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评介朱康有赵跃红郭贵春教授的《后现代科学实在论》(下文简称《后》,1995年12月知识出版社出版)是他继《当代科学实在论》(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在当代科学哲学的前沿领域——科学实在论领域中不断开拓的又一力作。随着当代自然...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中期以来,科学哲学界针对亨普尔科学说明模型中的问题,提出了因果实在论的说明理论、建构经验论的说明理论、自然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的说明理论.这些当代科学说明理论及其模型中所存在的一个根本分歧在于本体论承诺问题,通过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无疑是陷入了某种困境。一方面,科学实在论者与反实在论者都相互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猛烈的抨击,却又无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证和辩护;另一方面,以范恩和罗蒂为代表的后现代哲学家在80年代对科学哲学的研究价值提出了怀疑和否定,从而引发了科学哲学的价值危机。鉴于这种困境,许多科学哲学家走上了重构科学实在论的道路,其中以澳大利亚哲学家D·M·阿姆斯特朗的“自然主义实在论”最有新意,在国际哲学界也颇有影响,由于国内哲学界对阿姆斯特朗的理论比较陌生,本文结合当代科学哲学的困境对他的自然主义实在论作一简评。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概念基础的变革往往是人类思维方式变革的前兆,量子概念就是架起从经典物理学通往量子力学的概念之一,也是科学哲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两大阵营对峙的概念基点。本文追溯了量子概念出现的历史画面,指出时量子概念引发的两种关于量子与实在之间关系的理解,并从语境方法论的教义对量子概念赋予其实在性。  相似文献   

5.
库恩、劳丹、范·弗拉森与反实在论郑祥福当代科学哲学中的反实在论,是库恩、劳丹、范·弗拉森、法因与罗蒂等人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合。然而,由于法因与罗蒂的思想拥有大量后现代哲学的特征,不仅否认科学实在论,而且也否认反实在论,因此,前三者就成了反实在论的典型代...  相似文献   

6.
批判实在论是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主要学说之一,批判实在论从本体论上论证了社会科学解释的可能性条件,并提供了一条新的社会科学解释的可能形式。  相似文献   

7.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课题,也是一个持续发生和发展着的课题。从古希腊的实体论与非实体论的分野到中世纪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从近代英法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对垒到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自在之物”和“绝对理念”的对立;从新老实证主义的实在概念到人本主义哲学的反实在思潮;从形形色色的实在论、非实在论到内格尔的新自然主义和胡克的自然主义实在论纲要,从W·塞拉斯的科学实在论到普特南的趋同实在论和本格的科学唯物主义;从库恩的范式论到黑崎宏的日常实在论;从理查德·罗蒂的协同性实用主义到大卫·格里芬的后现代化科学观等;无不反映这一课题在哲学论战史上的强劲生命力。因此今天深入探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这种争论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逻辑经验主义“统治”的衰落,科学实在论作为当代科学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形态,已逐渐成为西方科学哲学运动中最有前途的一个发展趋向。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讲,除了许多复杂的条件之外,科学实在论得以复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大批科学实在论者在理论的构造、阐释、评价和选择中,自觉地借鉴、移植、汲取和引入了语义分析的方法,从  相似文献   

9.
信息实在论否定了将实体物质作为基本本体事实的物质实在观,在更深层次上将世界的本质归于信息。信息本质上表征差别,差别作为原初的关系结构先于物的个体性存在,是物之为物的逻辑前提。信息实在论本质上属于结构实在论,但兼容了本体结构实在论与认知结构实在论两种理论立场。物联网技术与量子物理学理论为信息实在论提供了确证。  相似文献   

10.
从80年代就开始活跃于科学哲学舞台的反实在论(准确地说是反科学实在论)是作为科学实在论的对立面而产生的。尽管在它与科学实在论的激烈论争中从未占过上风,但是它对科学实在论的冲击以及对科学哲学发展趋向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准实在论的问世就可以说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激烈争论的产物,而且表明了科学哲学中形形色色的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有一种折衷、综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江怡 《文史哲》2004,2(3):125-133
实在观念是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更是当代英美哲学家讨论的一个核心内容。20世纪英美实在论哲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强调实在是不依赖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客观对象,无论是物理的对象还是概念的对象,无论是科学的对象还是常识的对象;对"实在"概念的理解更为宽泛,更看重把实在论理解为一种基本的哲学立场或思想背景,而不是一种统一的哲学主张或理论观点;涉及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问题;带有明显的语言分析哲学特征。实在论不是一个简单的哲学立场的标签,它表明了一种对待认识对象和外在世界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实在论具有了贯穿整个当代西方哲学的作用:科学的、理性的精神是整个西方哲学的主线,而科学和理性本身就是对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语义分析方法就在科学哲学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同时它也为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借鉴与渗透,提供了对话的平台。今天,当我们反观这一历史时,重新理解语义分析方法的重要性,认识语境化的语义结构对把握科学理论解释的基础地位,掌握确定和表达指称是对理论进行解释的语义分析的方法论核心,明确二维语义学分析是当前语义分析方法论研究的必然趋向,从而在形式、内容、结构和体系上重新奠定语义分析方法在科学实在论研究中的方法论地位,对推动当代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预设是科学不可或缺的前提,但科学常常忽略预设,不是因为它们没有必要,而是因为它们语境特征的规定。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到康德的哲学,都不同程度地探讨了预设、证据和常识的关系,使得预设逐渐成为科学的合法和必要部分。康德之后的哲学,特别是从实证主义到逻辑经验主义,拒绝科学中的预设,而当代科学实在论则把预设看成是科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并给出精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哲学家普特南是当代新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观点从初期的形而上学实在论转为中期的内在实在论到最后的自然实在论,但贯穿普特南思想的全过程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实践"。本文叙述了普特南实践观念的由来以及对其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5.
当代科学哲学的困境与罗蒂后现代哲学的启示刘魁80年代中叶,美国科学哲学家A·范恩(ArtherFine)在其著名的《自然本体论态度》一文中喊出了“实在论死了”的口号,宣告后实在论时代的到来,震惊了整个国际科学哲学界。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赞同他的看法,但是...  相似文献   

16.
成素梅 《齐鲁学刊》2005,(3):113-116
科学实在是指经由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而在科学理论中所描绘出的实在,它在形式上具有物质性和可感知性特点;在内容上具有复制性和建构性特征。而技术实在,一是指经由人的技术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具有实物形态的技术产品,此被称之为一级技术实在,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特征;二是指通过人的技术活动呈现出来的非实物形态的信息与环境,此被称之为二级技术实在,具有再现性和对象性特征。科学实在与技术实在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说关于科学实在的理解是当代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主要焦点之一,那么对于技术实在的理解则应该是技术哲学中技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必须关注的问题,因此对科学实在和技术实在问题的关注开辟了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之研究的交汇领域。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话语分析模式经历了以下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与流变:以默顿结构功能主义、普赖斯的科学计量学等为代表的"实在论分析范式";一些SSK学者的"非对称性实在论分析范式";以及马尔凯为代表的"彻底的解构实在论话语分析范式"。科学话语分析模式的上述转换是一条由"实在论"到"彻底的解构论"的嬗变路径。这种嬗变不仅从认识论上有利于重塑科学话语与科学世界之间的认识论逻辑,同时亦为社会学家反思自身、重新认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话语权,从而创建科学话语分析新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关于形而上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各学派关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从逻辑实证主义的“拒斥形而上学” ,到否证论、历史主义学派对形而上学的修正 ,以及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态度 ,说明形而上学已内化于科学家的信念中 ,建立健全的实证科学需形而上学的引导 ,同时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建立也需要实证科学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H·普特南作为科学实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其数学真理观对整个数学真理性问题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对数学科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数学理论的证实问题出发 ,普特南立足于数学与经验科学的统一性 ,深刻阐明数学具有经验性、客观性和必然性。但他并没有将这种必然性绝对化 ,指出数学真理并非仅仅是绝对真理 ,而且也是相对真理 ,是可修正的 ,从而揭示出数学真理的实在论本质  相似文献   

20.
哈瑞的科学实在论思想包括本体实在论预设,"三个世界"理论和探询这"三个世界"的方法论。本体实在论认为科学依赖实在论的事实预设和概念预设,表达这两个预设的实在论是原子论和物力论,这两种实在论在科学的不同时期起的解释作用不同;"三个世界"为感知世界、仪器世界和想象世界,它们的边界是历史的、可变的,人们接近它们的方式不同;科学方法论为描述分类方法和模型解释方法,科学正是通过这两种方法认识世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