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亨利·詹姆斯小说中欧美文化冲突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利·詹姆斯擅长写"国际题材"小说,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都受19世纪欧美文化冲突的影响.文章以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为切入点,论述在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背景下,古老欧洲大陆与新世界美国从文化相遇到文化碰撞的种种表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这种跨文化互动中,亨利·詹姆斯通过小说创作试图找寻欧美文化冲突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亨利.詹姆斯在《贵妇画像》中描述的一位单纯、独立的美国姑娘伊莎贝尔在欧洲的经历。通过这些经历反映了女主人公了解和追求欧洲文化的渴望。亨利.詹姆斯通过新旧两大陆文化冲突的描述,试图将两种文化的优点相结合,将美国人的高尚独立与欧洲人的智慧相结合;将美国人的淳朴与欧洲人的成熟相结合,来最终实现欧美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赵辉 《理论界》2007,(12):152-153
文化全球化伴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走进我们的视野,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固有的状态在交往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势差、厚度等必然发生碰撞,本文通过对文化适应、文化对立、文化差异的说明阐释了文化碰撞后所形成的文化融合、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的三种结局。  相似文献   

4.
使用加拿大原型理论家诺斯·弗莱的原型理论,从意象图示视角分析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作品<贵妇人画像>中隐喻的使用,分别从花园、古宅、月亮和古城罗马的原型意象探讨这些隐喻如何揭示小说母题、人物塑造以及情节铺垫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5.
文化碰撞是文化交流的伴生物.关注文化碰撞必须强调文化自觉.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的速度、频率前所未有,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是空前的.抵制消极文化的侵蚀,强化文化安全意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倡导强化文化批判意识的同时,更需要国人建构文化自觉.中西文化碰撞由来已久,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自觉.当代文化自觉的核心内容是,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在文化多元化的世界上找到“安身立命”之本.  相似文献   

6.
《序曲》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之一。她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老年、青年、幼年三个不同阶段的女性:琳达的逃避,虚荣浅薄的贝莉尔,无奈的费尔菲尔德夫人,反叛的凯赛娅。她们的内心世界和下意识的反抗都表达了女性对男性所主宰的社会的愤怒和不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折射了曼斯菲尔德探索人生、探索社会的深邃思想内涵,折射了她对男权制社会下女性的同情和强烈地反抗男性压迫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以往对亨利·詹姆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主题"上(即天真的美国人与世故的欧洲人之闻的文化冲突)。本文试图探讨他对超验主义的态度。通过具体分析他的代表作《贵妇画像》后得出结论:詹姆斯既吸收超验主义的精华,又指出其缺陷。但是作为一名擅长描写心理现实的作家,他不能为超验主义者的成长提供更加真实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8.
浅谈日语外来语中欧美外来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日本在科技、医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使日本经济得以飞速发展的同时,在日语语言上也不断地引进外来语,以扩充日语词汇,满足使用的需要。但当今日语中,外来语不仅仅局限于“拿来就用”上,有大量的外来语在使用的时候会发生一定变化,这种变化的形式与原因都是多种多样的,了解其中的规律,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西文化的碰撞与重构民族文化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全球化日益凸显.文化交际的频繁,不可避免地带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整合.我们应积极地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探讨正确的应对方略,重构民族文化,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势必会导致第三方文化的产生。其背景是西方国家对其政治体制以及文化的推崇,而中国文化在传承和走出国门还缺乏推手。在全球化语境下,中西方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为:西方文化的强制性和中国文化的固守性。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体现在思维形式、语言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导向三个层面上,其中价值观导向的差异是最核心的碰撞。而两种文化的交融则表现在我国的民族文化对西方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启迪,发达国家的文化在我国有着一定的渗透,以及中西文化融合三个方面上。  相似文献   

11.
婚姻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文化中尤其以婚姻观念和婚礼习俗为重,中西方各自的婚姻观念和婚礼习俗构筑了不同的婚姻文化。在现实语境下,涉外婚姻必然面临不同婚姻文化的碰撞与交流问题。在此通过对中西方婚姻文化差异产生之源流的追溯,分析中西方婚姻文化差异的表现以及由此引起的碰撞与交流,阐述了婚姻观念比婚礼习俗对涉外婚姻的影响更为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杨霓 《学术探索》2010,(6):136-140
拉康关于自我建构的精神分析理论扩展了文学批评的视野。王尔德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较好地体现了自我建构的主题:主人公道连自我认同的失真和俄狄浦斯情结过渡的失败导致了他无法确立主体性,死亡成为在想象界与象征界间徘徊不定的他之最终解脱;作者王尔德采用自画像的原理创作该小说,以他者的形式呈现自己,借此进行另类的自我建构。道连与王尔德安身立命之根本都是在探寻“我”之真相。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罗伯特·林瑞宾的研究情况,并对《神圣的疯癫:密教成就者的画像》一书的主要内容和价值做了较为详细的评介。  相似文献   

14.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代表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表现了乔伊斯的存在主义哲学观。主人公斯蒂芬·戴达罗斯“在家—在路上—艺术”的人生历程是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观“存在—此在—诗思”的准确表征。“家”是起点,“艺术”是终点,但探索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永远都是“在路上”。在经历了之前的歧路和绝路之后,斯蒂芬最终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即“常路”,以“诗思合一”的态度来直面人生,来认识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15.
杨霓 《学术探索》2007,(3):127-130
王尔德提出,在文学创作中,要用"面具"将作者隐藏起来,揭示面具的真理。其《道连.葛雷的画像》深刻地揭示了道德败坏要遭惩罚的真理,无情地讽刺和揭露了道连等主人公戴着面具的罪恶,是一部极富道德教育作用的面具论小说。  相似文献   

16.
陈朝霞 《人文杂志》2004,(3):131-134
本文立足于东、西方文化的特质差异将<西厢记>的女主人公崔莺莺与<红与黑>的女主人公德·雷纳尔夫人的艺术形象进行观照对比,说明了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对爱情追求的不同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宗教文化的"罪感"对西方文明自觉的、深入人心的影响与东方"礼"文化的表层深入性、强迫性对人的禁锢以及瓦解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合江出土的汉棺及各类汉代殉葬品数以百计,其画像石棺数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屈指可数。汉代画像石棺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现实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面在参加红巾军以前,如果有谁说太平乡的朱元璋能大富大贵,一定会被人包括朱元璋自己当作一个天大的笑话。这个农村后生在当时就像茫茫荒野中的一株细草一样,微贱得你无法把它辨认出来。他的祖先追溯上去全部都是穷困潦倒的农民,以至在位登大宝之后,他也无法像历代开国皇帝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贵妇画像》和《喜福会》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描写。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反思,既然同是反映不同文化融合这一主题的作品,人物表现为什么如此之大?追根寻源,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落后,文化融合难以进行,经济强大蓬勃,文化融合亦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20.
汉代审美心理较之先秦有很大发展,对比汉赋和汉画像两种异质媒介在艺术旨趣上的同构可以发现,汉代审美心理明显异于先秦审美心理。张扬、宏放、繁丽、朴拙共同构筑了汉代的审美情趣,这是大汉气象的体现,也是楚文化的再次张扬。在根本上,这种转变离不开国家的强盛,但从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来看,则这一审美心理的变化也是中华民族认识水平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