?同时,它所倡导的道德,就性质而言,是怎样的道德?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德治论,强调的是精英阶层的道德,提倡的主要是自我约束的道德;现代德治论强调的是民众阶层的道德,提倡的主要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道德。这种差异根源于它们所适应的不同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方式的科学考察,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客观规律,对于把握全球化进程的特点和趋势具有重要价值。唯物史观通过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多重视角,阐明了历史与现实的内在逻辑联系,不仅为历史学家建构整体的史学思想、确立全球历史观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分析世界经济政治的基本走势,进而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都具有重要作用,彰显了其科学理论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达的《现代社会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启蒙传播时期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它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史观表述体系,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创造性的探索,赋予唯物史观以广阔的理论视野,深刻地体现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以后唯物史观的概念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概念.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唯物史现的价值和意义、研究现状、今后研究的思路和内容、研究方法对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到马克思主义形态的现代转型是通过三个阶段完成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实现了对旧传统文化的解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中国新文化产生的标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创造的邓小平理论则意味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文化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这种既区别于唯心史观的绝对精神,又区别于费尔巴哈的自然的个人,他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个人,正是这样的人以及他们的活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论孔子德性幸福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颜之乐"是儒家幸福的典范,但却不是孔子德性幸福的唯一形式.孔子的德性幸福观涵盖纯粹德性幸福、抽象德性幸福、现实德性幸福三种形态,始终坚持了德性至上的原则,纯粹德性幸福摒弃功利幸福,抽象德性幸福超越功利幸福,现实德性幸福把功利幸福作为德性完善的副产品.三种形态德性幸福的统一体就是孔子完整形态的德性幸福,既有作为理想追求的幸福境界,也有现实可及的幸福生活,从而奠定了儒家德性幸福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唯物史观的研究任务———用准确的科学研究来阐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谈起,在对历史发展必然性多层次剖析( 历史发展必然性是世世代代的人们活动之间的历史联系,是现实条件同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之间的本质联系,是活动的目的、手段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进一步展示马克思对历史发展必然性阐发的基础上,认为唯物史观的真理性是奠定在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基础之上;以此出发,兼析了那种认定“唯物史观不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而是马克思的科学观点,只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才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的看法的不妥之处,进而给唯物史观进行了哲学定位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的小说创作起到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桥梁作用。这种小说观念的形成与过渡表现在:一、从“小道”到“大道”;二、从教诲劝戒到描摹人生百相;三、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专为下等社会写照”;四、从传统笔法到中西合璧;五、从文言到白话。 相似文献
11.
深刻而科学揭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是唯物史观在人类思想上实现伟大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马克思的思想进程上考察 ,这一变革是 1 844年思想发展的积淀 ,而作为唯物史观雏形的《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突出地显现出来。《手稿》研究社会发展的主体视角的有两个突出表现 ,其一是异化劳动理论 ,其二是对共产主义的最初阐述。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中的历史目的论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目的论是一种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的历史观念.尽管历史目的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截然对立,尽管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于以黑格尔哲学为典型的历史目的论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批判,但它并未绝迹,而是以各种方式残存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影响着他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理解,甚至习以为常地将历史唯物主义也阐释成为一种历史目的论变体或一种隐蔽的历史目的论,即往往把目的赋予历史本身,似乎历史自身就有着某种目的.故非常有必要对于各种目的论,特别是掺入历史唯物主义之中的隐蔽的历史目的论进行剖析,以划清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研究的总问题仍然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自我反思、批判、重建为前提.以历史地透视、批判资本主义当代发展最新、最高形态为对象与任务.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城市化及空间化发展问题,对于开拓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更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全球化问题有助于深化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城市化问题有助于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空间化问题有助于更新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特别是历史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内部存在着两个派别,即机械唯物主义和人本唯物主义,二者有不同的理论来源、理论特征和理论归宿.从研究主题的历史性转换这一视角看,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三种历史形态,即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真正批判的世界观",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内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所以它又是辩证唯物主义.法国唯物主义一开始就反对"形而上学",但又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形而上学".真正终结"形而上学",并高扬人的主体性的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是破解这一科学视域真谛的关键.本文作者提出,社会生活中一定的历史时间是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基本逻辑平台,也只有在有限的历史实践中,抽象的物相才有可能被还原为真实存在的非实体社会关系,马克思对现实历史的全部批判性审视,都建立在这一重要理论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的历史规律学说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并非是若干个在时序上前后相继的具体历史阶段构成的某种固定的历史演进图式,而是历史运动的内在的、本质上的因果必然联系。在唯物史观的体系中,普遍规律是一种科学抽象,它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只能表现为特殊规律。因此,决不应把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释读成适用于一切民族、一切时代的历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在唯物史观人学本质问题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是将人道主义和个人尊严排除在1845年以后马克思成熟的唯物史观之外.而事实上,在<德意志意识形 态>这一经典文本中内在地揭示了唯物史观与个人尊严的理论关联. 相似文献
19.
20.
在解释学与哲学的现代发展中,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从狄尔泰开始的解释学的哲学化与哲学的解释学化,这是解释学的越界和哲学的唯心主义化;二是从伽达默尔开始的解释学的主观主义化.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是当代的主流解释学,在上一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发生重要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从哲学解释学的主观主义解释学立场出发来反思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从哲学解释学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立场出发采反思社会历史问题,有意无意地消解、否定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了防止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消解、否定,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重建解释学,用正确的解释学观点来反思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同时要把解释学和哲学区别开采,反对把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学化,不是在解释学的视野而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反思社会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