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明确的出土文献重新梳理副词唯。通过唯在殷商卜辞、两周金文、战国文献中的语法位置、语法意义的分析,发现语气副词唯向范围副词唯转化的过程。范围副词唯至迟在战国时期出现,语气副词唯仍继续存在,后者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都"类范围副词的分布情况,42本方言词典中收录的"都"类范围副词共54个,"都"基本上是一个南北通用、方普共用的范围副词,除"都"外,某一方言区不存在占绝对优势的通用"都"类范围副词。  相似文献   

3.
出土医书中的范围副词主要有"并(倂)""皆并""诸""皆""具(俱)""凡""尽""共""同""周""扁(遍/徧)""唯""乃""财""独""各"共16个,大部分范围副词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皆并"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已不再使用,但是保留在了方言中,这说明出土医书中的范围副词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考察出土医书中的范围副词,对于纵向理解先秦两汉范围副词的使用情况及语义的发展路径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范围副词”中的功能差异——兼论副词次类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们通常所说的“范围副词”,应分属于四个不同的副词次类.四类之间语义特征有别,组合功能更是不同.本文主要就四类副词在对被饰成分的选择、与其他副词同现时在线性序列中所处的位置、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指向三个方面所存在的差别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划分副词次类,不仅要有语义特征的标准,还应该结合功能特征方面的标准,互相渗透,互为印证.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中是否已有范围副词,各家尚有不同意见。殷周金文中能肯定为此类副词者计有咸、具、皆、率、並、凡、一七词。这七个词皆为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但具体用法又有所不同,其中咸、具、皆、率、一为一类,用于总括其前主语或其后宾语所指事物的范围,为典型的此类副词;凡为一类,主要用于总括数量范围;並为一类,有表示皆尽义和共同义两种用法。与同时期的传世文献相比,殷周金文中此类副词的个体数量和总体出现频率还比较有限,但因其时代之早以及材料之可靠,其于传世文献的补正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范围副词光的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光除了限定范围,还具有强调作用,常带有说话人较强的主观化倾向,多用于表达不满、抱怨等消极感情。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搭配时,光标示句子焦点,充当焦点标记,同时在语义上存在besides和except之分。此外,光与不同的结构组合时,辖域也有所不同,与句首名词或名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时,辖域为相应的名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但与主谓短语组合时,辖域则由具体的预设信息而定,此时光的辖域即为句子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范围副词分表总括、表限定、表类同三类,各次类间语义是相对独立的。但在范围副词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部分范围副词语义既可表总括又可表限定。选取其中的“各”“净”“索”“专”四个范围副词,对它们历史演变过程中的语义对立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其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世说>中的总括范围副词共13个,主要沿袭先秦,汉魏时期新产生的"都"、"全"等在<世说>中虽有一定程度发展,但用法仍不够灵活,并未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总括范围副词.  相似文献   

9.
受事话题句是能够反映汉语特点的一种重要句式。通过对先秦至清代32部口语性较强的文献的穷尽考察,描写了带范围副词状语类受事话题句句法特征和历史演变轨迹。此类受事话题句的形成主要与受事论元的语义特征及其所负载的信息的性质、全量副词的语义指向等因素密切相关。此类受事话题句具有凸显语义量大小的特定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泰国学生的325篇汉语作文语料进行分析,并统计出使用范围副词“都”的偏误类型主要是遗漏、误代、误加、错序,并且四种类型的偏误率大小是遗漏>误代>误加>错序。通过对偏误的原因进行探究,我们发现母语负迁移、目的与规则泛化等都是偏误的成因,最后根据偏误成因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汉语史中对"会""先""比""竟"等的性质的判断多有失误。在和时间短语一起出现时,该类词容易被误判成介词。句法结构相似、语义相似、功能相似是误判的原因。若从句法结构、句法功能、语义指向、认知方式和焦点凸显角度对该类词进行定性则可以确定其副词性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名物学初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名物为有客体可指,关涉古代自然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事物,其名称亦皆为我国古代实有或见诸典籍记载的客体名词.名物学是研究与探讨名物得名由来、异名别称、名实关系、客体渊源流变及其文化涵义的学科.中国古代名物学是以语音与语义关系的探讨而发轫的,名物学在魏晋以降多学科加入的形势下,语言学方法依然为其基础.名物研究是国学中的重题,历来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当代中国古代名物学研究的沉寂同中华崔嵬丰美的名物文化以及历代成果辈出的名物研究盛况是很不相称的.本文似为学界首篇关于中国古代名物学学科特点及其研究领域与方法之论.  相似文献   

13.
武陵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理区域,是中原进入西南地区的通道,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沉积带.关于武陵地区的范围,一般认为在湘鄂渝黔边的武陵山区.而实际上,长江以北的巫山山脉、汉中地区也在武陵地区的范围内.这一地区不仅历史地名有渊源关系,而且在空间上具有整体性,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文化具有同一性,同属巫文化圈子.  相似文献   

14.
总括范围副词分为两小类。前文已论述了“皆_1”类,本文论述“皆_2” 类。如前文一样,作者仍从出现频率、语义指向、与主语、谓语结合的紧密程度、分布特征四个方面对皆_2类词进行描写,进而论述皆_2类词的来源及其语义指向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范围副词一般可分为两类:总括范围副词和限止范围副词。本文研究的是前一类。笔者根据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把总括范围副词进一步分为两小类:第一小类的意义相当于“一起”、“共同”,第二小类的意义相当于“都”’、“全”。本文的这一部分只谈第一小类。本文主要从出现频率、语义指向、与主语、谓语结合的紧密程度、分布特征四个方面对这一小类词进行描写,进而探究造成范围副词用法特点差异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反训所指的来源,主要是晋至1711年间《尔雅》、《方言》中有关词条的郭璞注及其再注释。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关于反训所指的认定,不断地出现分歧意见,以致于引起争论。解决这些争论的途径是:分清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所指,站在当代语言学的高度对其进行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姓氏汉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即赐姓和改姓。赐姓主要有赐国姓和民姓两种 ,而改姓的情况则比较复杂。不论是赐姓还是改姓原因都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8.
受生理机能、心理水平、认知能力、社会化程度、语言习得度等的制约,中学生的语体习得是对语体原型(日常语体)的原型性靠近和交叉重叠。书面作文表明,中学生的语体习得具有下列特征:职业语体习得的偏颇性;说谎、抄袭现象;篇幅、格式、非汉字符号的新特点;错别字由小学阶段的不成词单个字错误发展到不成词单个字错误和成词(或词的一部分)的单个字错误相结合;方言词、流行词低频率出现,结构助词低频率互通,词语运用粗略化;句子结构习得不精细、采用续尾策略;消极修辞的习得趋于成熟;语篇出现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淮盐重要历史遗存——古海陵仓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代泰州淮南大盐场地处江海流域,两淮中部,滨江临海,700余里广袤的滩涂资源,又有得天独厚舟楫之利。公元前195年,吴王刘濞在此开山铸钱,煮海为盐,由扬州茱萸湾开运盐河东通海陵仓专事运盐。汉、唐、宋年间史籍、文学著作中经常出现“海陵仓“一词,对此史学界一直颇多争议。从多角度、多侧面、客观公正地分析当时当地的自然现象、历史背景,展示出这里两千多年前从海陵仓形成以来淮盐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