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农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特殊的国情赋予了农业特殊的重要性,党和政府历来很重视"三农"问题,新世纪以来,连续6年发布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并且各有侧重,共同组成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时代主旋律.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之中,需要发展高效率高效益以解决社会对农产品数量质量的需求并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体系.而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可以促进农村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因此,沿着发展生态农业的路径来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路径依赖并且恩泽子孙,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治理依旧处于传统化的模式,其表现在于:在管制理念作用下,政府治理处于被动状态,干预、越位、错位的现象层出不穷。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的治理现代化要求,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三农"问题的治理提出具体要求,其演变的要点在于:从"政府导向"走向"政府负责"、从"分配调整"走向"减弱控制"、从"碎片化治理"走向"整体性治理"。本文认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创新、扩大协同治理的参与主体,协同治理力量向基层下沉、注重城乡整体性治理,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以此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以农民问题为中心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三农"问题理论,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指南.全面阐述邓小平理论"三农"问题思想、方法论以及方法论启示,对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学刊》2021,(1):81-89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在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由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两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共同联系的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农业现代化联结的是农村的生产力,农村现代化联结的是农村的生产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交互作用规律支配下历史演进。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进路,要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上系统谋划,在补齐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短板方面集中发力,在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夯实基础,充分释放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耦合互促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具体而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核心内容,勇于超越已不再适应社会前进需要的思想观念、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熹真 《学术交流》2004,(10):74-77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总结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经验,即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技术进步水平、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是影响第一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重要因素。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即进行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农村结构和农产品的结构调整,解决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税及土地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4):39-43
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互联网+农业"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种新业态,作为自绿色革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实现赶超发展的重大机遇,将全面改造传统农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经营模式、组织形态与产业生态。因此,以"互联网+"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必将是当前与未来较长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何飞云 《探求》2006,(Z1):59-60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在我国新世纪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也是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其根本就是通过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促进城乡二元结构由发散型向收敛型转变,最终逐步实现城乡差距的合理化和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二元体制结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和根本出路.我国"三农"问题由来已久,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我国"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城乡二元体制差别及由此导致的城乡权利差别和待遇差别;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是制度约束;应从完善农民的民主权利制度、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农村市场经济制度和农业支持与保护制度四个方面进行新农村建设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张维权  仲伟 《社科纵横》2004,19(5):84-8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问题仍然是中国的根本问题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 ,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 ,只靠基础脆弱而发展缓慢的农村自然经济的微弱增长是不行的。现阶段要大力发展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长效的经济保障机制 ,走法制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12):5-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在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对农村工作提出的一个大战略,我们一定要全面实施好这个大战略。而要全面实施好这个战略,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要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另外,还要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行动,要全面解决好农村人口脱贫问题。  相似文献   

12.
林雄辉 《探求》2006,(Z1):45-46
2005年12月2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形势,重点就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会议认为,在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重大政策的落实和影响下,农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承认"当前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需继续进行艰苦努力."为此,会议强调全党应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科学的农业发展观、正确的农民观、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等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思想,这些思想观点对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创新》2007,1(6):17-20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且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意义重大,旨在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方位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就预示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在较长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总题目、总思路、总抓手。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三农"问题需从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的改造三个方面探索制度困境与出路,制度变迁和政府扶植是关键所在,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要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很多过程必然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因此,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才有希望实现.我国目前的"三农"问题制约了当前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也制约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革传统的户籍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制度创新与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是我国中长期面临的首要经济社会问题。而农业经营体制、乡镇企业体制、农村基层组织等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形成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加快包括农业经营体制、乡镇企业体制、县乡机构、农村基层组织制度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锐意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这对县域开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域经济作为涵盖农村、乡镇的区域经济,它的健康发展可以改造、升级传统农业,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反之,则会延缓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抑制农村的发展。而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在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农业结构、基础设施、经营制度以及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等方面的现代化,它能够巩固县域产业基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县域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从优化调整农业、城乡与工业结构,加大文化教育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发展龙头企业以及走集约化发展道路等路径着手,可以推动我国县域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业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根本.利用1995-200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方程的拟合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改善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扶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