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基于禁忌搜索的遗传算法,利用遗传算法提供的并行搜索主框架,结合禁忌算法的个体串行搜索方式,能扩大搜索空间,快速实现全局优化。把基于禁忌搜索的遗传算法与启发式方法相结合用来求解背包问题,经过计算机仿真,其优化性能指标及搜索效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模糊C均值算法(FCM算法)难以达到全局最优解的问题,引入了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遗传算法以解决聚类问题,并在标准遗传算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该算法运用于IR IS数据的聚类,实现了较好的聚类,从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无人承载式车身在复杂工况下由于非线性耦合导致目标函数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数据驱动和多目标遗传算法相协同的不确定性优化方法。数据集以车身各结构面的特征尺寸作为输入参数,以车身满载扭转工况最大等效应力、自由模态基频频率和车身侧倾工况的最大等效应力作为输出参数。通过灵敏度分析法分析车身的特征尺寸和优化结果的相关程度。基于支持向量机对数据集进行分类,从种群中筛选出符合期望的个体。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种群重组方法,使寻优算法在解空间范围内进行全局搜索,获得Pareto最优解。结果表明:被优化的特征尺寸总体减小,且车身优化后最大扭转应力下降8.53%,最大侧倾应力下降4.65%。  相似文献   

4.
针对全局最优人工蜂群算法(GABC)搜索迭代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到全局优化和局部优化在优化过程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搜索因子的全局最优人工蜂群算法(HF-GABC)。在最优人工蜂群(GABC)算法中引入了可以随着优化过程动态搜索的因子,在算法的全局搜索过程和局部搜索过程中进行动态搜索。应用改进的算法对4个标准测试集函数进行仿真试验,并与ABC算法、GABC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带搜索因子的人工蜂群算法收敛性能优于ABC和GABC算法,有效降低了局部收敛的可能性,并且提高了搜索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标准遗传算法的优化性能,延长种群搜索过程,提出了完全自适应策略的遗传算法.自适应策略不仅基于进化阶段,同时基于个体,特别采用了自适应的适应值转换策略,大大降低了早熟的概率,保证算法能以较大的概率收敛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6.
为了求解覆盖网络中最优组播服务节点MSN组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HRCGA)。采用实数编码方式对MSN组合进行编码,利用K-medoids聚类距离算子进行节点相似性度量,并根据MSN的实际特点,构造含有惩罚因子的适应度函数,限制不良个体参与进化。同时,针对标准遗传算法SGA局部搜索能力弱的特点,HRGCA引入个体进化控制策略。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克服了传统K-medoids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对初始中心选值敏感的问题。通过与传统SGA的仿真结果对比,HRCGA进一步提高了MSN组合全局寻优能力  相似文献   

7.
引入模拟退火机制的新型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将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的新搜索算法。该算法以遗传算法运算流程作为主体流程,并把模拟退火机制融入其中,用以调整优化群体。在进化过程中使用了保留策略,以保存适应度较好的个体。在模拟退火算法的跳变操作过程中使用类似遗传算法变异来实现,先作置反操作,再作前后等长交换操作,以防止陷入局部最优。实验表明,该算法与传统遗传算法相比,提高了进化速度和全局寻优能力。  相似文献   

8.
将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分别进行结合,形成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以及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并作性能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算法都在进化代数和全局寻优能力方面有较大突破,在找寻最佳个体解的效率上,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更突出。  相似文献   

9.
动态变异遗传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算法是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而提出的一种优化算法。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遗传算法,理论分析显示,它不仅能保持遗传种群的多样性,而且能快速收敛。计算机仿真实验证明了改进后的遗传算法能够有效地克服不成熟收敛、进而搜索到全局最优解,并将这种新遗传算法用于BP网络的拓朴结构的优化和连接权值的训练,实例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知经典的将图像分割成C类的常用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A)依赖于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通常得到的是局部最优解而并非全局最优解,又由于遗传算法能搜索到全局最优解,因此将遗传算法(GA)与FCMA相结合,对MRI直接进行聚类,利用遗传算法搜索全局最优解,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收敛到局部最优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MRI的分割,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粒子群算法在解决组合优化时存在早熟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求解旅行商问题( TSP)的混合 粒子群算法。将粒子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结合,引入遗传算法中的交叉和变异操作,通过个体极值和群体极值的交叉以及 粒子自身变异的方式增加种群的多样性,避免粒子陷入局部最优,提高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新的混合 粒子群算法在解决TSP问题时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及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粒子群算法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多,其种群多样性降低,粒子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个体位置变异的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在保证最终收敛的前提下极大扩展了粒子的空间搜索范围,从而降低了粒子群算法发生早熟的可能,并且程序量较小。仿真实验中,将算法应用于6个典型测试函数中,并与其它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寻优能力和较好的收敛速度,明显提高了粒子群算法的优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精度低、收敛速度慢等缺陷,提出了基于混合策略的改进粒子群算法。使用融合Circle映射与精英反向学习的策略初始化种群,提升初始种群的质量,同时加快收敛速度;在粒子速度更新方式中引入蜘蛛移动策略平衡算法的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提出了基于自适应t分布的变异策略,增强算法全局搜索和跳出局部最优能力;对15个单峰和多峰函数进行仿真实验,与其他3种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算法具有很强的寻优能力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用改进蚁群算法求解了装配线物料配送的VRPTD问题(带最后期限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通过信息素动态更新设计,使改进蚁群算法具有自适应性,克服了传统蚁群算法在遍历寻优过程中容易出现停滞和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通过进一步对启发函数可见度进行改进设计,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改进蚁群算法可以很好地求解装配线VRPTD问题,这对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一种物流配送车辆调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启发式算法对复杂问题搜索效率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构造了DNA进化算法求解该问题。将其在个体变异操作中进行了一些改进,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车辆调度问题(V SP)属于组合优化NP难题。采用V SP问题进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可行,与其他算法相比较,不但有很好的求解性能,而且具有更快的收敛能力与搜索能力。  相似文献   

16.
遗传聚类算法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遗传算法的聚类算法。传统的KMeans算法具有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但是对初始化聚类中心很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收敛性。基本遗传算法具有全局优化性,但局部搜索能力较差,收敛速度慢。针对二者算法的优缺点,利用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结合二者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聚类算法。数据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聚类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人工鱼群算法在寻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嗅觉在自然界鱼类捕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基本人工鱼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嗅觉特征的人工鱼群算法。最后,利用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成功解决了旅行商问题,并且通过比较基本人工鱼群算法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改进后的人工鱼群算法在算法搜索时间、全局最优值精确度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谱聚类算法无法自动确定聚类数目,初始聚类中心K值依赖性较强以及算法全局寻优能力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自适应谱聚类算法。将本征间隙的思想引入谱聚类算法中,在拉普拉斯矩阵的基础上构造本证间隙序列,从而解决初始聚类数目问题。利用人工蜂群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的优点弥补谱聚类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同时,为防止人工蜂群算法出现早熟现象,改进了其位置搜索公式。通过标准测试函数以及UCI数据库中的不同数据集进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弥补了原算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在选择算子中引入裂变选择的思想,避免种群中超级个体的出现,维持了种群的多样性。该算法改造了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避免早熟。同时,提出了在宗族中构造子代种群的思想,提高了算法的寻优效率。仿真函数优化的结果验证了该算法能有效地维持种群的多样性并迅速找到最优解。  相似文献   

20.
借鉴生物免疫机理提出了一种求解柔性Job-shop车间调度问题的免疫遗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避免了传统遗传算法中因选择压力过大造成早熟现象的发生,显著地提高了遗传算法(GA)对全局最优解的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这将使遗传算法在众多实际的优化问题上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