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才"作为浪漫主义运动的核心口号之一,凝聚着浪漫主义诗学之精髓,对"天才"意识的体悟是理解浪漫主义时代精神的重要途径。从莎夫茨伯利到康德,"天才"一词的意涵不断被丰富与充实,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命体验思潮的萌动奠定了基础;区别于柏拉图诗学,"天才"标志着艺术创造力由"神力"向"人力"的转变,艺术家取代上帝主宰现代艺术发展路径;鉴于浪漫主义诗学内蕴的超验维度,"天才"化身为普罗米修斯式的斗士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其扮演的先知形象亦是深入人心。以上三个方面是梳理浪漫主义"天才"意识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美学的浪漫主义和政治学的浪漫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体系中的浪漫主义主要有两大类别:以卢梭为代表的“美学的浪漫主义”和以高尔基为代表的“政治学的浪漫主义”。前者的内涵侧重于对人类文明及科技理性发展所带来的负值效应的忧虑、质疑与抗衡;后者则把浪漫主义当成隶属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中的一种成分,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30年代后的中国,政治学的浪漫主义排斥、取代了美学的浪漫主义,在具体文艺实践中带来一系列令人困惑的现象。实质上,郭沫若与沈从文就分别代表了这两种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界的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史上,“浪漫主义运动之父”卢梭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史一定程度上也是西学东渐之后浪漫主义在中国的接受史、发展史。在近代中国的救亡背景下,浪漫主义思潮被赋予了浓烈的政治实用主义的功能指向,被改造为颠覆主义和理想主义;审美领域的浪漫主义缺少自足性和独立性,浪漫主义文艺只是途径,政治变革才是真正的旨归。对于20世纪20年代梁实秋和鲁迅关于卢梭的论争,也应从这一文化视角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西方浪漫主义原本就是跨学科、多向度的复杂的构成体,它在中国文艺界的接受过程中也必然分化为多种表现形态.主要呈示为以下四种范式:以早期鲁迅为代表的尼采武的哲学浪漫主义;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卢梭式的美学浪漫主义;以1930年之后郭沫若为代表的高尔基式的政治学浪漫主义;以林语堂为代表的克罗齐式的心理学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5.
斯达尔夫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她在批判新古典主义教条和吸收卢梭浪漫主义思想、德国浪漫主义因素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浪漫主义理论。她认为人类和文学会日臻完美,追求个性的自由以及情感的张扬,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空间。  相似文献   

6.
英国浪漫主义和其他西方话语,始终是中国五四时期浪漫主义诗学视野中的主要理论资源,是构成中国诗学由古典走向现代建构的重要知识背景.中国五四浪漫主义诗学在规模上不及英国浪漫主义诗学;在诗学理论上,它是在英国浪漫主义诗学的影响启发下建立起来的;在文学创作上,中国浪漫主义诗学是通过对英国浪漫主义作品的译介并与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相结合形成自己特色的.中国五四浪漫主义诗学呈现出同英国浪漫主义诗学的诸多共同或相似的特质和样态,包含着本国传统文化典范的"潜在倾向",事实上制约着对外来文明的解读,进而规定了接受外来文化的重点、范围,也规定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所能达到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伯林关于卢梭的演讲仅聚焦于<社会契约论>,他不无偏颇地认为,在整个现代思想史上,卢梭从对绝对自由观念的神化,竟然跨向了绝对专制主义的观念,是自由最阴险和最可怕的恶意敌人.在<浪漫主义的根源>中,他不将浪漫主义的弊端全部问责于卢梭,亦过于保守地估算了卢梭对浪漫主义的正面影响.应该说,伯林对卢梭的辩难,实际上正是英美经验主义与欧陆唯理论跨越时空的对话,观念史的意义也正体现在这种刻意的误读之中.  相似文献   

8.
1956年的"双百方针"在创作、批评层面所许诺的独立和自由,让小说创作暂时解除了束缚而跃跃欲试,其中浪漫主义的爱情主题书写让小说中被淹没和打压的"人"和"个体"重新浮出,链接起文学史上"人"的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9.
“浪漫主义”一词源于欧洲中世纪盛行的英雄史诗、骑士传奇和抒情诗 ,浪漫主义作为文学思潮随着近代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开始萌芽。浪漫主义在中国有两次短暂的繁荣时期 :第一次是 2 0世纪初年 ,这一次旨在以强调感情、个性与理想的浪漫主义 ,冲破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与封闭性。但由于缺乏浪漫主义运动的客观基础 ,浪漫主义在国内激烈的阶级斗争中走向衰落 ;第二次是 80年代 ,伴随着理论界对“主体性”与“人道主义”论争的逐步深入 ,浪漫主义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期。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 ,以及对科技理性的过热推崇 ,浪漫主义又一次进入冬眠期。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繁荣 ,各种矛盾的出现 ,以强调对人生整体关怀的浪漫主义必将又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浪漫主义文学将重新唤起被物欲所淹没的人们的热情 ,随着心灵的充盈 ,人们的精神世界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张帆 《理论界》2008,(1):143-144
本文旨在探讨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在国内外思想,特别是卢梭的“自然权利理论”、法国的“女权宣言”、希佩尔的“男女平等”、洪堡的“两性同体”的催生和孕育下,生成了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文学观,这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女性文学的创作观念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世纪末,当我们回望18 世纪浪漫主义的演进和发展之时,我们注意到了卢梭以其反文明的第一声呐喊,为浪漫主义的勃兴埋下了伏笔,谢林为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更令人关注的是浪漫主义思潮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以无法被当时人们真正理解的表达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景,洞见了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分岐,预言了两者分道扬镳的最终结果。透过浪漫背后的现实,那是一种深切的忧患意识与深刻的洞察力的表征,是一曲人文精神即将失落的哀歌,是对科学理性一统天下的警示。这里,蕴含了诸多智慧的闪光:首先,在浪漫主义那里,我们看到了变革年代所产生的先天叛逆性;其次,虽然浪漫主义在寻找人的真正解放时或是通过艺术,或是通过教化,或是返归自然,甚至皈依宗教而走上了一条乌托邦式的道路,但对资本主义社会丑陋现象的揭示使他们对工业文明下人的社会境遇有着深刻洞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浪漫主义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它蕴含的内在精神的延伸却不会因它本身苦难的结局而停止  相似文献   

12.
浪漫主义思潮源于西方,而中国"五四"浪漫主义思潮主要由留日作家掀起.通过日本这个"二道贩子"接受西方文学思潮,正是中国新文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日本这个中介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作家对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接受,而且其本身的成就与特色也给中国浪漫主义思潮提供了很多美学因子.  相似文献   

13.
韩升 《兰州学刊》2006,(3):35-37
卢梭的社会政治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卢梭站在工具理性的对立面———价值理性的角度上,构筑了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社会政治乌托邦。然而正是这种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为现代的人们提供了社会治制的规范和标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民主、平等、自由、人权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6,(7):33-38
浪漫主义针对普遍理性和工业文明导致的人性分裂,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唱响了现代性批判的序曲。但是,浪漫主义没有找到"现代性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更不可能开辟出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与革命力量。马克思继承了浪漫主义的批判精神,并且把现代性批判引向深入。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必然和历史归宿,实现了人的最终解放,从而终结了"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作为对现代性的第一次批判,以骑士般的骁勇果敢直面、反思并批判完全异质于传统文化的现代文明;以骑士文学中高扬的贵族精神批判启蒙理性对生命的削平;以骑士文学中因信仰的虔诚而带来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思工具理性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以骑士文学中对爱情的忠贞、对冒险的歌咏批判市侩主义的、功利主义的算计.总之,骑士精神作为中世纪文化中的一件美丽的遗产被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哲打开了,并将其灌注到了他们笔下的诗文中.在"返回中世纪"的回望视野中,骑士精神这种融汇了先民的蛮荒勇力、宗教的虔诚敬畏与世俗的情爱缠绵等多种非理性精神内涵混合而成,同时又积淀着千年荣誉的精神价值,成为浪漫主义诗哲与现代理性抗衡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诗性能否真实记述生活的羞涩,汪曾祺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汪曾祺对现实主义有着自己的看法,因为诗性书写的充分展开,表面看来近似于浪漫主义,这是他自己所说的"为人"的不说谎的"浪漫主义".单单把生活和情感诗化确实包含着一种危险,因为不论诗意由之出发的心灵历程怎样在文学经验和想象中得到扩充,诗情与诗怀终究只能包含在一个现实的事件中所能有的东西.汪曾祺朴实再现生活的艺术追求,对强烈的戏剧化情节的回避,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些视为他不说谎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7.
卢梭和康德几乎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卢梭1712-1778,康德1724-1804)。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独树一帜的思想家,浪漫主义运动之父;而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尽管卢梭激进的思想、抒情的文风与康德哲学的思辨、晦涩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事实却是,康德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师承了卢梭。纵观康德思想发展的整个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康德之所以将兴趣从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正是卢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康德曾多次对卢梭作了高度的评价,并强调正是卢梭把他从教条主义的沉睡中唤醒过来,带领他从迷途中返回正道。在社会历史领域内…  相似文献   

18.
1940年代中国浪漫主义诗学呈现出两种文化路向,即“七月”浪漫主义诗学继续按照卢梭的浪漫主义美学和五四新文学所开辟的浪漫主义传统之路前进;而“延安诗学”的浪漫主义则更多地承继了高尔基的政治学的浪漫主义之精神内核,更加突出了政治功利色彩。这两种浪漫主义诗学的最大区别是:前一种诗学是一种思潮,是一种哲学,它主要通过主体与个性精神的高扬来反帝反封建并进行思想启蒙。而后一种浪漫主义则是一种创作方法,这种浪漫主义就是对政治概念或政策图解后的一种主观理想与想象的展望和乐观的自信。其情感只能算是感觉论情感。它们都与政治结缘,但在表现时却有着审美的差异与分歧。  相似文献   

19.
卢梭和康德几乎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卢梭1712─—1778,康德1724─—1804)。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独树一帜的思想家,浪漫主义运动之父;而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尽管卢梭激进的思想、抒情的文风与康德哲学的思辨、晦涩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事实却是,康德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师承了卢梭。纵观康德思想发展的整个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康德之所以将兴趣从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正是卢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康德曾多次对卢梭作了高度的评价,并强调正是卢梭把他从教条主义的沉睡中唤醒过来,带领他从迷途中返回正道。在社会历史领…  相似文献   

20.
宋福强 《阴山学刊》2009,22(6):26-28,54
浪漫主义作为与理性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社会思潮,它宣告了人的突出地位,并以强烈的感觉、激情和想象等非理性的情感与冷酷的理性形成对立,但浪漫主义却与理性、技术的发展分不开。从技术、理性与浪漫主义的关系角度来探讨浪漫主义及其兴起,从而明晰浪漫主义的起源是以理性和技术为前提的.其目的就是反技术、反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