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一) 环境保护问题早为国内外所关注,环境法学也应运而生。环境空间并非封闭,造成公害的因素又大都具有“可流动性”。公海上油船造成污染甚至可使附近数国的海域受害;某一城市下了酸雨,并不完全是该城市排出的工业有害气体所致。因此,一国的环境问题就不能不考虑外来的影响因素,在环境立法和制定环境政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未对“公海”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这导致了“公海”定义的分歧.美国一直认为领海之外即公海,专属经济区属于公海的一部分.而我国的的立法意图是将专属经济区视为独立于公海的一个特殊海域,但这一理解未必能够得到条约法和习惯法上的支持.我国应在国内立法和双边条约中规定公海的定义,从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方面强化公海不包括专属经济区这一意图.  相似文献   

3.
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的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不协调的人地矛盾在新农村建设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固始县作为新农村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其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突显。因此,在研究固始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其人口、资源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找到固始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同时,也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监管责任重大。跨国公司污染转移具有隐蔽性、长期性、歧视性。关于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动因,目前有污染避难所假说、环境成本转移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说。治理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法律依据既有国际法层面的,也有国内法层面的。我国对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治理存在诸多不足,既有国际法的强制力不足,也有国内立法规定不足,另外,还有外资审批的环保把关不严、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等。针对跨国公司污染转移法律治理的不足,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促进国际立法、完善国内相关立法、加强投资的环境审批和环保执法、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快完善环境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5.
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环境,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环境保护起步较晚,环保法规尚未健全,故而环保教育任重而道远.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化学老师的责任更加重大,所以,环保教育是化学教学的永恒主题.在教学中,化学老师应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化“绿色化学”意识,进而使环保事业深入人心,全民行动,为人类共同创造美好家园而努力奋.  相似文献   

6.
与以往的环保概念相比照,低碳是一种可以量化的行动,这种可量化性能有效促成大众去从事环保活动。低碳直接应对导源于工业革命的种种高碳活动,其深层原因为:人类中心主义这种思维方式通过奠基于自然科学理论的现代技术群,而转变为破坏天地万物和谐状态的现实力量,人类的贪欲和现代技术的结合不仅污染了自然环境,同时也污染了人类的心灵环境。由于碳的普遍存在,低碳为人类提供了去重新审视自身与天地万物的相处之道和自己生命之本分的契机,但并不能由此断言低碳是人类最好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样态。  相似文献   

7.
环境法益包括自然法益与人类法益,这既尊重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亦符合污染环境犯罪惩治的司法实践要求。对污染环境犯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进行界分,在行为侵害法益层面,应对侵害的自然法益和人类法益按照"主要法益"与"直接法益"的顺序进行依次判断。在行为人罪过层面,只要行为人认识到行为对象为法定有害物质,即可认定行为人具备污染环境犯罪的认识要素。我国环境资源犯罪刑事立法应确立密切关联性标准,将与自然法益关联性更为密切的行为规定为污染环境犯罪;将与人类法益的关联性更为密切或者侵害具有人类社会属性之环境要素的行为规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相似文献   

8.
再论环境道德李万古人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人类和环境协同发展,环境问题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人类构成了环境的智慧圈,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智慧和人道主义相适应。环境道德,就是人类理性对世界性的环境危机进行反思的一种觉醒和产物。对此,《环境问题的道...  相似文献   

9.
历经40年的大量环境立法,促成了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体系框架的生成。然而,当前部门利益主导的分散式环境立法,造成环境资源保护立法碎片化。为探究环境法体系化路径,借助实证分析和比较考察的方法,根据环境法规范的属性特征和环境法的生成演进历程,明确污染控制法、自然资源法和循环再利用法为环境法领域的主要范围。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环境法立法体系的样态,检视与评价我国环境立法体系的实然构成,以找寻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化进程中的结构性难题。参考域外环境立法模式与体系化趋势,为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化的方向提供指引,认为环境法的体系化是一项阶段性的立法工程。具体而言,近期先以现行的污染控制法、自然资源法、循环再利用法为基础,理顺和完善相关环境法律规范;中期环境立法规划是制定环境法总则,最大限度地统合相关环境法律规范;最后以环境法的法典化作为终极环境立法目标,遵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循序渐进地完善环境法体系,以解决当前环境立法的重叠、冲突等不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类社会正由传统工业社会逐渐过渡到现代风险社会。现代风险社会之风险不同于传统工业社会之风险,环境风险是现代风险社会之风险的典型表现,环境风险社会是当前社会的真实状态。我国学者构建的"风险刑法"理论,并非基于风险社会之风险,因而受到批判,但若因此彻底否定刑法在应对风险方面的作用,则又走向另一极端。刑法作为社会安全的最后保障,应当积极应对环境风险。《刑法修正案(八)》前后的刑事立法均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污染环境罪)采取结果犯的立法模式,这种立法模式有不少缺陷,不利于风险社会的环境保护。以危险犯的模式重构污染环境罪也同样存在弊端。以行为犯的模式重构污染环境罪,有利于风险社会中对污染环境行为的严密惩治。  相似文献   

11.
农村环境侵权是指侵权人由于向农村转嫁污染、排放污染物等行为导致农村环境状况发生不良改变,从而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它已危及到我国广大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健康和生命。我国农村环境侵权的现状是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完善法律、法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工业污染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工业污染严重,农村工业发展对农村环境和农业资源危害加重,农村可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受到威胁。农村工业污染的防治需要政府、社会中间层组织、企业及社会公众这四者有机结合。探讨协调政府、社会中间层组织、企业与社会公众多维关系的同时寻求防治农村工业污染防治解决路径。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提出治理农村工业污染对策,以期为新农村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淮河流域工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工业污染物、农业废弃物也在迅速增加,致使治理淮河流域污染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重新审视当前的治污措施并从中寻找新的思路十分必要。那么,开办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不仅可以避免排污企业的倒闭,使受害人得到及时赔偿,而且还能为政府的治污提供更多的选择。因此,淮河流域开办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既必要,也可行,而且执行中还需要有相关的立法和政策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加大对农业项目的资金投入,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文章着重研究了国外农业信贷机构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详细阐述了他们在发展中遇到问题后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效果,在理论和案例的综合分析下,力求为中国农村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约束寻求一种新的思路,以促进我国农村信贷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然而由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亟待解决。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现状,认为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4个方面,提出了整治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的对策: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提高农民环境保护及维权意识,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保技术的创新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日本水库移民安置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在长期的水库移民安置实践中,制定和完善了移民补偿的法律体系,建立了项目后期的融资机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调整了移民安置模式等,探索和尝试了移民收入恢复的新方式,这些措施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但由于移民问题十分复杂,如何在水坝建设过程中,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减轻移民的社会影响,这都是日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库移民大国,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日本的水库移民安置经验,对于处理好移民问题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具有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优势和系统合力,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重视,很多地区都将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高度。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已引起各方的强烈关注,也向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在长吉图一体化产业集群的培育、建立和发展中要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建立生态产业集群,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水体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乡镇企业污染加剧;小家庭作坊污染严重;畜禽养殖等农业活动的废弃物污染日益加重且综合利用率低;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日趋严重,成为新的污染源。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新路子。通过对相关地区的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和数据,首先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和原因,继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和谐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中央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并作为200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本论文归纳了我国农村目前的整体现状,结合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方略,论述了新农村建设对于社会和谐的意义,并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建筑施工工地往往是一个综合污染源,而工程建设又是一项长期行为,施工污染就有可能产生进一步扩散和累积叠加,这不仅直接影响工地周边乃至整个城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甚至贻害子孙后代.因此,建筑施工中应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控制和防止施工污染带来的危害,将施工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